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日本国会预算委员会上,高市早苗放话:“如果中国动用军舰武力干涉台海,我认为这是存亡危机事态。”这句话把自卫队的权限门缝打开,直指二战记忆和和平宪法的敏感之处。她选择在预算的时候、台海紧张的时候发声,对象既有国内的民意,又有盟友的对手,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资源会向安全的方向倾斜,政策的铺垫会进入实操阶段。
西南诸岛上雷达站、岸舰导弹、快速反应部队布点成线,过去用模糊的“防卫整备”话语来掩饰,现在高市点名台海,把军舰介入摆上台面,靶标很清晰。街头舆论是钓鱼岛海域海警船出现被放大为灰色地带挑衅,电视台图解不断滚动,为安全法案预热。防卫省规划书从抽屉走进工地,琉球链被定为前沿,台海一有风吹草动,这条链子最先断。
![]()
美军印太节奏清楚,美日推“联合指挥总部”,想在危机应对上更直、更快,减少层层签批的拖沓,让军事合作更灵活。但是台下民众不安的情绪不断上涨。全国两千多人的调查显示,82%的人不愿意家门口再增设美军基地。基地密度高,飞机轰鸣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训练警报伴随童年。
更令人心痛的是,在当天抛出动武条件的那天,恰好是冲绳回归日本53周年。纪念和平,却让战争话语抢了戏,《冲绳时报》社论“不要轻易参战”,不是怯战,是痛感战争的代价。鸠山由纪夫批评是“煽动战争”,玉木雄一郎称其“自曝家底”,不符合军事常识。
![]()
高市的背后是修宪、军工、同盟三线合流,安全焦虑升温,修宪门槛下降,资本给出预期反馈,高市话音未落,三菱重工次日股价跳涨7%。盟友方面,美国批准向日本出售400枚战斧导弹,点名日本多承担些“前哨任务”。按照2025年国防授权法,涉及台湾的军事行动要经过美国国会门槛。
11月1日22时22分,外交部发出严正声明,点到了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数字如敲钟。紧接着东部战区“联合利剑”演训,山东舰编队就贴着琉球一线游弋。国防部的八个字回应是“一切后果由日本方面承担。一旦台海出现军舰靠近的情况,事态就会从喊话升级为行动,误判和擦枪的概率都会增大。普通人的生活最怕风浪突袭。和平不是口号,而是柴米油盐的安稳。“国家存亡”挂在嘴边,代价由谁来承担,这是个谁也代替不了的问题。
![]()
这不是一个地区的安全问题,而是修宪推动、军工利益、地方民意、同盟博弈相互缠绕的问题。台海越热,国内就越容易被动员;民意被动员,宪法闸门就越松;闸门一松,军工订单就越实。高市的句式干脆,政策含义沉重,但是没有哪场危机能靠一句硬话“镇住”。越靠近红线,越要公开“刹车”装在何处。美日联合指挥总部想要解决效率问题,效率是一方面,程序约束是另一方面;战与不战、快与慢都不是单选题。
这一回合,中国的信号已经给出:先历史敲打,再军事威慑,不废话,责任还给对方。如果日本一日不肯回头走上修宪—扩军—前沿部署之路,摩擦点就会越来越多。破局之道,首先要压制住轻言战的风,动员之前把代价摊开,部署之前把程序说清楚,喊话之前把误判预案摆出来。冲绳不是棋盘格,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国会里每一个“存亡”,都应该对着海风、对着那些夜晚来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