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卖打不动了。
结论:业绩符合预期,市场担心的是未来。
1、收入增速回落。本季度收入增速14.9%,比预期略高——但没用,预期都是分析师根据公司的指引放的,而京东管理层习惯了给低一点的数,然后财报来个超预期。分业务看,零售增速11.4%,物流增速24%,新业务增速214%,市场主要关心占比超过80%的零售。在国补之前,京东零售业务增速只有个位数,而前面三个季度由于国补刺激,增速依次是14.7%/16.3%/20.6%,本季度已经有高基数影响了,一下子掉到11.4%,从四季度开始的一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公司已经承认“电子产品从三季度开始面临高基数影响,对增长造成了拖累”,这也是市场最大的担忧。
![]()
2、业务的经营利润亏损10亿,还是被外卖拖累。不用看58亿的净利润,要看亏损10亿的经营利润,这里面的差值主要是投资相关收益。最近两个季度电商+物流的利润在150亿左右,然后全被外卖败完了。具体而言,新业务本季度亏损157亿,其中京喜和国际业务大概亏了15-20亿,剩下的外卖亏了137-142亿。按公司的说法“外卖实现了环比投入收窄”,绝对量看环比也就差个10亿上下。换句话说,外卖一日不收缩,京东的季度利润就没法看。
![]()
3、但外卖确实已经有且战且退的意思了。三季度是淘宝和美团的外卖投入最多、亏损最多的季节,估计单季度亏损在300亿上下,京东这时候亏损环比收窄,选择收缩,已经是有退意了。因为在投入最大的时候,淘宝和美团的单量规模都涨上去了,京东不打,后面也没啥机会了。从最新的日均单量看,京东也和淘宝、美团差距很大了。但直接退出吧,一则已经投入的重资产骑手配送网络怎么办?二则退了,前面每个季度150亿的投入就白费了,这是谁的错?只能是且战且退,后面看怎么减少亏损吧。
4、我有点担心国际业务。外卖还没整明白,又去拓展国际业务,真是心大。京东7月花100多亿收购了欧洲传统线下的约70%的股权,这公司一直遭受电商竞争压+消费压力,过去8年收入不增长,利润在盈亏边缘徘徊,管理层更是6年换了4波,但收效甚微,看这个烫手山芋京东要怎么收拾吧。8月份,京东自己的电商品牌Joybuy也开始陆续登陆欧洲多国,刚刚的业绩会说“国际零售业务正在英国、德国和荷兰地区逐步建立能力,为全球扩张铺平道路”。得,这是要和Temu、Shein、速卖通竞争跨境电商的节奏,想想都头疼。
5、管理层对用户指标很满意。业绩会上第一个强调的亮点就是用户指标,包括:年度活跃用户突破7亿、plus会员健康增长、购物频次同比增长40%。所有参与外卖大战的公司,都会强调自己的用户增长,毕竟花了几百亿,这要不增长说得过去?结合购物频次增长40%+零售收入增长11.4%,考虑用户数还在增长,倒算一下就是平均客单价下降了超过30%, 这是说明消费降级太快了吗?
6、单独看京东电商,其实估值已经很便宜了。今年至少500亿经营利润,扣个20%的税还有400亿,现在市值445亿美元,只算电商也就不到8倍PE了。如果外卖逐步退缩,明年减亏一半,电商利润大概率不会下滑,那么集团的调整净利润就能回到500亿——6倍多的PE了。净现金还有170亿美金。但你不知道京东的外卖要亏到什么时候、国际业务又要亏多少。如果哪天京东想通,外卖不干了,股价肯定会来一波暴力反弹。
7、前几天大摩写了个京东的报告,标题很惊悚——Winter is coming/凛冬将至。大意也是说国补的利好要结束了、即时零售没戏了(竞争不过美团淘宝,商家、骑手、用户的体验都比较差),最后补刀京东过去几年的新业务没一个成功的:京喜、低价、直播电商等,都是宏大叙事——爆发增长——归于停滞。大摩的分析师大概要被京东拉黑了。只能说是创始人的意志,和二级市场的想法,有时候不一定是一致的。
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请支持一下~
关注、点赞和转发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词,看更多系列文章:
拼多多、阿里巴巴、京东、美团、腾讯
电商、外卖
为什么要关注这个号?
去年我们判断,,不是电商
1月喊出了,那时股价是88港币
用最简单的比喻说清楚了
智能优惠券,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