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不是一下子要命,真正夺走生命的,往往是它后面拖着的一连串并发症。
![]()
很多人以为中风就是突然倒下、说不出话,抢救不及时就没了,其实大多数中风患者不是当场死亡,而是拖了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最后因为身体实在扛不住才走的。作为临床医生,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过程,每次都让人心疼又无力。
一个人得了中风,尤其是重型脑出血或者脑梗死后,身体进入一种“系统崩溃”的状态,不是某个器官先坏掉,而是全身都跟着乱了套。
这时候,谁先撑不住,就成了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多家属问我,中风的人到底是怎么死的,能不能提前知道、提前防,我只能说,晚期中风患者面前,最常见的四个敌人,几乎一个都跑不了。
![]()
第一个敌人,是肺部感染。医学上叫吸入性肺炎,说简单点,就是吃东西呛了,呛进去的食物残渣、唾液、胃酸,跑到了肺里,导致肺部发炎感染。
中风后很多人吞咽功能就废了,连口水都咽不下去,更别说正常吃饭。家属一心疼,硬喂几口,结果就出事了。你以为是在补营养,实际上是在给肺送毒。
一项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的研究显示,重症脑卒中患者中,超过六成在住院期间会发生肺部感染,其中吸入性肺炎占比超过一半。这种肺炎不像普通感冒发烧那么简单,它常常合并低氧、败血、呼吸衰竭,很多人最后就是在呼吸机上慢慢耗尽的。
![]()
第二个致命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中风之后人躺在床上不动,腿部血液流速变慢,形成血栓,一旦这个血栓脱落,顺着血管跑到肺里,就是肺栓塞,发作时极其突然,很多人连话都没来得及说一句就走了。你以为他只是睡着了,其实心脏早就停了。
根据《中国卒中中心联盟》的统计,脑卒中后30天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接近25%,而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在栓塞发生前没有任何明显症状。这就是它最可怕的地方,来得快,毫无征兆。
第三个高发并发症,是压力性溃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褥疮。可能很多人没想到这一点会致命,但在临床上我见过太多病人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褥疮,最后发展成皮肤坏死、感染、全身中毒,甚至败血症。
![]()
病人长期卧床,臀部、背部长时间受压,皮肤组织血供不足,就像一块肉一直被夹在门缝里,时间一长就烂了。褥疮一旦破口,细菌就会趁机进来,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菌,一旦进入血液,败血症的死亡率可以高达30%以上。
更糟的是,这种感染往往是悄无声息地扩散,等到发烧、白细胞飙升时,已经晚了。第四个敌人,是脑水肿和颅内高压。这个是中风本身带来的直接后果,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脑组织坏死之后,细胞里外液体开始紊乱,脑子就像泡水的馒头一样,一点点肿胀起来。
颅腔是个密闭空间,里面不准乱涨的,一旦压迫到脑干,心跳呼吸就会立刻停止,叫做“脑疝”,救都救不回来。
![]()
临床上常说,急性期过了就稳了,实际上对那些大面积中风的病人来说,脑水肿可能在7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这时候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比如脱水治疗、颅骨减压,就有可能猝死。特别是家属松一口气的时候,病人反而突然没了,这就是脑水肿在背后悄悄酝酿的结果。
有些人问我,这些并发症是不是可以提前预防。答案是,可以,但需要极高的护理质量和警觉性。比如说吞咽困难的病人,应该常规做吞咽评估,必要时用鼻饲管进食,避免误吸;长期卧床的,必须定时翻身,保持皮肤干燥,使用减压垫;
下肢要穿弹力袜,鼓励早期下床活动,哪怕抬抬腿,动动脚趾都好;至于脑水肿,一旦有意识模糊、瞳孔变化,必须立即做头颅CT,不要犹豫。
![]()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情绪与意识状态的细微变化。很多中风患者在临终前几天,会出现一种不太明显但很真实的退行现象,比如突然不说话了、不吃饭了、眼神空洞了。
这不是情绪低落,而是大脑皮层功能衰退的信号,就像一台老旧的电视机,图像开始模糊,声音变小,直到完全黑屏。
这个阶段,医学能做的其实很有限,更多的是陪伴和舒适护理。但如果能在早期识别这些信号,或许还能抢回一点时间。中风不是一场战斗,而是一场持久战,拼的不只是手术和药物,更是细节和耐心。
![]()
有时我们觉得病人走得突然,但其实身体早就发出了信号,只是我们没听懂。比如病人开始频繁咳嗽,可能是肺部已经有细菌滋生;比如腿部肿胀、不对称,可能血栓已经形成;比如体温忽高忽低,可能败血症正在潜伏。一点一滴,都是线索,不要忽略。
最后我想说,中风不是绝症,但它是个消耗人的病,不只是病人本身,还有照顾他的家人,情绪、金钱、时间、精力,一样都不少。打赢这场仗,靠的不只是医生,也是家庭的团结和坚持。别只盯着CT片子和化验单,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口饭、一句模糊的呼唤,都是生命的回音。
![]()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年第55卷第12期: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2. 《中国卒中杂志》2023年3期: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预防策略研究 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年第33卷第6期: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相关性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