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防治也成为健康中国行动中的15个专项行动之一。
最近,重庆发布了2024年度居民健康状况报告,显示重庆市18岁及以上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达到16.88%。此外,根据该报告,糖尿病粗死亡率为18.05/10万,在所有慢性病中粗死亡率排名第四,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上游新闻记者深入社区、医院和患者群体,对重庆的糖尿病防治工作与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访。
![]()
范小云医生正在为糖尿病患者看诊。
年轻化,是近年来受到大众关注的糖尿病相关问题之一。不少年轻人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异常,以前以为是长辈身上才有的疾病,也开始发生在自己和身边人身上。
门诊病人年轻化 部分医院年轻人占比超30%
近日,上游新闻记者走访了多家市级综合三甲医院、区级人民医院、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在内的数十家医疗机构,近两年门诊糖尿病人年轻化,几乎成为内分泌科门诊的共有特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其聪介绍,最近两年,他所在的科室30岁以下的年轻病人这两年明显增加,“今年到目前占比已经约30%,我们医院周边很多高校,不少病人还是学生。”
在重庆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小于50岁的门诊病人在2022年以后显著提升,“这三年从20%逐年升至约25%,30岁以下占比虽然不大,但增加明显。”该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红漫介绍。
年轻职场人呈年轻化重灾区 职场压力大、不规律成诱因
34岁的周毅(化名)今年5月在体检中发现空腹血糖超过了13mmol/L,严重超标。周先生随后到重庆市人民医院院本部就诊,最终确诊为2型糖尿病。“我一直以为糖尿病是遗传病,开始还不相信,后来和医生深入聊了以后才知道我之前习以为常的生活才是原因。”
周先生是一名电脑软件工程师,平均每天需要工作超过10小时,“而且基本是坐着,也没有什么时间运动。”周先生回忆,平时工作压力大,所以很喜欢吃各种美食,“基本每天都要吃夜宵,最喜欢吃烧烤和各种甜食。”目前,周先生正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当务之急是把血糖先控制下来。
重庆市人民医院院本部位于两江新区,医院附近有不少企业,今年以来,该院接诊了不少在附近工作的年轻糖尿病患者。“现代职场的心理压力、年轻职场人的生活方式成为许多人的患病共因,而患病又进一步增加了年轻人的心理压力。”重庆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红漫提到,职场原因引起的糖尿病,是不少年轻糖尿病人的共因。
36岁的唐先生也在今年确诊糖尿病,目前在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接受治疗。家人没有糖尿病史,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唐先生认为自己患病与工作的特点分不开,开车久坐缺乏运动,他平时生活中还喜欢喝可乐等饮料,“我们饮食不规律,喝甜的能让我保持体力。”此前多年,唐先生保持着每天喝掉一瓶1.25升可乐的习惯。
![]()
重医附属大学城医院正在进行糖尿病日常管理的科普。
高热量食品获取成本低、饮食不规律,职场人士久坐少动,工作和生活压力大等等,都让职场年轻人的患病概率大大增加。
青少年患病最小为12岁 肥胖成为共性
糖尿病人年轻化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青少年群体的增加。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范小云回忆,他接诊过最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有14岁,其中大部分都是肥胖人群,“由于肥胖导致脂肪肝,然后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的糖尿病。”
今年12岁的华华(化名)确诊糖尿病时体重已经超过200斤,此前一直在原渝北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她在治疗过程中,减轻体重成了治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内分泌科主任蒲丹岚介绍,“在门诊中这样的中学生不少,体重超过200斤的小胖墩不止一两个。”
“很多家长对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孩子可能已经出现了糖尿病的一些症状,他并不重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刘其聪介绍,一些二十出头的糖尿病患者前来就诊时,医生沟通就会发现,他们在来医院诊断前已经长时间出现口干、体重骤降等糖尿病初期的典型症状,但很多人都把原因归结到了孩子太胖或者爱喝水之类的原因,不少人还会因为体重的降低而高兴,“从而错过了早期诊疗的时间,导致病情的延误和加重。”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何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