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
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国疾控中心联合研究揭示:药物控糖仅解决30%的健康问题,生活方式干预却能覆盖70%以上。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内分泌一科副主任医师赵晓伟指出:“运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哪怕碎片时间动一动,也能‘燃烧’糖尿病风险,其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远超部分降糖药。”
工位“微运动”:职场人的“抗糖急救包”
“每天久坐8.5小时,是职场糖友血糖超标的‘隐形推手’。”赵晓伟的话戳中了无数上班族的痛点。对于被会议、报表填满的职场人,无需专门去健身房,工位就是“抗糖战场”。
35岁的程序员小林确诊糖尿病后,把赵晓伟推荐的“工位拉伸操”设为电脑屏保,每小时起身做5分钟——扩胸运动拉伸肩背、转体动作活动腰腹、踮脚尖训练下肢,“现在血糖比之前稳多了,连颈椎酸痛都缓解了”。
更简单的是“楼梯替代法”。某互联网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女士坚持每天爬12层楼梯上班,“爬楼梯既能避开电梯拥堵,又能让心率微微上升,餐后血糖峰值比以前降了2mmol/L”。
赵晓伟强调,职场运动要见缝插针:“可以原地运动10分钟,也可以用弹力带做上臂训练,只要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就能起到调节代谢的作用。”这些“微运动”不仅不影响工作效率,还能缓解职场疲劳。
运动“分类型”:不同需求适配不同方案
“运动不是一刀切,要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选对类型。”赵晓伟将适合糖友的运动分为“三大类”,精准匹配不同场景。
A 有氧运动是糖原焚烧炉 “有氧运动最大心率公式是170减年龄,比如50岁糖友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20次/分钟左右最合适。”赵晓伟解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等,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上海交大研究更证实,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高39%,远超大多数口服降糖药,这相当于给细胞装上了一个“糖泵”,帮助葡萄糖更快地进入细胞被利用。
B 力量训练是胰岛素放大器 职场人可用弹力带做深蹲、上臂屈伸,“肌肉量增加1公斤,每天能多消耗100千卡热量,还能增强胰岛素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
C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是身体防护盾 太极、瑜伽等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柔韧性,预防跌倒,是老年糖友的“防摔盾牌”,也是糖尿病并发症刹车片。
运动安全“三件套”:血糖+应急+补水
赵晓伟强调,糖友运动前必须掌握“安全红线”:
A 运动前测血糖 血糖低于5.6mmol/L时不能运动,需先补充碳水化合物,如半片面包或一小杯牛奶;推荐饭后半小时运动,避免空腹导致低血糖。
B 随身携带“应急包” “糖块是必备品,一旦出现心慌、大汗、手抖等低血糖症状,有条件可测即时血糖,同时立即进食15克含糖食物,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未回升再补充。如有低血糖导致昏迷,不能进食,亲友可以在患者的口腔黏膜、牙龈上涂抹蜂蜜、糖浆等,同时拨打120,送医院急救。”赵晓伟说。
C 补水也有“讲究” 运动前、中、后都要少量多次补水,“冬季也不例外,干燥天气更容易脱水”。此外,运动后不要马上坐下,慢走5分钟让心率逐渐下降,“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之一,更是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赵晓伟呼吁,糖友要走出“仅靠药物控糖”的误区。“不必追求高强度,关键是坚持。让胰岛素‘动’起来,血糖才能稳下来,代谢健康才有保障。”正如赵晓伟送给每位患者的一句话:肌肉是天然的降糖药,运动是永不失效的处方笺。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 王彩丽
图片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