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嘉伟出生在上海,早年随父母到福建,那里成了他排球生涯的起点。1973年他18岁进福建男排,三年后就入选国家队,身高一米九三的他扣球迅猛,1981年世锦赛带队亚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铜牌,这些成绩让他成了体坛偶像。
退役后他去日本留学,学体育管理和心理学,顺便在排球俱乐部打工养家。邓星也生于1955年上海,家底厚实,外婆秦怡是老一辈电影演员,母亲秦文也参演过影片。
她本想搞服装设计,1979年姨妈推荐她演《海外赤子》里的年轻角色,那部片子让她初尝银幕滋味。1982年她又在《孔雀公主》客串二公主,观众记住了这个清秀姑娘。
![]()
两人1983年左右在北京聚会上认识,那时候汪嘉伟刚从赛场下来,邓星也刚拍完戏。俩人同龄,聊得来,很快就发展成恋爱。
1985年邓星去长崎学设计,汪嘉伟也在东京深造,距离虽远,但通信不断。1986年他回国帮男排备战亚运,拿下金牌,顺道确认邓星单身,这让他下定决心。
1987年他们在长崎定情,同年结婚。邓星怀孕后回北京生子,12月汪崎出生,取名纪念长崎那段时光。汪嘉伟三天后从日本赶回,全家其乐融融。
![]()
婚后生活起步不易,1988年汪崎半岁时,全家迁东京。汪嘉伟继续读书和工作,邓星带孩子,还去中文报社当编辑。
俩人省吃俭用,1990年代初在东京买房,日子渐稳。汪嘉伟骨子里有股传统劲儿,总想男主外女主内,邓星也支持他。
1996年中国男排公开竞聘主教练,他投了简历,成功上任。那年他带队重夺亚洲冠军,1998年曼谷亚运又金牌加身,国家队成绩让他忙得脚不沾地。
![]()
邓星的设计事业在北京起步,她留东京带孩子,夫妻俩聚少离多。2000年汪崎13岁时,他们离婚,儿子随母亲在北京生活。离婚原因主要是工作分不开身,感情渐淡,但对孩子教育上,两人从没松懈。
汪崎婴儿期就随父母去东京,那里成了他童年主场。小学时他成绩稳在前列,母亲邓星总抽时间辅导功课,从不让他落下。
离婚后母子回北京,他适应新环境很快,中学又转东京国际学校。
![]()
18岁时,他去英国伦敦艺术大学留学,主修电影相关专业。
那几年他系统学了导演技巧,毕业后没急着留洋。2010年23岁,他选择回国发展,北京成了他的新战场。
回国第一件事是租工作室,2011年拍短片《操场》,讲校园回忆,那片子入围2012年柏林电影节,还拿了土豆映像节独立精神奖。
![]()
2014年他导数字电影《旁听生》,聚焦社会议题,剪辑干净利落。2015年《初一》上映,讲学生成长,入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首部影片竞赛单元,金奖到手让他圈里小有名气。邓星看完片子,说儿子拍出了中国孩子的真实样儿。
2019年汪崎导《离秋》,背景设在90年代日本,讲海外华人家庭的日常坚持。这片子隐约有自家影子,但处理得克制,观众反馈热烈。
他没停步,之后参与商业片《宅男总动员》当副导,协调现场顺溜。
![]()
2015年电视剧《大江东去》他客串帮忙,2021年《急风晚来》取景风景区,2022年《红河》去边疆拍河谷故事。
离婚后汪嘉伟和邓星各过各的,但他俩对汪崎的教育从没打折。汪嘉伟回国执教后,忙国家队,但每年飞东京或北京见儿子,寄来排球笔记,教他坚持精神。
邓星设计品牌越做越大,她在东京工作室忙订单,但总抽空看儿子作业,从不说汪嘉伟坏话,只强调父母爱没变。
汪崎长大后懂事儿,他不怨父母分手,知道父亲为国争光,母亲拉扯他不易。
![]()
这样的家庭氛围,让他从小就独立,价值观正。
如今汪崎三十多岁,重心在事业上,感情随缘。
父母偶尔问起,他有主意,他们也尊重。
![]()
家庭虽有裂痕,但爱和责任总能桥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