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上午10时至10时20分,青岛市内各防空防灾警报将鸣响。为何市政府要将这一天确定为警报试鸣日?时光回溯128年。1897年的这一天,德国海军从栈桥登陆占领了青岛。居安思危、勿忘国耻,1998年我市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警报试鸣日”。
128年前的今天,青岛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
大衙门前的德军
《128年前的今天——青岛口要塞,急、急、急、千急!》(下篇)
然后,在经过了约半小时后,当从衙门再次来的一位骑兵跳下马时,我周围的人猜测,他们会带来章总兵死亡的消息。但第二位总兵 (或章高元副将,或谈判代表)还想试着要我放弃我的要求。他很快发现他的努力没有结果,同时我们也看到已经有士兵、妇女和孩子们打好包裹急急忙忙从营门出来。随第二位总兵来了一个略懂英文的中国报务员担任翻译。当他转身告别时,我想到,电报线路对我们向柏林报告很有用。我们尽管有自己的报务员,却不熟悉相邻台站的呼叫,也许不能使用它。因此我让我的副官试着通过高额薪金诱使这位中国报务员为我们服务。经过几分钟商谈后,海军上尉带着消息回来,这个人留下来为我们服务,要求保证月薪30块银圆。
命令通过信号发送进营房并使电报线路恢复。这时已经12时了。一位懂电报业务的士官随警卫被派进衙门,以监督中国报务员,同时对他下达了严格的命令:不得进入衙门内部,因为该处尚住有总兵家眷——我要保护这位我认为因此事激动且沮丧的总兵。后来我听说,他回到衙门,借酒浇愁。而其后来的态度使得我们对他失去了任何尊重。
我自己先到衙门,以监督命令的实施和等待着占领各营房。在为自己安排下榻之所之前,我们的人必须从住房中清除的垃圾非常多,臭味刺鼻。据总兵讲,炮兵营房中的弹药还相当多,尽管其保存状况与疏于维护的14门80毫米口径的克虏伯野战大炮相似。
![]()
原清军炮队营前的德军
下午2时之后不久,来自炮兵营地(清军炮队营)和东大营(清军嵩武中营)的我们的士兵便一起集中在东大营中。我还做了一个简短的讲话。在讲话中我希望,德国的统治和文化将会在这里找到一个落脚地。德国旗帜被升起,“威廉亲王”号巡洋舰鸣放了21响礼炮。
当我3时左右回到衙门时,我看到报务员在电报机旁工作,而且得到了正好电流又接通的消息并收到了一份来自上海的电报。
为不耽误时间,我以明码发电给海军总司令:7日的命令已执行,一切都平静,衙门中的这封电报在修好线路后立即发出。容回到船上后再做详细报告。
……。
![]()
占领青岛口绘画明信片——《1897年11月10日占领胶州湾》(日期标注有误)
从手记中可以看出德国占领胶澳地区的全过程,虽然此文显然有德国人自我吹嘘和贬低中方的成分,但仍然陈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情况。再从《胶澳专档》《胶澳租借始末电存》等史料看“胶州湾事件”全过程。
11月15日,清军暂驻四方村,章高元随队暂离青岛。
天津总署王文韶来电:
急急。青岛章镇台急电悉。已电奏请旨。此事无理可讲,势难开仗,只好相机办理,候奉旨再达。
山东巡抚李秉衡来电:
章军门鉴:哿电敬悉。德棣提督借端寻衅,断非口舌所能了,尊处四营务须坚论勿动。弟已电奏请旨,拟调夏庚堂统领所部各营开拔赴胶,并电万荣齐[斋]就曹州赶募五营,以厚兵力。俟奉旨,再行电闻。
11月16日,军机处指令章高元,不得先行开炮。清军由四方村撤往沧口。
章高元致王文韶、李秉衡电:
天津钦宪、济南大帅钧鉴:……全军忍辱,力顾大局,移向四方村以 东十余里沧口附近地方严扎,以免衅自我开……青岛电线已为德人所据, 只可由胶通电,合并声明。
11月17日,德国巡洋舰分舰队第四艘军舰“阿尔柯纳”号驶抵青岛口。同日,章高元接到军机处经北洋大臣王文韶下达光绪皇帝“不准妄动”的圣旨。此刻,面对强硬的占领者,清廷却是及其的软弱。最终于11月30日,清政府决定放弃抵抗,命驻青清军全部撤往烟台。
奉旨:王文韶电悉。敌情虽横,总不可轻起兵端,东省往事,前车可鉴,著该督电饬章高元等于现扎处所稳慎防守,不准妄动。(山东沿海各营,著暂归王文韶节制,李秉衡著专办拿匪讯供等事,以一事权。)海靖(德国驻华公使)尚未到京,俟过津时王文韶既邀与切实讲论。钦此。
11月18日,德军逼暂驻于沧口的清军继续后撤。夏辛酉率十二营增援清军到达平度。
11月19日,清军暂驻沧口。 德军逼章高元回到青岛口与迪德里希面议并将章高元拘留于炮队营内。
11月20日,清军暂驻沧口。德军经塔埠头进入胶州城。
11月21日,朝廷命令章高元与德军据理力争,不得再退。
11月22日,总署照会德国驻华公使要求释放章高元。
11月23日-29日,清军暂驻沧口。
11月30日,李鸿章来电:急。胶州速送章镇台览:本日奉旨,著章高元移扎烟台。务即知会德提督勿再逼迫,容汝从容移扎。并容(酌)留妥人查探动静电报。
12月1日-2日,章高元被德军转拘于“威廉亲王”号军舰上。
12月3日,章高元被德军释放。德国巡洋舰分舰队第五艘军舰“伊伦娜”号驶抵青岛口。
![]()
停泊在青岛口外锚地上的德国巡洋舰分舰队五艘军舰
12月4日,下午4时章高元到达段村(青州)行营。
12月5日,章高元致王文韶、李鸿章、张汝梅电:
高元于初十晚六点钟下船,九点由青岛起身,十一日下午四句钟到段村行营。元未出青岛时,初八德兵逼我军开炮,轰毙哨长一名,弁勇伤亡及车辆、军械、帐篷、粮米、家具等,业经卑军孙营务处将大概情形禀呈宪鉴,容再详查续报。又德兵横毙民人二名,合并附陈。
章高元及其驻青清军全部撤出青岛口后,于1897年12月8日给王文韶、李鸿章和张汝梅发电报,禀报德军在对其所部进行强行驱离的袭击中,胶防营官兵和平民伤亡与枪炮军械损失情况。
人员伤亡:嵩武左营哨长、守备衔千总赵先善牺牲,嵩武左营吴孝思、嵩武中营许殿臣、嵩武右营冯右才、炮队营陈景玉4名士兵重伤,另有2名民工伤亡。
武器损失:毛瑟步枪58支,克虏伯野战炮14门。
其他军事物资损失:帐篷44架,粮秣、锣鼓、锅碗、马匹、车辆等无数。
![]()
广武炮队营内西院里被德军劫掠的清军克虏伯火炮
![]()
德占后的总兵衙门
![]()
德占后的青岛口
从1897年11月13日,德国舰队的到来至同月的30日,仅17天,时年54岁的清二品武员、登州镇总兵章高元与同为54岁的德国东亚巡洋舰分舰队司令、海军少将迪德里希之间的较量就此完结。强敌环伺下的青岛口守军和清廷放弃了抵抗,缴械投降。一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令世人啧啧称奇的军事占领行动宣告结束。章高元这位曾在中法战争中台湾保卫战之沪尾战役中面对法军名将孤拔,身先士卒勇创敌阵,中日甲午战争中与日军名将乃木希典血战盖平反击日军的胶防营首领的离去,标志着清朝青岛口要塞与军港的最终丧失,北洋水师正在编织的摇篮被德国人击碎了。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拥有一座专为海防而新建的军事要塞和约2000人的步炮兵守备部队,在首次面对外敌入侵时即被来自海上700人的部队驱逐。
128年前的这一天,德国海军就是这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青岛。
1898年3月6日,德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为期99年的《胶澳租借条约》,青岛口从清北洋海军的海防要塞变成了德国的海军基地和“模范殖民地”。
青岛防空警报鸣响的背后,是一段青岛人决不能忘的屈辱历史。1998年青岛市将11月14日定为“警报试鸣日”,旨在唤起市民的国防意识,牢记国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编者注:因篇幅所限,在此无法全面呈现《胶澳专档》《胶澳租借始末电存》《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胶州湾事件档案史料汇编》《胶澳门户青岛口》等书中与胶州湾事件相关的更多内容,还望读者谅解。
![]()
《胶澳门户青岛口》
《胶澳门户青岛口》一书由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融合中外历史资料,以数十万字搭配500余幅珍贵图片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剖析了自1891年清北洋水师奠基青岛的开篇,至1897年德国强行占领青岛的动因及详尽过程,再延伸至德国强行租借胶澳初期的一系列举措与影响。
本文选自《 胶澳门户青岛口 》部分章节。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