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食堂工作人员:
大家好!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培训会议,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提升食堂服务质量,切实保障全体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根据上级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食堂管理作如下总结与部署,请大家认真听取、严格落实。
一、明确责任体系,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食品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做到责任到人、落实到位。
1.三级责任体系:
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
分管校长是具体责任人,组织实施;
食堂经营者是直接责任人,现场执行。
同时设立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日常监督、检查与记录。
2.层层分解目标:
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周度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每位员工明确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二、严格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
制度是底线,执行是关键。我们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1.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涵盖原料采购、储存、加工、留样、消毒、应急处置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所有制度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标准,以预防事故为核心。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粗加工与切配: 分类存放,生熟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烹调加工: 食品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严禁外购即食食品再次销售;
留样管理:每餐每种食品必须留样;
使用专用密闭容器,冷藏保存48小时以上;
每样不少于125克,并做好详细记录。
3.餐具清洗消毒“四步法”:
消毒方式包括:煮沸(2分钟)、蒸汽(100℃、10分钟)、干热(120℃、15-20分钟)、化学药剂(如三氯泡腾片);
消毒后餐具必须放入专用保洁柜或蒸汽箱,分类码放,禁止二次污染;
搬运餐具必须走专用通道,禁止与垃圾或生品混用通道。
4.禁止行为提醒:
严禁穿工作服进入卫生间或非工作区域;
严禁在操作区饮食、吸烟、佩戴首饰;
严禁使用未经消毒的餐具。
三、强化人员管理,打造专业服务队伍
食堂工作人员是食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必须做到健康合规、培训到位、行为规范。
1.健康管理“三必须”:
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新员工须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必须落实每日晨检制度,发现发热、腹泻、皮肤感染等症状立即调离岗位;
必须建立健康档案,统一管理、定期公示。
2.培训教育“常态化”: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接受食品安全培训;
老员工定期复训,按岗位分类开展(如洗碗工、厨师、配餐员);
培训内容包括:法规知识、操作规程、应急处理等;
培训形式多样:口头讲解、实操指导、图片视频展示,确保“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3.个人卫生“五做到”:
剪短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手表;
工作前、如厕后、处理垃圾后必须规范洗手+消毒;
穿戴整洁工作服帽,专间操作需二次更衣;
接触即食食品前应佩戴清洁口罩和手套,并定时更换;
更衣室设穿衣镜,张贴标准着装图示。
四、加强设施设备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
1.供水系统:
使用生活饮用水,与非饮用水完全隔离;
二次供水水箱每半年由专业公司清洗消毒一次;
过滤器每月冲洗,3-6个月更换滤芯。
2.排水系统:
排水沟有坡度、无积水,设置带水封地漏;
出水口安装金属篦子(网眼<10mm),防止鼠虫进入;
排水流向从高清洁区流向低清洁区,防止倒流。
3.清洗消毒设施:
洗碗池、原料池、清洁工具池严格分开,标识清晰;
保洁柜专用、密闭、易清洁,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4.通风排烟与照明:
专间设独立空调,产生油烟区域安装过滤装置;
暴露食品上方照明灯加装防护罩;
工作面照度不低于220lux,使用照度计定期检测。
5.库房与冷藏冷冻:
冷藏柜温度≤10℃,冷冻柜温度≤-18℃;
食品离地离墙≥10cm,分类分区存放;
进口冷链食品严格执行“冷链三证+冷链系统录入”制度。
6.有害生物防控“五到位”:
墙壁、地面无缝隙,管道穿墙处封堵严密;
安装粘捕式灭蝇灯(距地2米),电击式不得悬于食品上方;
使用粘鼠板、捕鼠笼,禁用杀鼠剂;
门缝<6mm,通道设防鼠板;
通风口加装≥16目防虫筛网。
五、严把原料关,实现全过程可追溯
“源头可控、过程可管、责任可追”是食品安全的核心。
1.索证索票“四齐全”:
查验并留存: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检疫证明、进货票据;
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查验“冷链三证”并录入“山东冷链”系统;
所有资料分类归档,保存不少于2年。
2.进货查验“三重点”:
外观查验: 包装完整、无破损、在保质期内;
温度查验: 冷藏食品表面温度与标签相差不超过+3℃,冷冻食品不宜高于-9℃;
记录完整: 建立采购台账,内容包括:名称、数量、批号、供货商信息、验收情况等。
3.原料贮存“六原则”:
分区、分架、分类、离墙、离地存放;
散装食品标明名称、生产批号、使用期限;
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防止过期变质;
易腐食品标注加工时间,限期使用;
设立“不合格食品专用存放区”,染色毁形后销毁;
食品添加剂专人专柜保管,严禁使用亚硝酸盐。
六、建立自查机制,推动持续改进
“发现问题、整改问题、防止复发”是提升管理水平的关键。
1.建立“周自查”制度:
每周由食品安全管理员牵头开展全面检查;
使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周自查表》,逐项打勾确认;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两次未改将追责。
2.自查内容全覆盖:
包括:制度执行、健康管理、索证索票、清洗消毒、加工制作、环境卫生等。
3.鼓励员工主动报告问题:
设立“虫害问题报告日志”“设备故障反馈机制”;
对及时发现隐患的员工给予表扬或奖励。
4.制定应急预案:
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立即封存食品、原料,停止供餐,及时上报(县市场监管局电话:6961467);
严禁隐瞒、谎报、缓报。
七、工作要求与期望
同志们,食堂虽小,责任重大。你们的一举一动,关系到上千名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在此,我提出三点希望:
1.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 把“安全第一”刻在心里,把“师生健康”扛在肩上;
2.规范操作,养成好习惯: 每一个步骤都按规程来,每一个细节都不马虎;
3.团结协作,共建安全食堂: 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重规范”的良好氛围。
学校将定期开展“优秀员工”“服务明星”评选,对表现突出的同志予以表彰;同时,对屡次违规、整改不力的,将严肃处理。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把食堂建设成为“安全、卫生、规范、放心”的示范食堂,为全体师生提供最坚实的饮食保障!
谢谢大家!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