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舰完成海试正式入列,中国迈入三航母时代的消息传遍全球时,隔壁印度的舆论场彻底陷入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媒体硬凑的“缺陷论”,一边是将军嘴硬的“落后十年”,另一边却是网友掩不住的焦虑——这场掺杂着嫉妒、不甘与自我安慰的舆论大戏,把印度的复杂心态暴露得淋漓尽致。
![]()
印度舆论的第一波操作,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无脑抹黑。《印度防务新闻》《欧亚时报》等媒体集体发力,抛出看似“专业”的吐槽:一会儿说福建舰采用常规动力,不如美法核动力航母“无限续航”,一会儿煞有介事宣称其甲板设计有缺陷,“难以同时起降舰载机”,甚至断言其战力“仅为美国五十年前尼米兹级的六成” 。但稍微懂点军事常识就知道,这种论调漏洞百出:核动力航母同样需要补给弹药、食品,福建舰8万吨级的自持力早已跻身世界一流;而所谓“甲板缺陷”更是无稽之谈,其直通甲板搭配三条电磁弹射器,出动效率远超印度航母的滑跃设计,连美国福特级都还没解决的舰载机整合问题,福建舰早已实现歼-35的正常弹射 。本质上,这些酸言酸语不过是实力差距面前的心理自我保护。
比媒体抹黑更荒诞的,是印度军方的“盲目自信”。前海军副总参谋长普拉卡什公然宣称“中国航母至少落后印度十年”,这番言论与现实形成刺眼反差:印度最拿得出手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从规划到服役耗时23年,五次下水创下“拖延纪录”,满载排水量仅4.3万吨,还不到福建舰的一半。更打脸的是,维克兰特号的舰载机米格-29K问题缠身——战备率长期仅30%-40%,火控雷达平均20小时就出故障,至今已坠毁5架,仅剩十几架能用,而福建舰的歼-35隐形战机、空警-600预警机构成的作战体系,早已形成代际优势。这种“嘴硬”背后,是印度对“航母大国”地位的执念,可惜现实差距早已不是口号能弥补的。
![]()
印度前海军副总参谋长普拉卡什
吐槽与嘴硬之外,印度舆论更深层的是藏不住的焦虑。《印度防务新闻》不得不承认,福建舰的服役让中国具备了在印度洋部署航母战斗群的能力,加上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吉布提等后勤中心的支撑,印度的海上能源和贸易命脉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网友的反应更真实:有人哀嚎“我们落后的不是一点点,是亿点点”,有人自我安慰“中国一定开了作弊码”,还有人急呼“要赶紧造第三艘、第四艘航母”。这种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印度2015年就规划的6.5万吨核动力航母,至今还停留在PPT阶段,而中国不仅福建舰已服役,后续10万吨级核航母已同步开工;印度连电磁弹射所需的高硅钢都要进口,中国却早已实现从舰体到舰载机的全产业链自主研发。
最讽刺的是,印度曾因与中国拥有相同数量的航母而沾沾自喜,将“数量平等”等同于“实力对等”。但福建舰的服役彻底打破了这种幻想——印度两艘航母的战力加起来,恐怕还不及辽宁舰或山东舰中的一艘,更别提面对电磁弹射的福建舰了。如今,印度只能寄希望于76亿美元采购的法国“阵风M”,可这款战机2028年才开始交付,且机翼无法折叠,连维克兰特号的机库都进不去,即便交付也难以对抗中国的舰载机体系。走投无路之下,印媒只能呼吁“加强与美日澳的伙伴关系”,本质上不过是想躲在他人羽翼下“狐假虎威”。
![]()
维克兰特号
从抹黑到嘴硬,再到焦虑,印度舆论对福建舰的复杂反应,本质上是新兴大国崛起与区域霸权执念的碰撞。中国用十几年时间完成从滑跃到电磁弹射的跨越,靠的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自主创新能力;而印度航母发展多年仍深陷“万国牌组装”“进度拖延”的困境,两者的差距早已不是单艘航母的参数比拼,而是国家工业实力与战略定力的较量。
福建舰的航迹,不仅改写了中国海军的历史,也让世界重新看清了各国的真实实力。印度舆论的这场狂欢终会落幕,但留给世界的启示却无比清晰:真正的大国重器,从来不是靠嘴炮和幻想,而是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与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