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
位于城区工农西路的
江都中心农贸市场散市将整体搬迁
新中心农贸市场
位于龙城路与仙城路东北角原长途汽车站内
11月19日开门营业
老中心农贸市场完成历史使命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家对集市贸易管理逐步放宽,马路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1984年,当时的江都县政府为了加强管理,决定将原江都镇蔬菜大队的一条臭水沟填平,建成了工农西路大棚市场。
![]()
“这,就是中心农贸市场的雏形。”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徐江告诉记者。1987年10月,扩建后的大棚市场最终定名为江都中心农贸市场。建成后,中心市场交易量大、辐射范围广、经营品种全、管理经营规范,多年来一直是江都的一个窗口、一张名片,四次荣获“全国文明集贸市场”。
然而,历经四十余年风雨,这座承载几代江都人记忆的老市场,逐渐暴露出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匹配的问题,甚至“脏乱差”成了它的代名词。
市场搬迁,随即被列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2024年民生实事工程重点推进。在区委区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最终选定龙城路与仙城路东北侧原长途汽车站作为新的中心农贸市场所在地。
![]()
“虽然我们嫌它吵嫌它脏,但一说要搬迁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家住老中心农贸市场西侧的王先生感慨,他今年50岁,小时候就经常在市场里面捉迷藏,在人堆里乱跑瞎玩,眼看着这市场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老中心农贸市场商户于先生是浙江人,在市场内经营水产海鲜26年了。“突然要搬迁,的确很不舍,毕竟这是我曾经创业的地方!”于先生说,搬迁是发展需要,新市场环境很好,各种设施也先进,顾客的购物体验自然好,相信自己的生意也会更上一层楼。
这些饱含眷恋的话语,正是老市场与市民深厚情感联结的缩影。而随着新市场的筹建,一场关于“传承与升级”的故事正悄然展开。
新中心农贸市场即将上线运营
![]()
新中心农贸市场负责人熊杨介绍,新市场提供室内摊位200个、室外自产自销摊位65个,涵盖肉类、蔬菜、水产等10余类民生食材。“新中心农贸市场将打破传统农贸市场定位,成为‘精致烟火气,网红文旅范’的网红市集。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提供更高层次文化类需求消费。”
![]()
“左手”烟火气,“右手”智能范儿。新中心农贸市场致力打造智慧农贸市场,融入了诸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市场为每个固定商户统一配备智能化电子秤、商户信息公示屏、市场客流系统、大数据展示屏、溯源系统及AI抓拍系统。
![]()
从传统菜市场到现代化市集,江都中心农贸市场的变迁,不仅是一场“老牌菜场”变身“潮牌市集”的过程,也是城市变迁与百姓菜篮子变化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为规范管理,提升交易氛围,管理方会统一着装,商户的菜篮子、杀鱼台、摊位盖布、围裙等也将统一,提升顾客的消费体验。
![]()
新市场运营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磨合提升。熊杨表示,“我们将持续从智慧管理、公平交易、诚信经营等方面入手,保证市场的良好运营,努力将市场打造成江苏智慧化样板市场。”
来源:江都发布
点击下图阅读《江都姓氏探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