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68岁,搬去上海女婿家养老一年,女儿哭着说:爸,求你回去吧

0
分享至

01 沪上的暖阳

我叫苏文山,六十八岁。在县城中学教了一辈子语文,桃李算不上满天下,但也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老伴走得早,我一个人把女儿苏楠拉扯大,供她读完大学,看着她嫁到上海,成了家。

去年开春,苏楠一通电话打了三个小时,核心思想就一个:爸,搬来上海吧。

电话里,女儿的声音带着一丝撒娇的哭腔:“我跟李浩都商量好了,家里次卧一直空着,您过来,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多好。您外孙都快上小学了,您这文化人,还能给他启蒙启蒙。我……我也想您。”

最后那句话,像一枚精准的针,扎在我心窝最软的地方。

我不是没地方去。县城里有套一百平的老房子,窗明几净。每个月五千多的退休金,足够我过得有滋有味。每天去公园跟老伙计们杀几盘象棋,提着鸟笼溜达一圈,日子闲适得很。

可女儿是我的软肋。她是我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

挂了电话,我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再想想电话里苏楠描述的上海,阳光透过落地窗洒满客厅的模样,心里那杆秤,慢慢倾斜了。女婿李浩也打来电话,态度恳切:“爸,您就放心过来吧,我妈也盼着您来,人多热闹。”

李浩的母亲,我的亲家母钱萍,我也见过几面。一个典型的上海阿姨,精明,干练,说话做事透着一股子利落劲儿。苏楠嫁过去时,她没少帮衬。我想,既然亲家母都这么说了,应该不差。

于是,我收拾了半辈子积攒下来的书,一些换洗衣物,锁好了老家的门,登上了去上海的高铁。

抵达虹桥站,苏楠和李浩一起来接我。女儿一见面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眼圈红红的。李浩接过我的行李箱,一口一个“爸,您辛苦了”。坐上他们干净舒适的家用车,穿行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高架上,我心里那点离乡的愁绪,被天伦之乐的期待冲得一干二二净。

他们的家在浦东一个不错的小区,三室两厅,装修得很雅致。我的房间朝南,有个小飘窗。苏楠早就把床铺得整整齐齐,阳光晒在被子上,有股好闻的味道。

亲家母钱萍正在厨房忙活,系着围裙出来,脸上堆着笑:“哎呦,亲家公,可把你盼来了。快坐快坐,阿拉特地给你炖了老鸭汤。”

那一晚,饭桌上的气氛好极了。钱萍一个劲地给我夹菜,嘘寒问暖。小外孙围着我“外公外公”地叫,苏楠和李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我喝了二两黄酒,看着这一屋子人,觉得我这辈子,值了。

最初的日子,确实像泡在蜜罐里。我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外孙上下学,顺便买点菜。钱萍负责做饭,苏楠和李浩下班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钱萍总夸我买的菜新鲜,说我一个大男人,比女人还会挑。

我把自己的退休金卡交给苏楠,说家里的开销,我出一份。苏楠把卡推回来,嗔怪道:“爸,您这是干什么?把我们当外人啊?您的钱自己留着,想买什么买什么。”

李浩也在一旁附和:“就是,爸,您来是享福的,哪能让您花钱。”

钱萍也笑着说:“苏老师,侬就安心住下,把这当自己家。阿拉上海人,讲究的是规矩,长辈来了,没有让长辈掏钱的道理。”

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我觉得自己做出了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之一。我甚至开始规划,等外孙再大点,我可以教他书法,给他讲讲《古文观止》。这沪上的暖阳,真是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02 账本里的霜

暖阳并非日日都有。上海的梅雨季一来,天就变得黏腻潮湿,人的心情也跟着发霉。而我们家的“梅雨季”,是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的。

先是水电。我习惯早睡早起,清晨起来,喜欢把屋里的灯都打开,亮堂堂的,人精神。有几次,我刚打开客厅的灯,在厨房忙活的钱萍就会不经意地走过来,“啪”一声关掉,嘴里念叨着:“哎呦,亲家公,天都亮了,开什么灯啦,多费电。阿拉要给小囡做榜样,节约能源。”

我洗漱时,水龙头开得久了点,她也会在门口“咳嗽”一声,提醒我。起初我只当她是勤俭持家,毕竟上海生活成本高,能省则省是应该的。

后来,这股“节约”的风,刮到了饭桌上。我口味偏咸,喜欢吃点重油重盐的下饭菜。钱萍做的菜越来越清淡,有时一盘青菜,就是水煮一下,撒几粒盐。我提过一次,苏楠想说什么,被钱萍一个眼神堵了回去。

“苏老师啊,侬年纪大了,要吃得健康点。阿拉上海人现在都讲究低盐低油,对心血管好。”她一边说,一边给外孙夹了一筷子虾仁。

我默默地扒着白饭,什么也没说。尊严,有时候就是一桌人吃饭时,你默默咽下的那些不合口味的菜。

真正让我心里结霜的,是那本账本。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苏楠和李浩带孩子去了游乐园,家里只有我和钱萍。她去阳台收衣服,一本小小的、带着塑料封皮的笔记本从她的围裙口袋里滑了出来,掉在地上,正好摊开在我脚边。

我本想捡起来还给她,目光却被上面清秀的字迹吸引了。

“5月16日,晴。苏老师买小葱2.5元,蒜头3元。鸡蛋一板32元。”

“5月17日,阴。买鲈鱼一条45元(太贵,已说教)。晚饭用酱油半瓶,约4元。”

“5月18日,雨。苏老师看电视一夜未关,电费预估增加2度,约1.2元。”

一页一页,密密麻麻,从我来的第二个月开始,每一天的“涉我开销”都被她一笔一笔记了下来,精确到角。甚至连我多用了几度电,她都做了估算。账本的最后一页,还有一个汇总的数字,用红笔圈着,格外刺眼:2487.5元。

那一瞬间,我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原来我在这里的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吞咽,都被明码标价。我不是家人,不是长辈,我是一个需要被核算成本的“寄居者”。

那句“阿拉上海人讲究规矩”,那句“没有让长辈掏钱的道理”,此刻听来,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扇在我脸上。

我把账本轻轻合上,放回原处,仿佛什么都没发生。可我知道,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碎了。

晚上苏楠回来,我把她叫到房间,旁敲侧击地问:“楠楠,你婆婆……是不是觉得我在这儿花销太大了?”

苏楠的脸色一僵,眼神躲闪起来:“爸,您怎么这么问?没有的事。”

我看着她,这个我一手带大的女儿,她的每一个微表情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叹了口气,说:“楠楠,跟爸说实话。”

苏楠的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低下头,声音像蚊子哼:“妈……妈她就是那样的人,一辈子节约惯了,她没有恶意的。她就是……就是记一下,心里有个数。您别往心里去。”

“她记了多久了?”我平静地问。

“……就……就几个月。”

“你早就知道了,对不对?”

苏楠不说话了,眼泪掉了下来。她抓住我的手,带着哭腔说:“爸,您别生气。我跟李浩说过好几次了,李浩也劝过他妈,可她不听啊。她说她不是要跟您算账,就是怕我们年轻人手松,帮我们记着点。她说等我们手头紧的时候,她还能拿自己的退休金贴给我们。”

我抽回我的手,看着眼前这个我曾经引以为傲的女儿。她在为她的婆婆辩解,在为她的丈夫开脱,唯独,没有真正站在我的立场上,感受一下我的屈辱。

那一刻的失望,比利刃穿心还要痛。

我没再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让她出去了。

那天晚上,我一夜没睡。看着窗外上海不夜的灯火,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刺骨的寒冷。我不是没钱,我的退休金足够我在老家过得比谁都体面。我来这里,图的不是一口饭,一张床,图的是女儿口中的“一家人在一起”。

可这“一家人”的代价,是我的尊严被放在一本小小的账本里,一笔一笔地清算。

我忽然明白了,有些暖阳,是会灼伤人的。



03 沉默的棋局

从那天起,我变了。

我不再提任何关于口味和生活习惯的要求。钱萍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哪怕一碗白水煮青菜,我也能面不改色地吃完。她关灯,我便摸黑走路。她暗示水费贵,我便用洗脸水冲厕所。

苏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几次想找我谈,都被我用“挺好的”、“习惯了”挡了回去。她越是小心翼翼,我心里就越是荒凉。我的女儿,学会了看婆婆的脸色,学会了“和稀泥”,却忘了她的父亲,是一个有着铮铮铁骨的读书人。

我开始“融入”这个家,或者说,开始布局一盘沉默的棋。

我每天依然接送外孙,但回来的路上,不再直接回家。我会在小区的花园里坐上半个小时,和那些同样接送孙辈的老人们聊天。他们大多是上海本地人,言谈间总有种不自觉的优越感。

我不多说话,只是听。听他们聊房价,聊股票,聊子女的收入。偶尔,有人问起我,我就笑笑说:“从老家过来,帮女儿带带孩子。”

我重拾了我的老本行——书法。我让苏楠给我买来文房四宝,每天下午,等钱萍出门打牌,我就在自己房间的飘窗上铺开宣纸。起初只是为了静心,后来,这成了我棋盘上最重要的一枚棋子。

我的字在县城小有名气,几十年没练,手生了些,但底子还在。我从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一笔一划,心里的烦躁和屈辱,仿佛都随着墨汁,沉淀在了纸上。

小区里有个退休的张教授,爱好金石字画。有一次,他路过我家楼下,正好看见我在窗边写字,便上来攀谈。一来二去,我们成了棋友,也成了书友。他对我写的字赞不含糊口,说我的行楷有筋骨,有神韵。

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小区的老人圈子里传开了。钱萍打牌回来,总能听到她的牌搭子们说:“哎呦,钱阿姨,你家亲家公好福气哦,还是个书法家。”

钱萍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有得意,也有掩饰不住的狐疑。她开始有意无意地走进我的房间,看我写字,嘴里说着“苏老师真是多才多艺”,眼睛却在估量那些纸墨的价钱。

我知道,她在算新的成本。

转眼,一年过去了。我的六十九岁生日快到了。

往年,苏楠都会提前很久就张罗着给我订饭店,买礼物。今年,她几次试探着问我想要什么,我都说:“不用铺张,就在家简单吃一顿吧。”

苏楠以为我想开了,或者说,被磨平了棱角,长舒了一口气。

我对她说:“楠楠,爸爸来上海也一年了,多亏你婆婆照顾。生日那天,我想请几位邻居,还有你婆婆的几个好姐妹,在家里吃顿饭,热闹热闹,也算是我这个做长辈的,谢谢大家平日里的关照。”

苏楠喜出望外,连声说好。李浩也很高兴,觉得我们翁婿、亲家之间的关系终于“破冰”了。

只有钱萍,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她大概在盘算,这一顿饭,又要记上多少钱。

我私下里找到了张教授,请他帮个忙。我把我这一年写得最满意的一幅字——一幅四尺整张的《家和万事兴》——托付给他,并附上了一封信。

我对张教授说:“老张,生日那天,请你务必到场。到时候,需要你帮我演一出戏。”

张教授看了看我的字,又看了看我平静的脸,最后重重地点了点头:“文山,我懂。你放心。”

棋局已布好,所有的棋子都已就位。我只需要等待生日那天,那个最后的“将军”。

这一年,我像一个沉默的棋手,在无人看见的棋盘上,一步步移动着我的车、马、炮。我所有的隐忍,所有的退让,都是为了这最后一击。

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拿回一个父亲、一个长辈、一个读书人,应有的体面。



04 寿宴与结算

生日那天,家里格外热闹。

苏楠和李浩一大早就去超市采购了丰富的食材。钱萍也一反常态地大方起来,掌着厨,烧了一桌子地道的上海本帮菜,油爆虾,红烧肉,响油鳝丝,样样俱全。她知道,今天来的都是她的老邻居、老姐妹,这个面子,必须撑足。

下午六点,客人们陆续到了。张教授带着老伴,钱萍的几个牌搭子也都提着水果篮来了。小小的客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钱萍满面红光地招呼着客人,不住地夸我:“阿拉亲家公,人客气,讲道理,非要自己出钱请大家吃饭。”

我只是微笑着,一一和客人们打招呼。苏楠看着这其乐融融的景象,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她悄悄对我说:“爸,您看,多好。”

我点点头,没说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客厅里瞬间安静下来。

“各位,今天是我六十九岁的生日。感谢大家赏光,来家里热闹热闹。”我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最后落在了钱萍身上。

“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亲家母,钱阿姨。”我提高了声量,确保每个人都听得清楚,“我来上海这一年,衣食住行,全靠她悉心照料。钱阿姨是个细心人,细到什么程度呢?她怕我一个人住不惯,怕小楠他们工作忙照顾不周,把我这一年来的所有花销,都一笔一笔记了下来。”

话音刚落,钱萍的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她手里的筷子差点没拿稳。苏楠和李浩脸上的笑容也僵住了。

我没理会他们的反应,转身走进房间,拿出了那本熟悉的塑料封皮笔记本。

我高高举起它,对着众人,语气却愈发平静和感激:“就是这本账本。这里面,记着我苏文山在上海的每一天。从一瓶酱油,到几根葱,再到一度电。钱阿姨都给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哪里是账本啊?这是亲情啊!这是她对我这个老头子沉甸甸的关爱啊!”

钱萍的几个老姐妹面面相觑,表情变得十分精彩。张教授则不动声色地看着我,眼神里带着一丝赞许。

钱萍想站起来说什么,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发不出来。

我走到她面前,将账本轻轻放在她手边,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是账本最后一页那个用红笔圈起来的数字。

“我算了一下,这一年,总共是九千六百八十二块五。”我念出这个数字,然后从另一个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厚厚的红包,放在了账本上。

“这里是一万块钱。多出来的,算是我这个做长辈的,给亲家母的辛苦费。感谢你这一年,把我照顾得这么‘周到’。”

“结算”两个字,我说得不重,但客厅里静得仿佛能听见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钱萍的脸,从煞白变成了猪肝色。

她想把红包推开,却被我按住了手。

“亲家母,你先别急着拒绝。”我转身对张教授说,“老张,把我给亲家母准备的生日回礼,拿上来吧。”

张教授站起身,从带来的画筒里,小心翼翼地展开了一幅卷轴。正是我写的那幅《家和万事兴》。笔力遒劲,气势开张。

张教授清了清嗓子,用他那带着学者腔调的声音说:“钱阿姨,苏老师这幅字,我可是帮你找行家看过了。苏老师是几十年的功底,他的行楷在咱们这一片儿是出了名的。这幅四尺整张的精品,市场上没有两万块钱,是拿不下来的。这可是苏老师用自己的退休金,买了最好的笔墨宣纸,花了一个多月的心血,特地为您准备的。他说,感谢您一年的照顾,这点心意,无论如何要收下。”

“两万块?”钱萍的一个牌搭子惊呼出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幅字和钱萍难堪的脸上。

她现在是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收了,就等于承认了自己贪财,用一本破账本换了两万块钱的书法。不收,当着这么多邻居的面,驳了亲家公的好意,更显得自己小家子气。

我看着她,一字一句地说:“亲家母,我来上海,不是来投奔,是想来参与我女儿的后半生。我一个退休教师,不缺钱,缺的是尊重。尊严,是一个老人最后的行李。这个行李,我自己带来了,也希望能完整地带走。”

说完,我不再看她,而是转向了我的女儿苏楠。

她站在那里,泪流满面,浑身都在发抖。

我走到她面前,声音放得无比轻柔:“楠楠,爸爸不怪你。爸爸只是想让你明白一件事。”

我指着那本账本,又指了指那幅字。

“一个家,算得清的是钱,算不清的是情。如果有一天,你也要用账本去衡量你的孩子,那这个家,就散了。”

这句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苏楠。她“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扑过来抱住我,哭得撕心裂肺:“爸……对不起……爸,我对不起你……”

她抬起满是泪水的脸,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爸,求你……回去吧。”

我知道,这句“回去吧”,不是驱赶,是忏悔。是她终于明白,这个所谓的“家”,给不了我最想要的尊严。她希望我回到那个属于我的,能让我活得像个读书人的地方去。

那一刻,我知道,我这盘棋,赢了。



05 回家的路

寿宴不欢而散。

客人们尴尬地告辞,走的时候,看钱萍的眼神都带着异样。张教授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也没说,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客厅里只剩下我们一家四口,还有那幅摊开的《家和万事兴》,以及那个刺眼的红包和账本。

钱萍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像一尊石化的雕像。李浩的脸色铁青,他看看我,又看看他母亲,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化作一声长叹。

苏楠的哭声渐渐停了,她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说:“爸,我明天就给您买票,我送您回去。”

我摇了摇头,平静地说:“票我已经买好了,后天早上八点的高铁。”

所有人都愣住了。原来,我早就为自己的离开铺好了所有的路。

那天晚上,李浩第一次敲开了我的房门。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叫我“爸”,而是深深地鞠了一躬。

“苏叔,对不起。”他低着头,声音沙哑,“是我没做好,让您受委E屈了。”

他抬起头,眼睛里满是愧疚:“我妈……她一辈子苦惯了,不是坏人,就是……太算计了。我总想着,您是我岳父,多担待点,家和万事兴。可我忘了,您也是个需要被尊重的老人。今天您那番话,是打我的脸,也是点醒我。这个家,病了。”

我看着这个年轻人,心里那块结了霜的冰,似乎有了一丝融化的迹象。

“小李,坐吧。”我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更不是算账的地方。我今天这么做,不是为了让你妈难堪,是想让你们俩明白,夫妻俩,才是一个家的核心。你们俩要是拧成一股绳,什么婆媳矛盾,翁婿矛盾,都不是问题。”

李浩重重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钱萍没出房门。苏楠帮我收拾行李,她把我的书一本本包好,动作很慢,很轻,像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我的行李不多,来时一个箱子,走时还是一个箱子。

只是箱子里,少了一份天真的期待,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明悟。

临走那天早上,钱萍终于出来了。她眼圈红肿,头发也有些散乱。她走到我面前,把那个红包和那幅字推给我。

“亲家公……那字……我不能要。这钱……你拿着路上用。”她的声音很低,带着浓重的鼻音。

我把红包推了回去,但把字收下了。

“钱,就算是我给外孙的压岁钱吧。”我淡淡地说,“这幅字,我带走。等什么时候,你们真觉得家里需要它了,我再给你们寄过来。”

苏楠和李浩坚持要送我到高铁站。进站前,苏楠又一次抱住了我,把脸埋在我肩膀上,无声地流泪。

我拍了拍她的背,像她小时候那样。

“楠楠,别哭。爸爸回家了,是好事。记住,把自己的小家经营好,爸爸就放心了。”

火车缓缓开动,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上海,这座我生活了一年的繁华都市,我的心里没有怨恨,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回到县城的老房子,推开门,阳光正好从窗户洒进来,空气中浮动着熟悉的尘埃和书香。我泡了一壶茶,坐在我那张旧藤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里没有落地窗,没有油爆虾,但这里有我的根,有我的尊严。

一个月后,苏楠和李浩带着外孙回来看我。李浩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一进门就给我鞠躬,郑重地递给我一封信。

是钱萍的亲笔信。信纸是小学生的作文本,字迹歪歪扭扭,但充满了诚意。信里,她为自己记账的行为道了歉,说她想了一晚上,明白自己做得有多过分,伤了我的心。

苏楠告诉我,我走后,李浩和他母亲大吵了一架,也是第一次为了维护苏楠和这个小家,跟他母亲划清了界限。钱萍哭了一场,之后就像变了个人,不再对他们的生活指手画脚。

那天下午,苏楠陪我在书房整理书籍。她拿起一本我年轻时最喜欢的《世说新语》,轻声问我:“爸,您还怪我吗?”

我笑了笑,把那幅《家和万事兴》重新展开,铺在书桌上。

“傻孩子,家人之间,哪有隔夜的仇。”我拿起笔,在落款旁边,又添了一行小字:

“家是港湾,非战场。”

我把笔递给苏楠:“等这墨干了,就寄回上海吧。我想,他们现在需要这个了。”

苏楠接过笔,眼泪又一次滑落,但这一次,她的脸上,带着释然的微笑。

我知道,回家的路,不止我一个人在走。我的女儿,也终于找到了她心灵回家的路。而这条路,通向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与爱的,崭新的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摩托车发动机当增程器?大通新车现身工信部申报

摩托车发动机当增程器?大通新车现身工信部申报

热点科技
2025-11-13 13:21:34
越秀领导,被央企告了!

越秀领导,被央企告了!

风声声
2025-11-14 16:00:55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混沌录
2025-10-22 21:54:06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懂球帝
2025-11-14 23:26:22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红豆讲堂
2024-10-21 09:30:24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蛙蛙和洼
2025-11-08 10:01:55
硬气拒见!AIT约见郑丽文被怼回,干涉台海内政算盘彻底落空!

硬气拒见!AIT约见郑丽文被怼回,干涉台海内政算盘彻底落空!

达文西看世界
2025-11-13 21:22:07
祖院长事件持续发酵,眼科医生只是其中之一,前任的报复稳准狠!

祖院长事件持续发酵,眼科医生只是其中之一,前任的报复稳准狠!

易会科普
2025-11-13 16:32:56
森林狼传闻:凯文·乐福将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同揉成一团扔掉

森林狼传闻:凯文·乐福将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同揉成一团扔掉

好火子
2025-11-15 03:44:35
现代蛇类祖先化石出土数十年后确认身份,距今已有3700万年历史

现代蛇类祖先化石出土数十年后确认身份,距今已有3700万年历史

知新了了
2025-11-14 11:59:38
苏州市委书记调整

苏州市委书记调整

新京报
2025-11-14 18:38:31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极品小牛肉
2025-03-25 12:49:18
孩子若福薄命苦,多半是家中留了这3样“旧物”吸走福气

孩子若福薄命苦,多半是家中留了这3样“旧物”吸走福气

古怪奇谈录
2025-11-06 14:19:04
赵丽颖户外散步被偶遇,网友吐槽身材五五分,和我们普通人差不多

赵丽颖户外散步被偶遇,网友吐槽身材五五分,和我们普通人差不多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5 01:46:05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史纪文谭
2025-11-14 17:30:26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火山诗话
2025-11-13 11:37:14
大批打工人快撑不住了。

大批打工人快撑不住了。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14 18:50:34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混沌录
2025-11-15 00:09:02
央视改称郭晶晶了,三字微变暗藏强烈信号,霍震霆果然全说对啦

央视改称郭晶晶了,三字微变暗藏强烈信号,霍震霆果然全说对啦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5 03:12:12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普览
2025-11-13 00:31:54
2025-11-15 04:07:00
行走的知识库
行走的知识库
每天分享有趣的生活妙招和所见所闻
3437文章数 24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教育要闻

清华附小语文名师团队解码教师集体人格塑造之道:教育家精神是“做”出来的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 Pro Max突然曝光:定制20GB大内存,双长焦也来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国防部:日方若胆敢铤而走险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