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其中关节电机也随之火爆行业,关节电机作为人形机器人和先进设备的关键部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那么,关节电机到底包括哪些电机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
关节电机是机器人实现灵活运动的核心部件,集成了电机、减速器、编码器等模块,根据驱动原理和结构设计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无框力矩电机
核心特点:结构紧促,很适合机器人多体积的苛刻要求。无外壳设计,可直接集成到关节结构中,节省空间,适用于人形机器人髋、膝、踝等关节。
高精度和高扭矩,采用闭环控制(搭配高精度编码器),控制精度可达0.1°以下,支持“零背隙”传动和柔性力控,输出扭矩大且运行平稳。这样就能使人形机器人实现高精度的抓取,以及能根据不同的负载,实行平稳的控制。
无框力矩电机摒弃传统电机的外壳、轴、轴承等部件,仅由定子和转子两大核心模块构成,通过直接集成到机械结构中实现高扭矩密度与空间利用率。
1. 定子:电磁驱动核心
- 核心构成
- 定子套:刚性支撑结构(通常为铝合金或高强度钢),内壁环绕安装铁芯单体骨架,外部与机械关节壳体固定。
- 铁芯单体骨架:采用硅钢片叠压成型,呈放射状分布,每个骨架设有独立绕线槽。线圈可灵活绕制于单个骨架多个相邻骨架,实现低匝数调节以减少电阻和铜损,提升填充效率(传统结构绕组方式单一,填充效率低)。
- 三相绕组: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绕制,铜线材质为高导电率漆包线,通过星型或三角形连接,配合驱动器输出旋转磁场。
- 设计特点
- 无外壳设计减少机械损耗,定子直接与设备壳体接触,提升散热效率(散热系数较传统电机提高30%以上)。
- 铁芯单体骨架模块化设计,支持定制化绕组配置,适配不同扭矩需求(如人形机器人髋关节需高扭矩,手指关节需高精度)。
![]()
2. 转子:永磁驱动单元
- 核心构成
- 永磁体:采用稀土永磁材料(如钕铁硼N52),以表面贴装(SPM)内置式(IPM)排列于转子套外周,形成多极磁场(常见极对数8-20极,视功率需求调整)。
- 转子套:高强度合金钢或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固定永磁体并传递扭矩,直接与机械轴刚性连接(无中间传动部件,消除背隙)。
- 设计特点
- 低惯量结构:转子直径小、长度短,转动惯量比传统伺服电机低50%以上,支持毫秒级响应速度(如特斯拉Optimus关节响应时间<10ms)。
- 中空设计:部分型号采用空心轴结构,便于走线(如编码器信号线)或集成制动单元,适配机器人关节紧凑空间需求。
![]()
二,空心杯电机
核心特点:
高功率密度与低惯量:空心结构减少转子重量,响应速度快(速度响应时间约28毫秒),适合高频次、高精度动作。
低噪音与低发热:无铁芯设计降低电磁干扰和能量损耗,运行静音,适用于贴近人群的服务场景。
微型化设计:体积小巧,可集成于机械手指、灵巧手等精细执行部件。
应用场景:机器人灵巧手、医疗微创手术器械、无人机机械爪等。
![]()
1. 核心结构组件
- 定子(磁场部分)
- 永磁体(通常为高磁能积钕铁硼N45-N52)构成,呈环形或多极分布,提供稳定磁场。根据设计可分为内定子(永磁体固定,线圈在外旋转)或外定子(线圈在内,永磁体旋转),主流为内定子结构(更利于微型化)。
- 部分型号集成导磁轭(软磁材料),优化磁场分布,提升磁通量利用率。
- 转子(电枢部分)
- 空心杯形线圈:采用漆包铜线(如聚酰亚胺漆包线,耐温≥200℃)绕制成杯状空心结构,无铁芯或铁芯骨架,直接作为转子输出扭矩。
- 换向器/电刷(有刷型):小型化换向器与贵金属电刷(如金合金)接触,实现电流换向;无刷型则通过霍尔传感器或编码器配合电子换向电路。
- 转轴与轴承:采用高精度微型轴承(如陶瓷轴承),配合空心轴设计,减少转动惯量,提升转速稳定性(最高转速可达10万rpm)
![]()
![]()
2. 工作原理:无铁芯驱动的高效电磁转换
空心杯电机本质为永磁直流电机(有刷或无刷),其工作原理基于“左手定则”的电磁力驱动,核心差异在于无铁芯转子的磁场交互方式。
驱动机制
- 磁场与电流作用:定子永磁体产生固定磁场,转子空心线圈通入直流电后,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电磁力(F=BIL),形成力矩驱动转子旋转。
- 换向逻辑有刷型:通过换向器与电刷的机械接触,周期性改变线圈电流方向,确保转子持续旋转(换向频率随转速升高,最高可达10kHz)。无刷型:霍尔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电子控制器(MCU)驱动逆变器切换定子绕组电流,实现无接触换向,寿命更长(可达1万小时以上)。
- 均匀磁场交互:无铁芯避免了传统电机铁芯的“齿槽效应”(磁场畸变导致的扭矩波动),电磁力分布更均匀,运行平稳性提升(扭矩波动<1%额定值)。
- 低涡流损耗:无铁芯消除了交变磁场在铁芯中产生的涡流损耗(传统电机铁损占总损耗的30%-50%),效率可达85%-95%。
![]()
3.典型应用场景:精准驱动的“微观执行者”
空心杯电机凭借结构创新,在功率密度、动态响应、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尤其适合高端精密驱动场景。
1. 医疗健康领域
- 微创手术器械:如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腕部关节”(直径5-8mm),需在狭小体内空间实现±0.1mm级动作精度,空心杯电机的微型化与低振动特性可避免组织损伤(如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EndoWrist部件)。
- 植入式设备:人工心脏辅助泵的驱动单元(Φ20mm以下),需低发热(<37℃人体温度)、高可靠性(连续运行>1年),空心杯电机的无铁芯设计可降低血栓风险。
- 灵巧手与多指抓取:机器人手指关节(如Shadow Dexterous Hand)需高频次开合(>10次/秒)与力反馈控制,空心杯电机的低惯量(<1g·cm²)支持快速启停,配合扭矩传感器实现“鸡蛋抓取不破”的精细操作。
- 仿生假肢:假肢手指/踝关节驱动,需轻量化(单关节重量<10g)与仿生步态匹配,空心杯电机的功率密度(>300W/kg)可模拟人体肌肉的爆发力。
![]()
3. 消费电子与精密仪器
- 摄像头防抖(OIS):手机/单反相机的光学防抖模块,需驱动镜头做微米级位移补偿(±50μm),空心杯电机的纳米级控制精度(通过PID闭环控制实现<1μm定位误差)可消除手抖模糊。
- 微型机械臂:半导体晶圆搬运机械臂(Φ5mm关节),需在真空环境(10⁻⁶Pa)下实现无颗粒污染驱动,空心杯电机的全密封设计(IP68防护)与低挥发材料(符合ISO 10993生物相容性)满足洁净需求。
- 卫星姿态调整:微小卫星(重量<10kg)的反作用飞轮驱动,需在微重力环境下实现毫弧度量级指向精度(<0.1°/h漂移),空心杯电机的低磁干扰(磁场泄露<1μT)避免干扰卫星传感器。
- 微型无人机:仿生扑翼无人机的翅膀驱动(翼展<15cm),需高频拍打(20Hz)与能量回收(下行冲程发电),空心杯电机的高效率(>90%)可延长续航时间(较传统电机提升3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