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绵阳市涪城区荷花中街11号朝阳军干所小区,七八名老人坐在新建的长椅上晒太阳聊天,旁边门球场上,还有几位老人正俯身瞄准、挥杆击球。这祥和的景象,是小区历经“老旧小区改造”后焕发新生的生动缩影。
目前,改造工程已进入最后的细节完善阶段,即将正式交付,其中贯穿始终的适老化精细化设计,尤为引人注目。
![]()
漫步小区,一条蔚蓝色透水混凝土步道如丝带般串联起各个楼栋,与大面积铺设的陶瓷透水砖相映成趣,共同构筑起“会呼吸”的地面系统。
生态草沟穿行于绿植之间,隐形管网深埋土层,这套完整的“海绵”体系在雨季高效疏导积水,也为老人出行筑起一道安全防线。
![]()
“我们特别选用硬质透水混凝土作为主干步道材料。”涪城区城市更新中心工作人员田佳瑜介绍,“它兼具高透水率和强支撑性,雨雪后不易湿滑,为老人们日常散步提供了更多保障。”
这些细致改变,源于改造前的精准调研。该小区70%以上住户为老年人,面对老龄化程度高的现实,项目团队以“适老化”为核心导向,展开了一场“量身定制”的精细化实践。
![]()
首要是筑牢“安全防线”。老化破损的燃气管网全面更新,关键点位增设消防设施,为老人居住筑牢安全基石。随之推进的“通行脉络”工程,则将海绵理念融入细节:防滑透水路面取代原先易积水的大理石地砖,配合新增路灯,让老人晨昏行走都更踏实安心。
![]()
“从前地面又滑又破,容易崴脚。改造前燃气管网、雨污水管网老化,地面破损、雨天湿滑积水,绿化杂乱、弱电线路混乱,消防设施不足,安防设施老旧……现在真是踏实多了!”居民周阿姨指着新铺的步道,笑容欣慰。
![]()
改造不止于通行,更延伸至“活动空间”的营造。新增的休闲座椅散布树荫下,供老人小憩闲聊。集中共享晾晒区规划有序,既满足日常需求,也维护社区美观。
抬头望去,小区视觉环境清爽宜人:曾经杂乱的“飞线”全部入地,老旧雨棚更换为更防风挡雨的新款,整体空间开阔明朗。
![]()
老人们在门球场上从容挥杆,邻里在座椅间亲切交谈。这个历经岁月的小区,正以更温暖、更安全、更贴近需求的方式,重新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
这场改造,不只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对银发群体的庄重承诺,为绵阳城市更新绘出一幅充满温度的宜居画卷。
涪江观察记者:兰建春,唐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