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梯度训练7

分享至

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可以私信我,免费发送文档链接



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句间停顿。一个句子为一个独立的语义单元,多个语义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并列、转折、因果等;

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断句注意事项:

无论是句间停顿还是句中停顿,都要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结构层次,然后断句,并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找成分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谓宾(动宾)之间要停顿;③谓语和后置状语或补语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④句首状语(时间状语)后要停顿;⑤名词作状语时,在该词前停顿且状语与中心词连读;⑥主语转换处需断句。

(2)找虚词

①语气词:句首语气词“其、盖、凡、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句间停顿)后(句内停顿)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哉、而已(陈述句末尾),耶(邪)、与(欤)、乎(疑问句末尾),哉、夫、兮(感叹句末尾)”等后面可断句。

②句首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向使、假使、故、是故、于是、然、然而、然则、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是以、继而、岂、岂非”等大多前(句间停顿)后(句内停顿)可断句;句中连词如“而、以、且”等连接前后内容,若前后两部分语义独立,可在连词前或后断句;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③句首常见时间词“俄而、既而、未几、已而、久之、倾之、向之”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3)找修辞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可以帮助断句。

(4)找句式

①并列对称结构之间一般要停顿。

②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可以帮助停顿。

③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5)找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问”“言”等标志词,其后要停顿。

1.用断句符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 以 煦 煦① 为 仁 孑 孑②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注释】①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②孑孑(jié 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2.用“/”为下面的划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田单①将攻狄②……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 日 乃 励 气 巡 城 立 于 矢 石③ 之 所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

3.用“/”给划线句断句,划两处。(2分)

予少时读书,一 见 辄 能 诵 暗 疏① 之 亦 不 甚 失

【注释】①暗疏:默写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之 效 也?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 心 之 感 于 物 也

6.请用“/”为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 创 于 郝 昭 皆 初 气 过 锐 渐 就 衰 竭 之 故。

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2分)

若 与 平 生 所 闻 不 合 发 书 详 正 必 无 所 疑 乃 已

8.用“/”给下面的划线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②,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 者 妾 观 其 出 志 念③ 深 矣 常 有 以 自 下④ 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⑤,自以为足……”

【注释】①御:车夫。②拥大盖:撑着大的车篷。拥,戴,撑。③志念:志向和思虑。④以自下: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下。⑤意:这里指神气,表情。

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类 无 贵 贱 徒 以 大 小 智 力 而 相 制 迭 相 食,非 相 为 而 生 之。

10.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 宪 方 复 命 使 务 有 不 决 者 意 颇 病 之。

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断三处)(3分)

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 之 澎 浪 矶 遂 转 为 彭 郎 矶 云 彭 郎 者 小 姑 婿 也。(欧阳修《归田录》)

12.请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断三处)(3分)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曰:“而后大师③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 常 之 卒 奔 楚 师 乱 吴 师 大 败 之 子 常 奔 郑。

【注释】①二师:楚军和吴国联军。②瓦:子常。 ③大师:吴国大部队。

13.请用“/”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

【注】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②刘瓛(huá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

14.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2分)

骤战则民罢①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注释】①罢:通“疲”,疲乏。

15.请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断三处)(3分)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答案:

1.用断句符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 以 煦 煦① 为 仁 孑 孑② 为 义 其 小 之 也 则 宜。

【注释】①煦煦:和蔼可亲的样子。这里指小恩小惠。②孑孑(jié jié):谨小慎微的样子。

1.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解析:“彼以煦煦为仁”是完整主谓句,“煦煦为仁”与“孑孑为义”构成并列对称结构,需在“仁”和“义”后断开;‌‌“其小之也则宜”是主谓句,总结前文,为结论部分,语义完整。划线句最终形成三层语义。

译文: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由于他的观念狭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说天很小,其实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认为仁,把谨小慎微认为义,他轻视仁义就是很自然的了。

2.用“/”为下面的划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田单①将攻狄②……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 日 乃 励 气 巡 城 立 于 矢 石③ 之 所

【注释】①田单:战国时齐国临淄人。②狄:在今山东高青东南。③矢石:箭和垒石,是守城的武器。

2.明日/乃励气巡城/立于矢石之所

解析:“明日”为时间状语,其后要停顿;“乃励气巡城”是谓语部分,承前省略主语“田单”,描述激励士气、巡视城防的动作,语义独立,其后停顿,另外,“乃”是虚词,用于句首,其前要停顿;“立于矢石之所”为另一独立分句(也承前省略主语“田单”),补充说明站立位置,表意明确。‌

译文:田单将要进攻狄城……田单说:“我有决死之心,先生您就看着吧!”第二天,他就激励士气,巡视城防,站在敌人石头箭弩攻击范围之内的地方。

3.用“/”给划线句断句,划两处。(2分)

予少时读书,一 见 辄 能 诵 暗 疏① 之 亦 不 甚 失

【注释】①暗疏:默写

3.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解析:“一见辄能诵”是谓语部分,承前省略主语“予”,是一个完整的语义单元;“暗疏之”是谓语部分,也承前省略主语“予”,表义完整,是第二个语义单元;“亦不甚失”也是谓语部分,承前省略主语“予”,是对“暗疏之”的补充说明,句意明确。因此正确断句为“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译文: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便能背诵,默写它,也没有大的差错。

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以 显 闻 四 方 流 声 后 裔 者 岂 非 学 之 效 也?

4.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解析:“……者……也”为文言文典型的判断句式,“者”后要停顿;“显闻四方”与“流声后裔”为并列的动宾结构,两者之间也要断开。

译文:(一个人)能够显扬名声于四方、流传声誉于后世的原因,难道不是学习的成效吗?

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乐 者 音 之 所 由 生 也 其 本 在 人 心 之 感 于 物 也

5.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解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中“……者……也”是判断句式,“乐者”是判断句的主语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