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正面临挺棘手的事儿,不少人还不上汽车贷款了,而且这情况越来越严重。
要知道,在美国人的消费里,汽车贷款通常是最后才愿意拖欠的支出,连这个都还不上,你想想要是有多难。
![]()
就说俄亥俄州的安娜吧,她是做服务业的,每个月挣3800美元。
之前买了车,每个月还车贷加车险得1200美元。
本来压力就不小,结果后来实在没辙,车贷拖了几天没还,车没几天就被收走了。
没了车,她连上班都成了问题,最后只能辞了工作。
你看,就因为还不上车贷,工作没了,收入断了,这日子直接陷入了死循环。
![]()
这种事儿放在谁身上都扛不住,本来是想靠车维持生活,结果车没了,生活也乱了。
不光是安娜一家,现在美国不少有车族都在遭这份罪。
2025年9月,美国新车平均价格突破了5万美元,这还是头一回这么高。
以前买辆新车,虽说也不便宜,但没到这么夸张的地步。
![]()
更让人头疼的是,那些信用评分低于670分的人,也就是次级信用人群,他们的车贷拖欠率已经到了6.43%,比2021年翻了一倍。
这个拖欠率可不是小事,已经超过了过去三次经济衰退的时候。
不管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还是更早的大萧条、互联网泡沫破灭,当时的车贷违约情况都没现在这么严重。
本来经济就没怎么往前走,大家收入没咋涨,结果车价还一个劲往上飙,这贷款能不难还吗?
![]()
美联储2025年第三季度的《消费信贷报告》里提到,汽车贷款在美国家庭非住房债务里占了35%,其中次级贷款还占了20%以上。
这意味着啥?要是车贷违约的人越来越多,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大家的信用记录变差,以后再想贷款就更难了,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消费市场。
而且啊,那些次级信用人群,大多是低收入群体、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还有服务业从业者。
这些人里超过90%都得靠汽车通勤,没车就没法上班,没法上班就没收入,没收入就更还不上车贷。
![]()
这简直就是个恶性循环,一环扣一环,想破都难。
车价高也就算了,车险费用也跟着往上涨,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2025年,美国全险保单平均费用到了2638美元,比2024年涨了不少,跟2020年比更是涨了一半还多。
不同州的情况还不一样,像佛罗里达因为飓风多,车险涨了40%;加利福尼亚事故率高,也涨了35%。
![]()
本来还车贷就够费劲了,现在车险又多花这么多钱,普通人的钱包根本扛不住。
可有意思的是,车主们在为车险发愁的时候,汽车保险公司却赚得盆满钵满。
2024年,整个行业平均提价26%,净利润直接冲到了1690亿美元,比上一年涨了90%。
这数据是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给的,说是近20年最高的盈利水平,比疫情前好太多了。
![]()
更让人心里不平衡的是保险公司高管的薪酬。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大家可能知道,旗下有个汽车保险商叫Geico。
2024年这家公司把车险价格涨了3.7%,公司CEO的薪酬从2023年的1000万美元涨到了1500万美元,一下涨了50%。
还有另一家大保险商Allstate,车险费率涨了12.2%,他们董事长兼CEO的总薪酬也从1650万美元涨到了2610万美元,涨了快60%。
美国消费者联合会的迈克尔・德隆之前发过一份新闻稿,里面说保险公司跟监管机构说,2024年得多收消费者几十亿美元才能维持运营。
![]()
可实际上呢?消费者掏的钱,不少都成了保险公司的利润和高管的高薪。
这话真说到点子上了。
保险公司一边喊着要涨价才能活下去,一边又给高管发那么多钱,这不是明摆着让普通人承担他们的“贪婪”吗?
美国消费者联合会还做过统计,2024年消费者对车险定价合理性的投诉比上一年多了60%,但各州保险监管机构批准提价的比例超过85%。
这就让人搞不清了,监管机构不是该帮着消费者把关吗?怎么大多时候都同意保险公司涨价了?如此看来,监管的滞后性确实成了个大问题。
![]()
现在美国也有一些应对办法,比如消费者联合会推出了“车贷协商指南”,2025年帮了5000多个家庭延长还贷期限,可这只覆盖了3%的违约家庭,根本不够用。
加州还推出了“低收入车险补贴”,预算5000万美元,也只够帮10万家庭,同样是杯水车薪。
不少家庭没辙,只能去买二手车,2025年美国二手车销量比上一年多了15%。
本来以为买二手车能省点钱,结果二手车贷款利率平均11.2%,比新车的6.8%还高,算下来也没省多少。
美国这次车贷违约潮,根本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
车价一个劲往上涨,车险也跟着涨,可大家的收入却没怎么动,这三个因素凑到一起,普通人咋能扛得住?而且保险公司赚那么多钱,高管拿那么高薪酬,最后压力全压在普通家庭身上,这明显是利益分配出了问题。
汽车对美国人来说,真不是奢侈品,就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
要是连这个必需品都因为还不上贷款、交不起保费而失去,那整个社会的基本运转都会受影响。
这不光是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得一起面对的难题。
![]()
希望监管机构能多管管车险定价,别让保险公司随便涨价;车企也能推出更灵活的还贷方案,帮大家减轻点压力。
咱们普通人要是遇到类似情况,也得多关注自己的信用,想想有没有其他通勤方式。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要是你面临车贷和车险的双重压力,会优先缩减其他开支还是换通勤方式?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