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梯度训练4

分享至

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可以私信我,免费发送文档链接



文言文中的停顿与断句,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句间停顿。一个句子为一个独立的语义单元,多个语义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并列、转折、因果等;

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断句注意事项:

无论是句间停顿还是句中停顿,都要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结构层次,然后断句,并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文言文断句技巧:

(1)找成分

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谓宾(动宾)之间要停顿;③谓语和后置状语或补语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④句首状语(时间状语)后要停顿;⑤名词作状语时,在该词前停顿且状语与中心词连读;⑥主语转换处需断句。

(2)找虚词

①语气词:句首语气词“其、盖、凡、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句间停顿)后(句内停顿)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哉、而已(陈述句末尾),耶(邪)、与(欤)、乎(疑问句末尾),哉、夫、兮(感叹句末尾)”等后面可断句。

②句首关联词“苟、虽、虽然、纵、纵使、向、向使、假使、故、是故、于是、然、然而、然则、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是以、继而、岂、岂非”等大多前(句间停顿)后(句内停顿)可断句;句中连词如“而、以、且”等连接前后内容,若前后两部分语义独立,可在连词前或后断句;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③句首常见时间词“俄而、既而、未几、已而、久之、倾之、向之”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3)找修辞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可以帮助断句。

(4)找句式

①并列对称结构之间一般要停顿。

②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可以帮助停顿。

③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5)找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用“曰”“云”“问”“言”等标志词,其后要停顿。

1.用“/”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辄起绕室以旋。

【注释】①蓉:刘蓉,清代文学家。②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2.用“/”标出下面划线句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万历辛丑年,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① 其 华② 秋 登③ 其 实。

【注释】①玩:赏玩。②华:同“花”。③登:摘取。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 先 人 还 家 于 舅 家 见 之 十 二 三 矣。

5.请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③。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

6.用“/”为下面划线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2分)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一 闭 一 开 水 深 广 不 得 渡。

【注释】①囷(qū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

7.请用“/”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晏子①聘于吴……晏子曰:“寡 君 之 事 毕 矣 婴 无 斧 锧② 之 罪 请 辞 而 行。”遂不复见。

【注释】①晏子:名婴,春秋末期齐国名相。②锧(zhì):腰斩时所垫的砧板。斧锧,这里是斩首的意思。

8.给下面的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 图 观 瀑 之 娱 一 至 于 斯 亭 之 功 大 矣

9.给下面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2分)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莫 以 天下无事四 海安宁 便不存意。

10.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2分)

陶潜,字元亮……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 熙 二 年 解 印 去 县 乃 赋 《归去来》。

11.请用“/”给下面划线句断句,限划两处。(2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 辅 而 行 者 也 非 学 无 以 致 疑 非 问 无 以 广 识。

12.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夫 宣 上 恩 德 以 与 民 共 乐 刺 史 之 事 也。(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今 四 夷 宾 服 天 下 无 事 诚 旷 古 所 未 有

14.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2分)

董仲舒,广川人也……进 退 容 止 非 礼 不 行 学 士 皆 师 尊 之。

15.用“/”标出下面划线句的两处朗读停顿。(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 亦 欲 绝 而 弗 食

答案:

1.用“/”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②之西偏一室。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辄起绕室以旋。

【注释】①蓉:刘蓉,清代文学家。②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1.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解析:“仰而思”与“俯而读”结构对称,语义独立,两者之间断开;“思有弗得”承接前文,是对“思”的结果描述,语义完整,是第三个语义单元。或“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分别表示“低头读书”“抬头思考”“思考却没有什么收获”,构成三个语义单元。

译文: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头读书,抬头思考,思考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2.用“/”标出下面划线句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万历辛丑年,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

2.父叔辈/张灯/龙山

解析:“父叔辈”是主语,“张灯”是谓语,主谓间应断开;“张灯龙山”实为“张灯于龙山”,介宾短语“于龙山”是谓语“张灯”的后置状语,谓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译文: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在龙山放灯。沿山道路上、山谷里、树枝上,没有地方不挂灯……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夫 学 者 犹 种 树 也 春 玩① 其 华② 秋 登③ 其 实。

【注释】①玩:赏玩。②华:同“花”。③登:摘取。

3.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

解析:“夫学者犹种树也”中“……者……也”是判断句式,且是独立的比喻句,表义完整,在句末语气词“也”后断开;“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是两个并列的分句,结构对称,分别描述两个学习阶段的特征,两者之间也要断开。

译文: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 先 人 还 家 于 舅 家 见 之 十 二 三 矣。

4.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解析:“从先人还家”是谓语部分,省略了主语“余”,语义独立明确,后面停顿;“于舅家见之”紧承前文,也是谓语部分,同样省略了主语“余”,是第二个语义单元;“十二三矣”描述年龄,省略了主语“方仲永”,主语转换,是第三个语义单元。文言文常省略主语,使表达更简洁。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5.请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①曰:“吾闻老聃②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③。

【注释】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②老聃,即老子。③苌弘:周敬王大夫。

5.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解析:“至周”是动宾结构,前面省略主语“孔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故“周”后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