画面里,歼-20隐身战机呼啸而过,身旁紧跟着沉默的“玄龙08”——攻击-11隐身无人机,后方还有歼-16D电子战机策应。这三种机型组成的编队,不是简单的飞行表演,而是中国空军刚刚曝光的“有人决策、无人执行”实战化样本。
![]()
攻击-11的正式列装,让中国成为全球首个部署飞翼布局隐身无人攻击机的国家。它的定位很明确:高风险任务我来干,飞行员的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歼-20在后头指挥,攻击-11就能前出侦察、诱敌、甚至直接打击。这种“忠诚僚机”模式,彻底改写了过去靠飞行员驾机突防的玩法。
如其名的“三剑客”又该如何合力出击呢?其实就像一支高效的特种兵团一样,它们的分工也是颇为明确的:歼-20就像一支精锐的指挥部一样,能够根据战场的变化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判断,下出合理的命令,起到“大脑”的作用;而攻击-11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一样,专门用来对付敌方的突防和精确的打击;而歼-16D则以其“电磁的护航”作用,用电子的压制来帮队友的战机撕开了敌方的防空网。
而这一套以隐身为核心的"组合拳"的打击下,对手的雷达系统都可能连目标都锁不定,更何况现代的防空体系面临的就是这样一场"多维的"打击呢?
![]()
而更为狠的就是这款双座版的歼-20S,它的后座飞行员不再只是简单的操作武器的“指挥员”,而是真正的无人机群的指挥官。采用这一重大突破手段,理论上就可以实现一名飞行员同时控制多架无人机的“蜂群”战术的高效的远程作战。
但随着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战场的格局也逐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无人机的低成本、快速的部署和高的机动性使得传统的“拼装备”式的对抗逐渐被无人机的“拼体系”所取代,尤其在近年来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下,其在军事的战场上的运用更加的深入人心,目前已有不少的军队将其作为其部队的重要的战场武器。
别看美国早就提出“忠诚僚机”概念,中国的解决方案更接地气。攻击-11已经成建制服役,而美国的MQ-28还在测试阶段。更关键的是,中国把无人机直接融入现有作战链条——高原部署的GJ-11(攻击-11别称)能和歼-20S、翔龙侦察机构成闭环,从发现目标到打击,全程自动化。
![]()
这套体系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把老旧装备也盘活。比如退役歼-6改装的无人机,成本极低,却能成群出击,消耗对手昂贵的拦截弹。未来战争打的是效费比,中国用低成本无人机群对冲高端防空系统,这账怎么算都划算。
从螺旋桨时代到智能化空战,中国空军76年的蜕变,这次终于亮出了底牌。当别人还在纠结单机性能时,我们已经用体系思维重构空战规则。这不是追赶,而是定义——未来的天空,注定属于“有人机+无人机”的智能集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