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文基于真实背景改编,请理性阅读,与君分享旨在弘扬正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1/2免费阅读
苏联解体时,中国从苏联获得了大量科学家和技术,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真实的情况是顶级的苏联科学家看不上当时的中国,眼里只有西方,同时苏联最大的继承者俄罗斯延续苏联对华政策,严防死守。
中国在获取苏联人才和技术方面,一开始是“起了一个大早,赶了一个晚集”,但后面随着局势发展,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最后实现了后发制人。
美国忽悠,苏联解体
80年代末期,苏联经济举步维艰,其恶化程度已经到了军队发不出工资,驻守东德的部队都被欠薪好几个月。苏联甚至不得不向美国求援,这种情况下,美国总统布什对野心勃勃的叶利钦说:“你如果能够促成苏联解体,美国愿意帮助解决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否则摊子太大了,没法施救。”
![]()
这句话带着明显的诈骗成分,但叶利钦居然信以为真,因为当时苏联的不少加盟共和国贫穷落后,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这些国家被不少苏联的高层认为是负担,急欲摆脱。
在1991年8月19日,叶利钦在白俄罗斯领导人的陪同下宣布俄罗斯独立,苏联也在短时间内解体。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没有在第一时间兑现对俄罗斯的援助承诺,反而忽悠叶利钦说这是体制问题,不解决这个根源问题美国国会不会同意援助。于是叶利钦实施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没有任何过渡,把计划经济一瞬间转变为市场经济,试图破而后立,现实是一片哀鸿,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休克疗法”的俄罗斯经济改革。
俄罗斯练习的“七伤拳”把自己搞得半死不活的,连带把乌克兰等国家拉下深渊。乌克兰除了农业就是重工业,严重跛脚,俄罗斯经济垮了,没了来自俄罗斯的订单,重工业直接废了,不用练都只剩半口气了。
经济和国家的动荡不安,让整个独联体人心惶惶,而工厂、机构大量倒闭下,许多军工领域专家、教授失业,收入锐减。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这个时候纷纷出手,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
苏联解体的一大恶果是先前的制度和管控全部崩溃,在各国建立一套新的体系前,这片土地上的人出国没人审核没人管,提上包包你就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中国驻苏联大使吴虹滨紧急向国内发来急电,大意是苏联现在人才、技术不设防,快来引进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是个科技大国,在微粒子固体材料合成、稀土元素等领域,绝对的世界领先地位;宇宙动力学、原子动力学、爆炸焊接、高频无线电蓄电池、脉冲能源、现代陶瓷等也有极高的水平。有资料统计,苏联培养出的高科技人才,顶峰时期曾占据了世界科技总数的四分之一。
这些都是中国穷奇二十年都难以培养的人才和一次宝贵的机会。中国国内紧急布局,由总理担任负责人,抽调国内的各行各业专家到原苏联地区去当面试官和“淘宝”,引进苏联先进的技术和高端人才,代号双引工程。
海军专家李杰跟着名义上为“商贸团”的大队伍,带着大包小包的各种吃喝用品,如饼干、香肠、咖啡、牛奶、二锅头、衣服、巧克力等坐上火车从满洲里出去。
相对而言,美国、德国、以色列、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招募苏联人才的手法非常简单粗暴——直接甩出美元和护照,薪水一个月1500美元-5000美元不等,根据掌握的资料、信息等定价。只要你点头同意,立刻给护照安排你出国。
中国为何不这样呢?反而带那么多大包小包的食物,这是因为我们当时真没美元。199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217亿美元,严重不够,那时人民币还远没有今天的市场地位,去给别人送人民币会被那些科学家给轰出来的,所以只能使用最原始的办法——以物易物。
中国“商贸团”的行程是穿过西伯利亚,取道莫斯科,再到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队伍分成三个小队,一队主攻俄罗斯,一队主攻乌克兰,一队主攻白俄罗斯。这三个地方都是苏联最顶级的军工武器制造基地。
俄罗斯和乌克兰不用赘述,白俄罗斯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上是重型卡车技术和光电对抗系统的佼佼者。
![]()
重型卡车技术赋予上百吨洲际导弹的机动性,实现陆基运输,其难度非常高,是苏联最不想我们得到的技术之一。后来在此基础上中国发扬光大,搞出了自行式模块运输车(SPMT),最大载重可达5万吨,可运输火箭、航母、大型船舶等巨型设备。技术先进到就连美国都要租用我们的,价格可不便宜,按小时收费。
而光电对抗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之间的光电技术侦察、干扰、摧毁和反侦察、反干扰和反摧毁。
礼贤下士,以德服人
李杰等人到了俄罗斯后与大使吴虹滨会合,吴虹滨告诉大家:“现在不好办了,俄罗斯回过神了。”原来俄罗斯政府在短暂的混乱后,立刻开始对人才的保留,不仅禁止科学家出国,还从其他独立的独联体国家中大量“挖人”,包括武器装备的限制,为了防止中国获得图-154,俄罗斯甚至和美国联手一起施压乌克兰,拆毁了当时全球顶尖的图-160轰炸机。
李杰说:“我们是兵分三路各有任务,我们这组现在去别的地方也是多余的,莫斯科这边你最熟悉,看看目前情景下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吴虹滨说:“人带不回国了,看看能不能搞到技术资料,还有乌克兰那边的科学家名册。莫斯科毕竟是曾经的中心。”
当晚,李杰和吴虹滨提上巧克力、饼干、咖啡、二锅头就到莫斯科一位科学家住所。休克疗法让俄罗斯经济倒退20年,卢布疯狂贬值,民众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陷入了深重的困境。即便是科学家也是吃了上顿忧心下一顿,面对李杰和吴虹滨上门雪中送炭,那是感激涕零。
接下来连续几周,李杰和吴虹滨不停地拜访,送出去大量物资,获得了不少技术资料。在离开莫斯科之前的最后一个晚上,李杰和吴虹滨敲开了一位名叫舍瓦琴科的科学家家门。房门打开的那一刻,李杰感受到屋内的一片寒意,由于没有钱缴纳电费,家里点的是蜡烛,一家五口人包括一个只有几岁地小女孩,围坐在一起,相互依偎,面如死灰。
吴虹滨递过去装满食物的袋子时,这一家人迫不及待地打开,已经顾不上客人在场,狼吞虎咽地吃起啦。李杰内心感到一阵凄凉,返回车上又拿了一袋食物送给对方。
在知晓来意后,舍瓦琴科非常不好意思地揉搓着双手说:“三年前,我负责的一个实验失败了,那之后我被转去内勤,已经很久没接触一线的科学资料和信息了。”
这种东西是广撒网,有时确实会一无所获,李杰和吴虹滨保持着微笑,留下了一些钱后,寒暄两句后告辞离去。两人走到街边刚准备上车时,舍瓦琴科从后面跑过来说:“你们等一等。”递过一本名册,说:“这是苏联……我们还没解体时,所有的研究分项名目和负责的科学家名单。” 吴虹滨面色如常地接过名册,向舍瓦琴科表示感谢和道别。
当载着两人的车子拐过路口,李杰和吴虹滨猛的紧紧抱在一起,这份名册是他们这次莫斯科行动的最大收获,有了它接下来的工作不仅有方向,还能事半功倍,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按图索骥即可。实际上,两人最后还是低估了这份名册在我国“双引工程”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