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丨邢怡然
跨境电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在这个中国卖家卷生卷死的领域,我们发现有一批DTC品牌竟然过得风生水起:
● 22 岁的英国小伙,靠短视频卖出一个亿的牙签;
●西班牙潮牌主理人,用创意视频和中国工厂,撑起百万营收;
●来自中国的音乐节战服品牌,从朋友圈卖到独立站,撬动全球消费者...
可以看到,在社交电商和内容电商爆发的推动下,人人“主理人”的时代已悄然到来。
表面上,主角似乎是品牌。他们专注在非常细分的领域,通过强大的营销能力建立起上万粉丝群体,再借助独立站实现商品的转化。然而,真正影响其产品能否落地、业务能否扩张的,是背后那条看不见的物流链路。
独立站赋予了“主理人”打造品牌形象、提高用户粘性、利用数据精准营销的优势。然而,脱离了FBA体系,仓储如何管理?不同国家的订单怎么分配?物流路线如何选择?作为中小卖家,没有议价能力怎么办?
配送速度、库存管理、关税合规、退换货服务......正在成为新的壁垒。从深圳、义乌,到洛杉矶、墨尔本,仓储物流正决定着新一代DTC品牌的生死速度。
![]()
在中国制造的供给能力与全球DTC品牌的需求之间,正形成一个常被忽视、却增长迅速的赛道--仓配履约。2019年成立的NextSmartShip,正走在这条价值千亿美金的路上。
在搜索信息时我们发现,NextSmartShip是一家非常有趣的公司,它打破了物流行业“传统”的刻板印象,“深圳英文水平最高“、“95%以上客户来自海外”、“yoy近50%”...,都是他们的标签。系统、视频、官网全是英文,甚至会让人产生这是一家海外公司的错觉。
客户几乎全部来自海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一家仓配履约公司会做出这么有趣的视频?服务DTC品牌,难道不会面临其经营不稳定、甚至倒闭的风险?带着这些疑问与好奇,我们采访了这家“有技术、会营销、懂客户” 的行业新物种。
与创始人禹甜的对话中,可以看到一位年轻创业者对于业务从0到1、再到100的思考过程;看到一家公司如何在业务增长中,寻找节奏与平衡;也能看到,作为一个DTC卖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以及来自市场一线的出海洞察与建议。
无论你正在考虑跨境创业,还是正经历团队管理与业务增长的困惑,希望这次的对话与思考都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
以下为这场对话的核心内容:
01
EqualOcean:为什么一家物流履约公司要做这么多有趣的视频内容?
禹甜:这其实与我的背景有关。我大概从2010年左右开始进入出海行业,算是完整经历了中国企业出海从B2B到B2C、再到如今的品牌出海的不同阶段。
2015年正是国内“万众创新”的阶段,很多智能硬件企业把海外视为第一目标市场,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化卖出高附加值。然而,当他们真正进入海外时,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怎样维护海外媒体关系?怎么去运营社交媒体?怎么去搭建自己的宣传路径?怎样去做流量?怎么样去做内容?怎么样去做线下?
其实这些事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功课,海外的生态跟国内完全不一样,我们根本没办法把中国那套经验直接复制粘贴到国外市场。所以当时我出来创业,帮助很多智能硬件企业做海外营销。我们整整做了四年,在旧金山有自己的办公室,深圳、伦敦也有团队与合作方。
02
EqualOcean:其实现在仍有不少的出海企业不懂如何在海外做品牌营销,为什么你没有继续做下去?
禹甜:作为一个创业者,在实现了从0到1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从1到100。
海外品牌营销确实仍有很大需求,但我认为这个商业模式本身是有问题的,团队每年能做的项目也是有限的,你很难把它规模化。并且,这需要团队一直保持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是很辛苦且不可持续的。所以后来我决定把这家公司停掉,重新寻找新的方向。
刚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客户在做众筹、独立站,DTC品牌数量不断涌现。如果仔细去看,会发现这一类卖家大部分都是我们所谓的“主理人”品牌:专注在一个非常细分的品类,然后用社交媒体的内容去建立自己的社群,再售卖其产品。
他们的订单来自全球,可能要往全球七十个国家、甚至一百个国家发货。尽管工厂设在了中国(优化成本),但仓储物流才是最麻烦的环节。对这些DTC卖家而言,能四处凑成一个“物流缝合怪” 就不错了。
我们在与大量客户交流后发现,这一块的痛点非常明显。独立站品牌SKU多、周转快,需要像亚马逊一样把货备到不同国家的仓里,那么从中国直发是最好的路径。因为中国供应链很强,生产周期短,库存周转快,同样的投入可以赚更多钱,这就是所谓的”小单快返“模式。
然而,DTC品牌数量逐年增加,市面上却几乎很少有为海外DTC卖家提供同样服务的平台,我成立NextSmartship 正是基于这个机会切入的。目前,产品在中国工厂生产完后,发到美国大概7~12 天,发到欧洲差不多也是 7 天左右,当然我们也有更快的线路。所以(我们的客户)独立站卖家其实可以非常快地触达消费者,这样库存、资金周转都会变得更健康。
03
EqualOcean:服务DTC品牌,会不会出现客户群不稳定的情况?(比如DTC卖家一段时间没做起来,死掉了,然后又来一批新的?)
禹甜:实话说会有的。这个市场的卖家非常多,每天都有新的品牌出现,有些做得好,有些做得不好,因此当然一定会有流失。但整体来看,DTC市场已经非常大,今年是几千亿美金的市场规模,且(几乎)每年都有 30% 以上的增长,我们拿到的体量其实还是非常小。所以,我们不是走传统的大客户模式。这个市场上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卖家,我们服务的反而是海量的中小卖家。
![]()
04
EqualOcean:你们95%以上的客户都来自海外,这是如何做到的?有什么获客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吗?
禹甜:其实当时甚至现在,大家都在卷亚马逊那波所谓的中国大卖。但我认为,作为一个初创企业,你必须找到属于你的那一片蓝海,找到真正的PMF。跨境物流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行业,现在在深圳,甚至还能看到很多门头房,一年也做不少生意,这就是所谓的货代。他们不会投入资金去做数字化,也不懂这些品牌到底在想什么。
而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研究了大量海外品牌,很清楚这些客户在履约领域到底需要什么:他们需要更方便、更快捷、更智能化的物流。我们所有的服务都是为DTC设计的,因此和客户之间是非常紧密的。
再说到获客,Shopify上大量卖家都是海外卖家,而且非常分散,大概50%~60%在美国,30%左右在欧洲。所以获客方式不能像传统物流公司那样,靠销售打电话、扫楼。我们一直采用的是Inbound Marketing的方式(通过内容吸引客户、从而获取业务的营销策略,通常包括内容营销、社交媒体营销、GEO等手段)。
Inbound的意思就是客户自己进来,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把公司当成一个平台来运营,在海外做全渠道推广,然后吸引用户自己来注册。我们会记录客户从哪里来、做了什么事情、有什么需求。从售前、售中、签单到售后,是一个完整且有记录的链条。
我们会运营自己的社交媒体,做内容、做SEO、做GEO。ChatGPT这个渠道其实很有意思,因为现在越来越多人会直接在ChatGPT上提问,比如:“我在中国想找一个分销商,谁比较靠谱?”现在我们一个星期差不多会有四十多个靠Inbound方式注册的客户,其中有不少来自ChatGPT。
05
EqualOcean:既然大部分客户来自海外,那么在你看来,欧美卖家和中国卖家有哪些区别?对于想要进军欧美市场的中国品牌有什么建议?
禹甜:首先,事实上欧美客户对价格还是敏感的。不存在完全不在乎价格、成本只有10块愿意付15块的现象。其次,欧美市场本身就是SaaS生态,用户有付费习惯。他们对于产品的要求是更标准、更透明,不需要花费过多时间去学习(怎样操作系统)。最后,我们的海外客户会有很多对于细节的要求,以及一些增值服务,例如产品包装盒的设计、材料的环保、定制的留言卡等。这也可以看出他们(海外DTC“主理人”)对于消费者体验的重视度极高。
对于出海的中国品牌而言,我认为大家首先要转变底层的思维方式,从数据导向、成本导向,转化为用户思维、品牌思维。中国卖家最大的优势是强大的供应链,这是绝大多数海外卖家都没有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花更多时间在消费者洞察上,找到用户的真实痛点、在某个点上做到极致,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点,是海外团队与中国团队的协作。出海不能“自嗨”,要真正尊重当地市场。以美国为例,一些传统媒体渠道如电视节目、邮件营销,至今仍然有效且重要。因此,在海外找到合适的本地合作伙伴是必要的。尽管前期投入较高,但他们能帮助品牌更快适应市场,避免凭主观臆测或零散的线上信息来做判断。
06
EqualOcean:我注意到你们从头到尾研发自己的SaaS系统,这在业内并不多见。为什么你们要投入大量成本做SaaS工具呢?
禹甜:在我看来,仓库和仓库管理很重要,但是底层是数据驱动和对需求与场景的深度理解。
我最早接触的客户,大多数是月销售额50万美金左右的海外“主理人”品牌。现在也有不少月销售额过百万美金、甚至年销售额破10亿人民币的客户。对于这些品牌而言,他们的订单往往分布在全球几十个国家,传统物流系统难以识别如此碎片化的需求,也无法支撑快速的库存流转。
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整个跨境物流行业有非常多不透明的现象:价格不透明,操作不透明,系统对数字化的投入也不够。
物流和供应链的管理是非常繁杂的,每条线路、每种产品都特别复杂,要让这些品牌客户自己去学习、了解、选择,其实很难。要知道,客户不只是看价格好不好,还会在意“用起来爽不爽”。如果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你的系统,那他根本不想继续用了。
所以我们选择从底层搭建自己的系统,把市面上的各类线路、海外仓,以“优选”的方式进行整合,然后由我们自己去定义更简单、更透明的产品给客户。通过系统、算法完成线路的匹配和组合,实现成本和效率的平衡,客户自己不用操心。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客户能够傻瓜式操作,让每一个包裹的路径、每一次库存的更新、每一条配送方案的选择,都在算法里可见。
07
EqualOcean:我注意到你们还提供包装服务,这是为什么?
禹甜:对于品牌而言,开箱非常重要(尤其在欧美市场),它是品牌与用户的第一次链接。你会看到在YouTube、TikTok上有非常多的开箱(unboxing)视频。如果C端用户的开箱体验很好,他们会自己做UGC(用户生产内容) 的内容,主动分享到社交媒体。
我们会做包装,也是因为我们发现大概有600个品牌客户希望我们同时提供指定的包装方式和包材,我们才意识到这些品牌其实非常关注用户收到包裹的体验。
它已经不是“包一下”这么简单,而是要同时兼顾运输的安全性、物流成本,还要兼顾C端消费者的体验。这样可以提高复购、降低退货,生成UGC内容和品牌影响力。所以这件事情是能够真正帮到客户的。
因此我们做了很多增值服务,可以帮助客户从包装的设计、生产,到预包装和发货结合在一起,提高整体效率。面对不同的节假日和营销活动,客户的包裹、包装方式、里面的卡片、填充物,都可以做特制的组合搭配。甚至当我们的外国客户在和中国的工厂、供应链沟通的时候遇到问题,或者在付款上出现问题,我们都可以处理。
![]()
一项对于全球554位电商品牌高管的调研显示,超一半以上的品牌选择在其包装中加入定制化细节,以提升产品复购率,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点。
结语
以上就是本次对话的核心内容,希望你和我们一样有所收获与启发。
在全球化浪潮里,品牌在讲故事,而仓配履约服务商们在送达故事。这是一个被忽视的巨大市场,它不在前台、也不以“品牌”命名,却在每一次发货、退货和履约中实实在在地积累着信任与复购。
“钢铁侠”军团出海记
被忽视的1.2 亿人口
红海叙事,产品破局
被国内质疑的预制菜,能否在海外找到新出路?
盘点|26家值得关注的E-bike出海品牌:创新突围、领跑全球
出海资讯(11/2-11/8)进博会开幕、微软投资阿联酋AI项目、雷鸟创新完成C轮融资、文远知行、小马智行同步港股上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