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李超宏观研究与资产配置)
为深入研读和把握“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取向与执行路径,我们推出“十五五”系列深度研究,围绕若干关键议题逐一拆解其目标体系、口径来源与实现机制。本系列首篇聚焦“中等发达国家”,“十五五”规划明确坚持“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远景目标,是中长期增长与结构优化的重要参考锚。
衡量标准上,《辅导百问》就“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增长目标提出了两个并行的达标口径:其一,“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属于美元现价口径;其二,“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属于不变价口径。
目标实现上,《辅导百问》提到“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需要年均增长4.17%”,引出第二个疑问,即对于4.17%增速测算究竟是名义GDP年均增速还是实际GDP年均增速?我们按不同口径下的假设,计算得出2026-2035年名义GDP年均增速和实际分别为3.5%和4.1%,因4.1%与4.17%更为接近,所以我们认为《辅导百问》所指的GDP年均增速是指实际GDP年均增速。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该数值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同时需强调,中国是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同样的人均水平对应的总量体量与结构挑战远高于小国,把“中等发达国家”理解为以国际门槛为参照的阶段性达标更为合理,也符合我国国情。
>>问1:全球范围内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有哪些?
中等发达国家”是在我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国际尚未明确界定该口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联合国(UN)等国际组织发布了发达经济体或高收入国家(地区),可作为确认“中等发达国家”的依据,其中: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口径下有41个发达经济体(人均GDP门槛值约2.34万美元/中国约为1.33万美元);
2)世界银行(WB)口径下有87个高收入经济体(高收入门槛值为1.39万美元/中国约为1.37万美元);
3)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口径下有37个发达经济体(未公布门槛值);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类发展指数(HDI)口径下有74个极高收入经济体(极高收入经济体HDI值为(0.80–1.0)/中国为0.797)。
>>问2:我国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怎么来的?
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源于党的现代化“三步走”与“两个一百年”顶层设计,最早于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此后一以贯之,并将其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先“三步走”战略设想提前了15年。
>>问3:《辅导百问》提出GDP年均增速4.17%是名义值还是实际值?
目前国际上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定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百问(后文简称《辅导百问》)首次明确,“应当按2020年提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的标准,将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实现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作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衡量标准”。
首先,从《辅导百问》表述上看,“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增长目标提出了两个并行的达标口径:其一,“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属于美元现价口径,检验的是名义路径,受GDP实际增长、价格(平减指数)与汇率共同决定;其二,“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属于不变价口径,检验的是实际增长。
其次,《辅导百问》提到“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需要年均增长4.17%”,引出第二个疑问,即对于4.17%增速测算究竟是名义GDP年均增速还是实际GDP年均增速?我们计算得出2026-2035年名义GDP年均增速和实际分别为3.5%和4.1%,因4.1%与4.17%更为接近,所以我们认为《辅导百问》所指的GDP年均增速是指实际GDP年均增速。
>>问4:中等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中的中等水平吗?
《辅导百问》指出“2024年IMF认定的发达国家(地区)有41个,部分新进入国家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预计到2035年发达国家的门槛值将达到2.9万美元左右”。
基于前文的分析,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该数值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同时需强调,中国是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同样的人均水平对应的总量体量与结构挑战远高于小国,把“中等发达国家”理解为以国际门槛为参照的阶段性达标更为合理,也符合我国国情。
国内基本面下行风险超预期;海外对我国经贸摩擦超预期,外需承压使得内需政策超预期发力
![]()
![]()
为深入研读和把握“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取向与执行路径,我们推出“十五五”系列深度研究,围绕若干关键议题逐一拆解其目标体系、口径来源与实现机制。本系列首篇聚焦“中等发达国家”,因为“十五五”虽未设年度增速红线,但明确坚持“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远景目标,是中长期增长与结构优化的重要参考锚。
本篇报告将重点聚焦四个核心问题:第一,梳理全球范围对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以IMF、世界银行、联合国等权威体系为参照框架,厘清国际权威机构分级标准的适用边界与更新机制;第二,回答我国“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概念的来历与政策表达,聚焦国内的政策演变脉络;第三,解析中等发达国家目标的实现路径;第四,研究中等发达国家的真实含义。
1
全球范围内国家分级的通行标准有哪些?
2025年10月2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是在我国语境下的概念,目前国际尚未明确界定该口径,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联合国(UN)等国际组织发布了发达经济体或高收入国家(地区),可作为确认“中等发达国家”的依据,具体而言: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口径下有41个发达经济体。IMF综合考量人均收入、出口多元化、金融一体化等因素,将各经济体划分为发达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但并未设置固定数值门槛。截至2024年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简称WEO),IMF共列出了41个发达经济体,数据显示人均GDP门槛值约2.34万美元(现价)。2024年IMF口径下中国人均GDP为1.33万美元(现价),被分组至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该指标更新随WEO发布(通常每年4次)。
(2)世界银行(WB)口径下有87个高收入经济体。世界银行按人均GNI设四档,分别是低收入(≤1,135美元)、中等偏低收入(1,136–4,495)、中等偏高收入(4,496–13,935)、高收入(≥13,935)。通常情况下,中、低收入经济体被称为发展中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被称为发达经济体。该口径用于国际比较与发展阶段判定较为广泛,当前高收入经济体约87个。我国约为1.37万美元,被列入中等偏高收入组。该指标每年7月更新一次。
(3)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UN DESA)口径下有37个发达经济体。联合国1996年在统计用国家或地区标准代码(M49)中引入了“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区分,并表示这些分类仅仅是为了统计上的便利,不代表对任何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的评判。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出版刊物中有关“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区分使用逐渐减少,2021年12月后,联合国明确已把“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从M49的“其他分类”中移除。但因用户需求,联合国于2022年5月发布了“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的最新分类,披露的数据显示,联合国设置了发达经济体、转型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三个口径分组,其中发达经济体为37个。中国被列入“发展中经济体”。
(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人类发展指数(HDI)口径下有74个极高收入经济体。该指数自1990年起开始发布,它衡量了从健康寿命、教育水平和平均国民总收入三维度下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根据HDI将各国家(地区)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低(<0.55)、中(0.55–0.70)、高(0.70–0.79)、极高(0.80–1.0),年度更新(最新基于2023年数据)。该口径衡量人类发展质量,与收入分组互补。截至2023年最新的数据显示,“极高水平”组约74个国家(地区),我国HDI值为0.797,被归为高水平行列。
![]()
![]()
2
我国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怎么来的?
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源于党的现代化“三步走”与“两个一百年”顶层设计,最早于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此后一以贯之,并将其视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并将第三步战略目标明确为“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不断丰富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比原先“三步走”战略设想提前了15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时,明确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8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3
我国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是如何制定的?
3.1)《辅导百问》提出GDP年均增速4.17%是名义值还是实际值?
如前文所述,目前国际上对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定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后文简称《辅导百问》)首次明确,“应当按2020年提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的标准,将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实现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作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衡量标准”。
首先,从《辅导百问》表述上看,“实现中等发达国家”增长目标提出了两个并行的达标口径:其一,“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属于美元现价口径,检验的是名义路径,受GDP实际增长、价格(平减指数)与汇率共同决定;其二,“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属于不变价口径,检验的是实际增长。
![]()
其次,《辅导百问》提到“考虑总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需要年均增长4.17%”,引出第二个疑问,即对于4.17%增速测算究竟是名义GDP年均增速还是实际GDP年均增速?我们尝试分别用名义和实际口径进行拆解(详细过程见4-附录):在名义GDP年均增速测算部分,我们将“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以及“总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带入模型,假设2025年名义GDP增速为4.3%(即平减指数约-0.7%),汇率稳定的情况下,2026年至2035年名义GDP年均增速约3.5%;
在实际GDP年均增速测算部分,我们将“实现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以及“总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年均减少0.20%左右”带入模型,假设2025年实际GDP增速为5%,2026年至2035年实际GDP年均增速约4.1%。
综上,我们计算得出的2026年至2035年实际GDP年均增速为4.1%与《辅导百问》披露的“十五五”和“十六五”时期GDP需要年均增长4.17%”更为接近,因此我们认为《辅导百问》所指的GDP年均增速是指实际GDP年均增速,而非名义年均增速。此外,对于4.1%较4.17%所产生的0.07个百分点的误差,我们认为主因2025年实际GDP增速尚未披露,我们假设2025年实际增速为5%或存在一定误差,在此也做简要说明。
![]()
3.2)中等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中的中等水平吗?
《辅导百问》指出“2024年IMF认定的发达国家(地区)有41个,部分新进入国家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预计到2035年发达国家的门槛值将达到2.9万美元左右”。
基于前文的分析,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小于发达国家的门槛值2.9万美元,因此“中等发达国家”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该数值尚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是努力向发达国家门槛的靠近。
我们在此基础上也研究分析了IMF口径下41个发达国家人均GDP最低值和最高值的演变趋势:截至2024年41个发达国家(地区)人均GDP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2.34万美元、13.53万美元,两者差距较大约11.19万美元,2000-2024年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0%、4.3%,即拉长时间维度看最高值的年均增速高于最低值的年均增速。若把最低值作为发达国家门槛值,2020年人均GDP最低的希腊为1.76万美元,2024年人均GDP最低的拉脱维亚为2.34万美元(也已超2万亿美元)。因此再次作证我国提到的“203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并非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
同时需强调,中国是超大规模人口经济体,同样的人均水平对应的总量体量与结构挑战远高于小国,把“中等发达国家”理解为以国际门槛为参照的阶段性达标更为合理,也符合我国国情。
![]()
![]()
4
附录:计算实际GDP年均增速和名义GDP年均增速建模
4.1)名义GDP年均增速测算
若假设“人均GDP超过发达国家门槛(2万美元以上)”,计算2026-2035年所需要的名义GDP年均增速:
已知人均GDP=GDP总量/总人口,恒等式为:
![]()
因2021至2025年的名义GDP增速已知,我们可以求得2021-2025已实现的名义GDP累计增幅因子为:
![]()
4.2)实际GDP年均增速测算
2)若假设“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计算2026-2035年所需要的实际GDP年均增速:
已知GDP总量=总人口*人均GDP,恒等式为:
![]()
根据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2020年不变价)的远景目标,带入时间:
![]()
风险提示
1、国内基本面下行风险超预期
2、海外对我国经贸摩擦超预期,外需承压使得内需政策超预期发力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