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抓手,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投向始终是各方聚焦的核心。202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延续高位规模,聚焦国家战略方向精准发力,哪些领域将获重点支持?申报需把握哪些关键?本文结合最新政策指南,系统拆解核心要点,助力精准对接政策红利。
![]()
一、总体趋势:聚焦战略、优化支持、严管实效
202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延续三大核心基调,锚定实效发力:
- 投向更聚焦:紧盯市场失灵的公共领域,集中支持补短板、调结构、惠民生重点任务,紧扣现代化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
- 支持更有力:提高地方项目中央出资比例,减轻地方财政压力,保障“十四五”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 监管更严格: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资金早下达、项目早开工、实效早显现。
二、23个核心专项:五大领域精准发力
依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指南(2025年版)》,2026年重点支持23个核心专项,覆盖五大领域:
1. 交通基础设施类(3个)
聚焦经济“先行官”,重点支持铁路、水运、气象骨干网络建设,夯实互联互通基础。
![]()
2. 城乡建设与民生保障类(5个)
直击群众“住、行、食、安”痛点,着力提升城市韧性,增强居民生活幸福感。
![]()
3. 农业农村类(4个)
紧扣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宜居宜业,筑牢三农发展根基。
![]()
4. 生态环保类(4个)
锚定“双碳”目标,聚焦绿色转型与生态修复,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
5. 社会事业类(7个)
补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彰显民生温度。
![]()
三、申报关键:精准谋划,合规落地
把握四大要点,提升申报成功率:
1. 提前储备项目:对照23个专项范围,梳理本地区符合条件项目,尽早推进前期工作;
2. 精准匹配政策:严格契合专项规划、规模、技术等硬性要求(如库容标准、检测报告等);
3. 完善申报材料:备齐纳入规划证明、可行性研究报告、用地预审等必备文件,确保材料规范;
4. 强化绩效管理:落实全生命周期监管,保障资金安全、项目落地、效益达标。
结语
202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持续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聚焦国家战略与民生急需领域发力。唯有吃透政策要点、精准对接需求、规范推进实施,才能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
建议各地政府、平台公司、项目单位即刻行动,深耕23个核心专项,科学谋划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支持“盘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