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台天天有兄弟留言,问的最多的是啥?就是怎么搞钱。这问题问的,太实在了。谁不想兜里多俩子儿,活得硬气点?
但每次聊这,我都特纠结。说实话吧,不好听,还招骂;说好听的吧,那不就是灌鸡汤嘛,喝了有啥用?P用没有。
今天我豁出去了,咱就敞开了聊,聊点不好听的。咱们不聊怎么赚钱,那玩意儿太具体,一万个人有一万种搞法。咱们聊点虚的,但可能更根本的:那些真把事儿干成、把钱挣了的人,他们脑子里到底装的啥?
咱得说清楚,这儿说的富人,不是你爹妈给你留了三座矿那种,那种没啥好聊的,投胎是门玄学。咱聊的是那种,跟咱一样,白手起家,或者至少是从一个普通底子,最后真把事儿给干起来了的那波人。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扎心的事?
咱普通人为啥累死累活,还是觉得钱不够花?因为咱们从根儿上,就被一种思维给焊死了。
什么思维?打工者思维,或者叫手停口停思维。
咱从小被教育的,就是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这句话背后是啥?是让你当一个好零件。找个好厂子(大公司),把自己卖个好价钱(拿高薪)。
你看,核心是卖。卖什么?卖咱的时间,卖咱的体力,卖咱的脑力。
这是个特别老实巴交的交易。我干一个月活,你给我一个月钱。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问题出在哪?
问题出在,你卖的这个东西,它不值钱。
哎,你别瞪眼。我知道你985毕业,你是高级工程师,你是金牌销售。但在系统眼里,只要你还是在卖时间,你这个时间的单价,天花板低得可怜。
为啥?
因为你可替代。你再牛,总有比你更便宜、更能卷的年轻人。你今天拿五万月薪,我找俩刚毕业的,一人一万五,加点班,也能把你这摊活儿给干个七七八八。老板一算账,嘿,划算。
这就是打工者思维的死局:你永远在用自己的现在,去换取现在的报酬。
你就像个小贩,每天挑着担子去卖水果。今天卖了多少,就赚多少。明天生病了,担子挑不出去,你就一分钱没得赚。
那富人思维,或者说成事儿思维是啥样的?
咱接着用水果摊举例子。
小贩思维是:我今天怎么多卖几斤苹果?
而富人思维是:我能不能开个连锁水果店?
你看,这俩问题,完全不是一个维度的。
小贩关心的是销量,连锁店老板关心的是系统。
小贩想的是我今天累点,多吆喝两嗓子。
老板想的是我怎么设计一套流程,让张三、李四、王五,都能像我一样(甚至比我更好)地把水果卖出去?
这就是第一个核心差别:
穷人思维,是人干活。
富人思维,是系统干活。
你想想,你身边那些真把事儿做大的,是不是都不在一线干具体的活儿了?马云难道现在还在写代码吗?他连CEO都不当了。
他干嘛去了?他去思考战略,去搞生态,去玩务虚的。
为啥他能?因为他早就给自己建好了一个庞大的系统——阿里巴巴。这个系统里,有几万个像你我一样聪明、勤奋的人在卖时间。这个系统,24小时不停地在产生价值。
他睡着觉,系统都在跑。你睡着觉,你就是在纯粹地消耗生命。
扎心不?
咱普通人一听系统,就觉得好遥远。啥系统?我哪懂。
其实这玩意儿没那么玄。
你在公司上班,你老板就是在用系统。公司的SOP(标准作业流程),KPI考核,OA审批,这都是系统。这套系统保证了,把你换成张三,活儿照样转。
你下班回家,点个外卖。那个外卖平台,就是个巨大的系统。它连接了骑手、商家和你。
你刷个短视频。那个推荐算法,就是个系统。它比你妈都懂你喜欢看啥,目的就是把你按在手机上,然后给你插广告。
看明白没?富人思维的本质,就是从卖力气转向建管道。
你是在挑水喝,还是在修那个自来水管道?
挑水,挑一天喝一天。管道修成了,你拧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来。
这时候你肯定要问了:九边,你这不废话吗?谁不想建系统?我一没钱,二没人,我咋建?
问得好。这就要聊到第二个核心差别了。
穷人思维,是攒钱。
富人思维,是借钱。
咱老百姓,尤其是咱爹妈那辈,对负债这俩字,怕得要死。
欠钱?那可不行!无债一身轻!
这观念,在农耕时代是对的。你种地,收成是固定的,你借了钱,万一明年收成不好,你拿啥还?你就得卖地卖孩子。所以对负债的恐惧,刻在咱基因里。
但现在是商业时代。商业时代,钱是啥?
钱,不是用来花的,是用来生的。
在穷人眼里,钱是生活资料。我拿钱,买米,买面,买手机,买快乐。钱花出去了,就没了,变成了消费品。
在富人眼里,钱是生产资料。我拿钱,买什么?买资产。
啥叫资产?
就是那些能往你兜里放钱的东西。
你买个包,那是负债(或者叫消费),因为它只会贬值。
你买套房(咱先不讨论现在这行情啊,就说那个逻辑),你把它租出去,每个月租金比你月供还高。那这房子,就是资产。
你买个公司的股票,公司赚钱了,给你分红,股价涨了。那这股票,就是资产。
你开了个小店,虽然累,但它能赚钱。那这个店,就是资产。
你写了本书,每年都能拿版税。那这个版权,就是资产。
富人思考的,从来不是我怎么省钱买个包,而是我怎么用手头这点钱(甚至借来的钱),去撬动一个资产?
最典型的,就是贷款买房。
你掏了30万首付,撬动了一个100万的房子。你用的是谁的钱?银行的钱。你用银行的钱,买了个资产。
然后呢?你等房价涨(这是过去二十年的剧本)。或者你把房子租出去,让租客帮你还月供。
这就是杠杆。
穷人怕杠杆,富人爱死杠杆了。
因为富人明白一个道理:光靠积累(攒钱),你永远追不上通胀(钱印得太快)。
你一个月攒三千,一年三万六。你攒十年,三十六万。
三十六万,十年前能干嘛?能在二线城市付个首付了。
现在呢?现在三十六万,在很多地方,可能就够你买个厕所。
这就是现实。你攒钱的速度,跑不过钱毛了的速度。
那怎么办?
你就必须学会借。借系统的钱,买系统里的资产。
当然,借钱是有风险的。借钱搞消费,那是作死。借钱搞P2P,那是送菜。
富人借钱,是建立在我能找到一个收益率,大概率跑得过我借款利息的资产上的。
他借钱开店,他算过了,这个店大概率能赚钱,赚的钱,够还利息,还有的多。
他借钱投资,他看准了这个赛道,他觉得这个公司能成。
你看,这又是一种思维模式:穷人追求安全感,富人追求概率。
这就引出第三个核心差别了。
穷人思维,是确定性。
富人思维,是可能性。
咱普通人,最喜欢啥?
稳定。
这工作稳定。这收入稳定。
咱特别害怕不确定性。
所以咱宁愿在一个稳定的岗位上,拿着稳定的低薪,也不愿意跳出去冒个险。
因为冒险,意味着可能失败。
失败了咋办?房贷咋还?孩子奶粉钱咋办?别人咋看我?
这种对确定性的迷恋,是咱实现阶层跨越(说得有点大了,就是搞到钱)最大的障碍。
富人呢?
富人不怕不确定性。他们拥抱不确定性。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残酷的真相:高确定性的事情,一定没利润。
啥意思?
一个事儿,要是明摆着告诉你100%能赚钱,那这个事儿轮得到你吗?
早被比你信息灵通、比你钱多的人给干了。
比如,银行存款。确定性高吧?国家信用背书。那利率呢?低得可怜,刚够(甚至不够)抵通胀。
比如,去大厂当螺丝钉。确定性高吧?按时发工资。但你也就是个螺丝钉,想拿超额收益(期权暴富)?那个可能性的窗口,也基本关了。
所有的高收益,都藏在不确定性里。
你想想,十几年前,你跟人说,我要开个网店卖东西。你爹妈啥反应?
啥?网?那玩意儿不都是骗子吗?不靠谱!赶紧找个班上!
那时候,电商就是不确定性。
十年前,你跟人说,我要去拍短视频,当网红。
你朋友啥反应?
你有病吧?不务正业!这能当饭吃?
那时候,短视频就是不确定性。
现在呢?
现在你再去看,那些确定的行业,比如曾经的铁饭碗,银行、地产、甚至公务员(部分地区),还确定吗?
反而是那些当初冲进不确定性里,并且赌对了的人,真把钱挣了。
注意,我说了两个词:赌和对。
富人思维,不是让你瞎赌。他是算过账的。
他算的是概率。
他会想:这个事儿,我投十万。成了,我可能赚一百万。败了,我这十万就没了。
穷人思维一看:啥?十万可能没了?那可不行!我这十万块,得留着给孩子上补习班!
富人思维一看:败了,不过损失十万。这十万我亏得起。但万一成了呢?那回报是十倍。
这就是风险偏好不同。
更高级的富人思维是啥?
是非对称性。
就是我投一个事儿,亏,亏不死;赚,赚翻天。
这帮搞VC(风险投资)的,就是玩这个的。
他们投十个项目,死九个。那九个,钱全打水漂了。
但只要那一个项目成了(比如投中了早期的阿里、腾讯),那一个项目赚的钱,能把他那九个的亏损,全覆盖了,还赚到他姥姥家都不认识。
这就是可能性的魅力。
咱们普通人,没法像VC那样玩。但你得有这个意识。
你是不是把你的所有资源(时间、金钱、精力),全都押在了一个确定性的篮子里?
你那个班,就是你确定性的篮子。
你有没有分一点点(比如10%)的资源,去投个不确定性?
比如,你下班了,是躺那刷短视频(纯消费,消耗时间),还是去学个AI,去研究下视频剪辑,去写个公众号?
后者,就是不确定性。可能你搞了半年,一分钱没赚到,还累得跟狗一样。
但!是!
万一呢?
万一你那个公众号就火了呢?
万一你学的AI技能,让你接到了一个大单子呢?
万一你剪的视频,就成了爆款呢?
这个万一,就是你跳出卖时间死循环的,那个可能性的窗口。
好了,聊到这,虽然说好不总结,但还是得捋捋:
第一,从人干活转向系统干活。别光顾着卖时间,想想怎么建个管道。哪怕这个管道很小,比如你写了个程序,能自动帮你处理工作,那也是系统。
第二,从攒钱转向借钱买资产。搞清楚钱是生活资料还是生产资料。别怕良性负债,光靠攒,你攒不过印钞机。
第三,从确定性转向可能性。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尤其是那个叫稳定工作的篮子。留点闲钱和闲时,去投点非对称的万一。
我知道,这些话,说起来容易。
你说的都对,但我做不到啊。
我下班累成狗了,哪有力气搞可能性?
我爹妈就指望我稳定,我哪敢借钱?
我就是个普通人,我拿啥建系统?
是的,我知道。
这才是最残酷的地方。
富人思维这玩意儿,它本身,可能也是一种奢侈品。
它需要你有一点本钱。
这个本钱,不一定是钱。
可能是你的认知。你得先知道你不知道的。
可能是你的时间。你得从糊口的忙碌中,挤出那么一点点抬头看路的时间。
可能是你的圈子。你身边是不是都是挑水的人,还是有那么一两个修管道的人?
更可能是你的勇气。
你敢不敢损失?你敢不敢被嘲笑?你敢不敢承担那个最坏的结果?
大多数人,不敢。
因为穷,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当你被月供、账单、KPI追着跑的时候,你所有的带宽都被占满了。你脑子里没空间去想系统,没胆量去碰杠杆,没精力去赌可能。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低头,继续卖。
这是个死循环。
怎么破?
我不知道有没有标准答案。
我只知道,如果你现在,只是觉得累,只是有点烦,那你大概率是破不了的。
人,只有在极度痛苦或者极度渴望的时候,才会变。
你必须对你现在的稳定,感到一种恶心。
你必须对那个可能性的未来,有一种非要不可的贪婪。
当你真的到了那个临界点,你才会发现,你开始变了。
你开始抠门了——不是省钱买包,而是省钱去买资产(哪怕只是多买一股基金)。
你开始自私了——不是啥局都去,而是推掉那些消耗你的酒局,留时间给自己充电。
你开始不合群了——不是看不起人,而是你发现,和他们聊明星八卦,还不如你回家多看两页财报。
这个过程,很痛苦。
很孤独。
甚至有点神经病。
但所有成事儿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么一段非人的时光。
他们把那个打工的自己,活活熬成了那个建系统的自己。
我不能保证,你这么想了,这么做了,就一定能成。
这世上,运气、时机、背景,占了太大比重。这都是无奈的现实。
但至少,你从挑水的人群里,走出来了。你开始往修管道的那个山坡上爬了。
你可能修不成一个大管道。
但没准,你能修个小水管呢?
那个小水管,可能就是你不用看老板脸色,敢说老子不干了底气。
那个底气,在很多人眼里,可能比富人那个名头,值钱多了。
不是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