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改革报)
转自:中国改革报
□ 唐元龙
群众有诉求,要去多少个部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给出的答案是:只进一扇门!
近年来,资阳市雁江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下简称“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的主阵地。自运行以来,全区各级综治中心群众诉求化解率提升30%,初次信访量同比下降14.7%。
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群众告别“多处跑”
前不久,雁江区某木业公司20余名民工因劳资纠纷来到雁江区保和镇综治中心,经区、镇多部门联合调解,双方达成协议,为久拖未决的欠薪问题画上圆满的句号。“原以为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在这里全都解决了。”
此前,涉及矛盾纠纷解决的职能部门分散办公,群众反映诉求、维护权益,往往要“多地跑、多头跑、反复跑”。为方便群众、提升效能,雁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综治中心,让群众“跑一地”“进一门”。
集约资源,“多中心”变“一中心”。雁江区综治中心集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309检察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风险研判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指挥调度中心等于一体,打造了访、调、裁、诉、引、控“六位一体”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平台。
完善网络,三级中心全覆盖。同步推进18个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将综治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结合,发挥314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作用,构建起覆盖区、镇、村三级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群众诉求受理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
雁江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仅区综治中心已接待群众465批次,受理各类诉求264件,群众满意率97.3%。
专家会诊、部门联动
复杂纠纷找到“最优解”
基层治理涉及面广、专业性强,靠单一部门往往难以解决复杂问题。雁江区探索综治中心统筹、8个中心协同、14个专业调解组织支撑、N个部门参与的“1+8+14+N”模式,努力让治理难题“件件有着落”。
组建专业调解团队。综治中心吸纳医调委、物调委、婚姻家庭调解委等13家调解组织和区法学会轮驻,选拔退休法官、检察官等法律专业人才和热心公益的群众,组建“银龄调解团”“律政先锋”等特色队伍,形成156人的专家库。
深化部门联动协作。推行“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常驻+轮驻+随驻”工作模式: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部门派人常驻,住建、民政、市场监管等群众诉求较多的单位派员轮驻,其他部门根据需要阶段性驻点,确保群众诉求一揽子调处、一站式办结。
创新专业解纷路径。雁江区法院选派“杨红军法官工作室”和小额速裁团队入驻,案件调撤率39.28%,平均结案时间缩短40%;区检察院实行“综治中心+检察听证”双向联动;区公安分局推行调解积分制;区妇联探索“四维合一”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
今年以来,雁江区各类重大(较大)矛盾纠纷化解率同比提升28%,有效避免了矛盾激化、纠纷升级,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数字赋能、机制创新
防治并举筑牢“平安盾”
雁江区综治中心的指挥调度中心汇聚了全区相关部门和镇(街道)、村(社区)的信息,一旦发现风险隐患,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推送至相关部门处理。在科技助力下,雁江区多措并举、防治结合,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智慧化、精细化,基层治理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搭建平台,一网统管。综治中心数据平台全量接入“雪亮工程”“魔镜”等3000余路视频资源,可对18个镇(街道)和各交通要道、重点点位实时调度。平台搭建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架构,可实现矛盾纠纷“线上+线下”同步调处。
建立闭环,案结事了。建立了“首问负责+分流交办+定期督导”机制,选配专业人员负责接待群众、受理诉求,并定期督导化解情况。实行“日清周结月评”制度,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源头防范,未雨绸缪。发挥雁江区1314个微网格的作用,收集民声民情,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借助大数据,定期召开分析研判会议,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小、处置在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