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抗战时期延安八路军!16张让人很心酸老照片,看上千百遍也会泪目

0
分享至

有一种照片,看一眼就心头揪痛,仿佛把岁月的尘埃都吹散了,却把那火红的记忆定格在了镜头中。延安,有人说它是“旧社会的坟场”;也有人说它是“新中国的摇篮”。一座城,两种命运,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一群普通的农家子弟,从草鞋破衣到浴血沙场?

看第一张:1937年的延安街头,两名红军战士并肩站着,脚上草鞋早已磨烂,裤脚糙得像旧麻袋。但他们互相挽着肩,笑得灿烂。有人说,这是镜头骗了人,他们明明吃不饱,穿不暖,却在笑。可你仔细看,他们的眼底有一种“明天会更好”的光。那一抹笑,是在告诉自己:再苦再难,也要扛下去。



第二张,是送交通证的瞬间。八路军战士掏出一张手写的通行符,民兵小伙子在一旁紧盯着,神情认真。那时的延安,每到关隘,就有人递交通行证。他们在硝烟未起的和平里,练就了一双冷静的眼。可谁又料到,几年后,他们要把这股“镇定”的劲儿,用在枪林弹雨里?



第三张,1944年的一个午后,机枪手歪着身子,手里握着那挺重得像个大孩子的机枪,帽子边缘皱得不成样,却一丝不苟地挡住了阳光。风吹过,他嘴唇微动:“再给我来点水。”声音干涩得像裂开的土地。你可以在他脸上数到八道日晒风霜的横纹,可你看不到绝望。他在等命令,也等下一次可以击碎敌人的机会。



第四张,是女八路军的特写。她手里端着水瓢,眯着眼看远方,仿佛在等哪队人马赶来。烽火中的姑娘,眉眼间不见柔弱,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倔强。导演拍的那些“漂亮八路”,被光鲜的军装和干净的靴子美化得像广告牌,可这张老照片里的她,土布衣裳上还留着血泥,脚下一双布袜比袜套都薄——可精神,比广告牌更耀眼。



你可曾想过:当年部队弹尽粮绝,为何还能坚守?那是因为他们为了父母,为了家乡,也为了自己。这些东拼西凑的装备,都是从百姓家里征集来的。一把破步枪,一张补丁被,一粒子弹,可能都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由于正规军弹药紧张,八路军把汤姆森冲锋枪上剩下的子弹都分给激战在前线的民兵。正是这种“军民是一家”的配合,才让这支队伍,能在日寇环伺中挡住第一道血。



镜头一转,是朱德元帅和毛泽东的合影。裹着绷腿的主席,背后是延河。主席目光凝重。他说:“形势严峻,但我们要把延安这口气,扛到全国都闻得到。”元帅点头,嘴角微含笑意:“主席放心,这帮娃子顶得住。”那一刻,仿佛一条无形的纽带,把他们和每个八路军战士挂在一根弦上——不倒,就能撑起未来。



再看一张:小八路在儿童队里,举着小木枪,扛着小包袱。有人说,小八路是“牺牲品”;有人说,他们也是革命的一部分。可镜头下的小家伙,迷糊地歪头,嘴边带着糖块,眼睛里却有种“我要长大当军官”的神情。他不知道,前方的山沟里,会有多少血染过他脚下的泥土;他只知道,自己得听大家的话,好好熬过这几年。



为什么延安精神,能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有人说,是信仰;有人说,是领袖;可更重要的,是那双抹不掉的眼睛:战士们在黄土高坡上,迎着风,望着天;无论风多大,他们都抬着头,因为头颅里有个信念——为啥活着?为了杀敌,为了胜利,为了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你再看那张破旧的集体照:16个人,16张不同的面孔。有的人戴着破草帽,有的胳膊上缠着纱布,有的背着小油布包。有人吐着烟圈,眼神却死死盯着镜头;有人咬着烟袋,却满脸笑意。那笑,有几分是自嘲,有几分是无奈,更有几分,是不服输。有几个人后来牺牲了,有几个人活着看到新中国,他们的命运像一条交错的河流,最终汇入了共和国的江海里。



延安旧址的窑洞,看似破败,却装得下整个世界。夜幕降临,毛主席在柴房边讲课:“同志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这股劲儿传下去。”灯光暗,只剩下几盏煤油灯,映着一张张年轻的脸。那种热切,像烈火在燃烧——可你看不到烈火,你只听得到他们的心跳。



到了今天,抗日剧里那些整齐划一、一尘不染的八路军,看上去很有“电影感”,却差点掩盖了真实的样子。真正的八路军湿过脚,冻过三天三夜,饿过一顿又一顿,他们的衣服破到缝口撒风,他们的背包只能装下两颗馒头。可他们从不抱怨,因为他们知道,一切艰难都是为了明天能过上好日子。

终有一天,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会淡成泛黄的胶片。但那一声声“向前冲”,会一直回荡在黄土高坡上。人们会问:英雄们,你们为什么笑着上战场?他们大概会说:我们不笑,怎么让敌人以为我们怕了?那笑,不是快乐,而是一种信心,一种活到明天的决心。

延安精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去修饰,也不需剧本去润色。那是一种血肉铸就的信念:苦难见真章,胜利靠奋斗。今天我们走在大街上,再也看不见破草鞋,可看见的,是一双双坚定的眼睛在说——再苦再难,也要往前走。

信息来源:[延安时期八路军老照片与口述史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冰语历史
冰语历史
冰语历史
299文章数 9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