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唐辰 图/文心AI生成
跳出搜索看百度,它已经变了。
过去两年多,全球科技巨头都在用AI重写自己:微软靠AI重构Windows系统,谷歌用Gemini重塑搜索体验,OpenAI从模型公司转向智能体平台。
大家都看明白了:这轮AI变革的风口,不是给老产品上新功能,加挂插件,而是将整个公司都从根上重写一遍。
在这场全球性的自我颠覆中,百度是投入时间最长、重构最激进的一个。
长期投入,百度完成引擎切换
11月13日,2025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发表题为《效果涌现》的主旨演讲。
![]()
图源:李彦宏发表主旨演讲唐辰拍摄
他表示,当前,“我们更关心如何让AI跟我们要做的每一项任务,都能进行有机的结合,让AI成为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原生推动力。”
只有当AI被内化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进而引爆一场全面的生产力革命,推动经济增长,让“智能红利”转化成“社会红利”。
百度吃到了这波“智能红利”。根据百度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AI新业务收入表现出色,突破1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4%,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力量。
虽然核心在线营销仍是百度的关键业务,但AI新业务已经占到总营收的近一半。这背后藏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事实:百度内生结构、商业模式,已在主动加速AI转型中,发生根本性变化。
不少人说,百度“掉队了”。但事实恰恰相反,我粗略梳理了一条时间线:
2012年,百度宣布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由李彦宏亲自带队,成为中国第一个系统性押注AI的科技公司;
2017年,发布“Apollo计划”并开放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
2018年,推出首款云端AI 芯片昆仑 1 代,并于2020年实现量产;
2019年3月,率先发布预训练模型ERNIE1.0,为后来文心大模型的推出打下了基础;
2023年,百度率先发布中文生成式AI 产品文心一言;
2025年,百度AI业务全面开花,效果涌现,提效增收。
在此期间,无论舆情冷热、业务调整、股价波动,百度每年都雷打不动的投入巨量资金做研发。数据显示,百度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1800 亿元,研发占比常年在 20% 以上。
这笔实打实的投入,不是为了讲一个好听的资本故事,而是真想做成事。
今天回头看,微软、谷歌、OpenAI、百度等科技公司,它们AI重构的路径不同,但逻辑相通:AI正内化为原生能力。
区别在于,硅谷擅长用宏大的“未来叙事”来吸引眼球,百度更像是探索AI场景落地的工程师,手里的活儿一直没停。
比如,「百度世界2025」推出的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是面向生产研发环节。其可用于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甚至新药研发、科学理论等各种领域,为应用场景找到“全局最优解”。
![]()
图源:百度发布“伐谋”唐辰拍摄
类似“如何用25个港口岸桥来高效吞吐81条船和5.1万个集装箱”等问题,都可以用“伐谋”来找到最优的动态方案。
同时发布的还有文心新一代模型——文心5.0,并上线文心5.0 Preview供用户和客户使用。不同于业界多数采用后期融合方式的多模态模型,文心5.0采用原生的全模态统一建模技术,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联合建模,具备综合的全模态能力。
11月8日凌晨,LMArena大模型竞技场最新排名显示,文心大模型5.0 Preview 登上文本排行榜全球并列第二、中国第一。其在创意写作、复杂长问题理解、指令遵循等方面表现突出,超过多款国内外主流模型。
就像李彦宏在讲“效果涌现”、“内化AI能力”时,本分地将好东西都端出来了。但外界还是惯性的用“搜索公司”的旧尺子,丈量正在AI深水区前行的百度。
某种意义上,外界对百度的预期差,也是他们对中国AI技术和产业的预期差。
百度早就坐在AI的主桌上,与世界顶尖AI科技公司对垒,完成了“引擎”的切换。
效果涌现,百度开始“出活儿”了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最近两年。百度开始系统性地将AI能力产品化、规模化和商业化,从“技术积累期”迈入“效果涌现期”。
其依托的是百度“全栈AI”布局。即,百度选择自上而下的体系化布局,从算力、框架、模型到应用形成完整链路,并以此深挖护城河。
在我看来,百度的AI重构有两个明晰的着力方式:一是,用AI把现有产品“重做一遍”;二是,聚焦具有长期价值创造潜力的AI新领域。
「百度世界2025」是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看到百度持续“出活儿”,构建AI“新”世界。
首先是AI“重做”现有产品,搜索、文库网盘等产品全面焕新。2023年,李彦宏提出,“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
以搜索为例,作为百度起家业务,也是支柱业务。李彦宏介绍,百度是全球所有搜索引擎中AI化改造最激进的,用AI重构搜索结果页,“把搜索从一个以文字内容和链接为主的互联网应用,转化为一个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内容为主的AI应用。”
他还透露,现在百度搜索绝大部分搜索结果由AI生成,首条结果的富媒体覆盖率已达70%。“你现在搜索10个问题,7个答案都是富媒体的,不是一条条的文字链接,而是一个图片、一个视频、一个直播,甚至是一个数字人!”
目前,百度搜索开放平台已接入3.4万+优质MCP,成为国内最大的AI生态。同时,已有625家厂商通过百度智能云接入了百度的搜索API,百度搜索的AI API正成为行业技术底座。
数字人领域,百度发布新一代数字人“实时互动型数字人”。它不仅能深度理解真实世界,基于真实世界信息做出即时反馈,更能在互动中流露自然情绪,实现全模态精准匹配,将数字人互动性提升至新高度。
![]()
图源:李彦宏分享对AI数字人的理解 唐辰拍摄
在应用场景落地上,慧播星数字人是业界首个AI全栈式数字人直播解决方案。「百度世界2025」上,百度宣布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向全球开放。
目前,慧播星数字人已经加速出海,率先落地巴西市场。后续,还将发力东南亚、美国等重点国家和区域市场,积极拓展Shopee、Lazada等平台。
根据现场公布的数据,今年双11,慧播星数字人带货GMV同比提升91%,开播直播间数同比增长119%,83%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是,百度与罗永浩数字人直播进行现场连线。因为现场网络问题,第一次没能连上。
稍后再次连线成功,负责现场演示的产品经理大胆在直播间提问,如果遇到前次情况如何处理,“罗永浩”幽默,风趣的给出建议,称要做好准备工作,不能把希望都放在云端,化解了一段小插曲。
其语气、表情、情绪以及话术风格,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是数字人,就会觉得与真人无异。
外界也能从中看到百度对AI数字人技术的自信,在这样重大的场合,顶着压力,大方的复现。难怪李彦宏都在现场提出了表扬。
另外一个连线是网友与速度滑冰奥运冠军张虹对话,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数字人“张虹”像能看见对话的真人一样,能识别连麦者穿的衣服,并给出滑冰着装调整的建议。
连线结束,现场掌声一片。
全栈布局,聚焦AI新领域
百度另一个发力点是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也就是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头部玩家。
当前,萝卜快跑的落地呈现“国内海外两旺”的爆发态势。
·国内快跑。萝卜快跑已经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落地运营,并于2025年7月入选WAIC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成果展;10月进入香港九龙启德区测试,这是无人驾驶首次驶入香港人流密集城区。
·出海加速。先后与Uber、Lyft达成合作,计划在亚洲、中东和欧洲落地。迪拜在7⽉份为萝⼘快跑颁发了⾸批50个⾃动驾驶测试牌照。花旗分析师指出,百度与Uber、Lyft的合作将显著增强其商业化潜力,进一步凸显百度在自动驾驶价值链中的核心能力。
萝卜快跑还有一个显性优势:把无人车的成本打下来了,具备量产条件。其六代无人车整车成本较第五代下降60%,约2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Waymo 5代车17.5万美元的成本。
最新数据显示,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数已经超过25万,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超1700万,成为全球第一。其服务覆盖全球22座城市,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自动驾驶总里程超2.4亿公里。
李彦宏还引述投资机构ARK研究数据——至2030年,美国robotaxi每英里成本降至约0.25美元,打车需求则放大5到7倍——给出全新预判,“无人车会成为人们一个全新的、移动的生活空间。”
“全栈AI”是百度聚焦具有长期价值创造潜力的AI新领域的底气。但外界很容易低估一个感知不明显的环节,也就是百度在底层算力和框架上的重投入。
在算力层面,昆仑芯被视为首批真正意义上为大模型训练而设计的芯片之一,今年百度已成功点亮三万卡集群。
对百度自身来说,昆仑芯一方面是其在自研芯片上的重要落子,加速国产算力普及并降低算力成本;另外一方面,也是百度向上对业务、产品和合作伙伴技术提效的加成。
比如,昆仑芯目前已累计完成数万卡部署,成为了百度AI关键底座。百度智能云通过昆仑芯和百舸AI计算平台,为大批企业提供了高性能、可扩展的AI算力。
2025年百度世界大会,百度正式发布新一代昆仑芯和超节点产品天池,并计划未来五年按年推出新产品,持续打造最硬AI云。
在框架层面,“飞桨框架+ 文心大模型”构成软件层核心。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5年9月,飞桨文心生态开发者已达到2333万,服务企业达到76万家,已成为国产AI开发事实标准。
这也呼应上了李彦宏的新设想,让“智能红利”转化成“社会红利”。
按照百度的划分,AI重构下的业务分为AI应用、AI大模型、AI框架和AI算力四条主线。底层的芯片算力,框架;顶部的智能云、AI应用,一顶一底,“云+芯”的基座能力,为百度的AI生态建设提供了地基保障,也为百度在技术周期波动中提供了一定的缓冲能力。
如今,百度各个业务形成有机的多元化AI生态。随着全栈AI能力的释放,百度收入和盈利能力将上一个台阶。
正像有投资者说的,百度正以AI 为支点,重新定义自己的 “天花板”。
是时候换副眼镜看百度了
百度是务实的,始终在证明一件事:AI可以不靠烧钱讲故事,也能形成可持续的商业闭环。
OpenAI旗下的Sora虽然下载量惊人,但日均算力成本支出高达1500万美元,年化成本超过50亿美元,相当于公司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近乎“金钱黑洞”。
今年9月,百度港股股价月内累计涨幅超50%。这里面固然有短期,如萝卜快跑、芯片等利好的催化作用,但更多的还是市场对百度AI生态潜力释放的“系统性重估”:百度在AI时代同样具备不可替代的系统性优势。
一个典型示例是,李彦宏分享了对AI产业的趋势预判。他指出,AI产业结构正在从不健康的“正金字塔”转变为健康的“倒金字塔”。与底层芯片价值最大的“正金字塔”结构不同,在“倒金字塔”中,模型能产生10倍于芯片的价值,AI应用能创造100倍价值,从而形成健康的AI产业结构。
李彦宏强调,我们正跨越一个全新临界点,从“智能涌现”走向“效果涌现”,智能将成为每个人企业的增长引擎、每个人的创造力引擎。
![]()
图源: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官方图片
这投射到健康的“倒金字塔”结构中,就表现在应用层创新不断,各种有价值的AI应用被创造出来,比如生成式对话产品、AI数字人、各类智能体等。这需要的是体系化AI能力。
资本市场的嗅觉是灵敏,也是最现实的。它们捕捉到,当行业趋势沿着李彦宏的推断,即,AI能力被内化,智能不再是成本而是生产力时,百度的价值锚点已经完成迁移:从“有多少人点广告”,转向“有多少企业用它的AI”。
重估百度,不需要盲目吹捧,也不需要一味的追高,只需要一个基本前提:承认它变了。
在全球AI竞赛中,沉下心来做基础设施的“铺路人”,其价值要大于讲故事的明星公司。
一个愿意在无人区死磕十余年的公司,值得换副眼镜被重新看见。
正如行业媒体锦缎研究院评价,置身于全球AI大国竞合,百度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国少数可以与美国AI第一梯队实现全面竞争的“多边形战士”,是中国AI跻身世界舞台前排的先锋力量代表。
或许,那些持有固见的人也能看到,“那个能打的百度,又回来了”。
![]()
36氪头条转载:
虎嗅推荐:
36氪首页推荐、钛媒体精选:
钛媒体主编精选:
36氪热榜、钛媒体热榜:
澎湃、界面、36氪、钛媒体热榜: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主编推荐:
「唐辰同学」
钛媒体、36氪、老虎财经热榜
澎湃新闻2024年最澎湃创作者
老虎财经2024年度优秀专栏
河南日报·顶端新闻2024年度影响力作者
界面新闻优质榜单
老虎财经2024年度优秀专栏
腾讯新闻年度优质热问答主
2023搜狐新闻年度优质创作者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3年度优秀作者
2023网易新闻年度内容合伙人
界面、36氪、钛媒体、澎湃、21财经、蓝鲸、老虎财经等平台专栏认证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