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高效技巧

0
分享至


Photo by Marina Zvada on Unsplash

本文编号 251113

全文共有 3400 字

每周四 21:30 推送

欢迎按时来阅读哟

经常有读者朋友问我:你写了那么多文章,感觉方法太多了,学不过来,有没有一些足够简单、马上就能上手,又能明显有效果的方法呢?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今天的推送,我想跟你分享 3 个足够简单、又足够有用的高效小技巧。

它们都足够简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同时又足够有用,只要你坚持去做,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1. 成长小技巧:一句话复盘

如果要说对成长最有帮助的技巧,那么复盘肯定名列前茅。我之前也分享过很多次。

但问题是:许多复盘的方法都比较复杂,需要拨出很多时间去记录、思考、分析,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导致哪怕许多人知道它相当有用,也很难真的持之以恒。

所以,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个简单到极致的微复盘法 —— 它只有一句话:

每天晚上用 5 分钟想一想:在过去的这一天里,有没有一条什么经验,是可以复用到以后的生活中的?把它用一句话记下来。

没了,就这么简单。

这条经验可以五花八门。可以是关于生活的,比如:鱼先煎一下再煮汤,可以轻易煮出奶白色的鱼汤。

也可以是关于工作的,比如:工作沟通时尽量讲清楚是什么项目的什么资料,不要想当然,既方便后面搜索,也避免彼此间产生误会。

甚至可以非常琐碎,比如:某某餐馆每周三下午有套餐优惠,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可以点它们的外卖。

诸如此类。

唯一的要求是:这条经验最好是自己实践过并确认有效的。如果是从书上或文章里看到的,最好先试着行动一下,确保对自己有用,再记下来。免得记下一堆看似有用其实并不需要的信息。

如果每天有很多收获,那么可以只记录一条最重要的,也可以都记下来(其实我建议只记录一条就行,细水长流),按你自己的喜好来即可。

如果实在想不到可以记录的,那么留空也可以,但最好还是把它填满。这样可以把它变成一种仪式感,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如果你想有条理一点,就可以开一页笔记,每天记一行,坚持写下去。如果想简单一点,直接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每天定期给自己发一句话,就行了。

甚至,如果你晚上实在没空,或者不想回顾,也可以把它挪到第二天清晨起床后 —— 一切以你自己的感受为主,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就这么灵活。

然后,每天记录完之后,可以顺便把过往一段时间内记下的内容都看一遍,浏览一下,加强印象,避免忘记,起到复习的作用。

如果有些内容已经完全记住、成为习惯,不需要再反复复习了,那就可以删掉。当然不想删掉、想留着作为纪念,也可以。这样当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看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成果,很有成就感。

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大概就是 5 - 10 分钟,非常简单,没有任何门槛。

但是,只需要坚持一段时间 —— 比如一个月,你一定会发现它的妙处。

不妨从今天开始,就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吧。

2. 休息小技巧:5 分钟放松

我之前看到有不少读者朋友说,每天学习、工作,很容易疲劳,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又不想睡觉,有什么好办法呢?

有些朋友会尝试做一做正念冥想,可能有效,但有一定的门槛。很多人做不到对注意力的控制,很容易浮想联翩,产生大量的杂念,越休息越内耗。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一个非常有效的放松小技巧。

首先,去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找一张舒服一点的椅子,坐下来,靠在椅背上。让身体放松,不要紧绷,也不要用力。

然后,闭上眼睛。

好了,接下来是重点 —— 这个时候,很多人要么会不知不觉睡着,导致醒过来之后头昏脑胀;要么会意识非常清醒,思绪非常活跃,一直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念头,一刻都安静不下来。

那么,如何避免这两种情况呢?

试一试:打开你的耳朵,让它去听周围的声音。

请按照下面的方式来: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最远处的声音,屏蔽掉其他声音的干扰,去聆听最远处的声音,感受它的距离、位置、方向……

不用真的听得很清楚,能够做到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就行。

保持这样的状态,让它持续一会儿,然后,轻柔地将注意力移回来,从最远处的声音,移到中等距离的声音。

同样,屏蔽掉其他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中等距离的声音」,大概就是隔壁的楼栋,附近的马路,餐厅和商店播放的音乐声,诸如此类。

你可能会听到风声、人声、车马声,不评判,不分析,就这样静静地听着,试着去区分它们的源头、角度、位置……

同样,保持这种状态一会儿,然后再把注意力移到身边的声音上,如上所述,安静聆听,继续保持。

完成之后,再从第一步开始,依次把注意力集中到最远的声音、中等距离的声音、近处的声音,循环往复。

像这样,重复 3 - 4 次,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每次大约一分半钟左右(远处 - 中等 - 附近 大约各 30 秒),完整做下来就是 5 分钟左右。不用刻意计时,不需要非常精准,大致有一个节奏的感知和把握就行。

关键是让大脑慢下来,让注意力得到释放和松弛,让疲劳得到消解。

熟练之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呼吸。

具体来说:先把注意力移到远处,然后缓慢呼吸,5 秒吸气,5 秒呼气。呼吸 3 次(30 秒),就把注意力移到中距离,5 秒吸气,5 秒呼气。再过 3 次,再移到附近……

呼吸的时候,注意用鼻呼吸,不要用嘴。尽可能深呼吸,把肺里的空气排空,再吸进来,感受自己的腹部发力。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激活副交感神经,让大脑进入休憩和恢复的状态,非常有效。

试一试,把它穿插在每天日常的工作和学习里面,只要你感到累了,就这么来上一次。

你会发现,自己的疲惫感神奇地消失不见,大脑又重新变得神采奕奕了。

3. 精力小技巧:高频率活动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享过: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损害最大的「隐形」坏习惯,可能就是久坐了。

久坐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还会损害大脑的认知能力,让大脑变得昏昏沉沉,运转效率降低,思维速度下降。

原因在于:我们的身体并不是设计用来久坐的。我们最适合的状态,其实是不断切换坐、站、行走……久坐可能舒服,但实际上对身体和大脑都是一种负担。

很多人经常感到自己容易「精力不济」。工作一段时间或学习一段时间,就很容易感到疲惫、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这背后,其实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久坐。

2024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久坐可能会造成大脑的部分脑区缺氧。一旦氧气无法有效地通过血管输送到大脑,大脑的机能就会下降,表现在外的就是感到疲惫和昏沉。

甚至,这种缺氧虽然可能是临时的、短暂的,但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可能会损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从而造成认知能力的损伤。

那么,多久才算久坐呢?按照欧盟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定义:2 小时就算久坐了。最好是每 20 - 30 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这样能尽量避免久坐的危害。

所以,一个非常有效的精力小技巧就是:任何时刻,只要你感到自己坐着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就起来活动一下。

什么样的活动都可以。可以是到处走走逛逛,接杯水,也可以做一做拉伸和伸展。甚至,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做一些唤醒身体的训练,比如上下楼梯、原地跑跳、徒手深蹲、上斜俯卧撑,等等。

(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让自己受伤了)

如果要求你每周或每天定期运动,可能很多人做不到。但如果把运动平摊到生活当中,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就起来活动一下,每次几分钟就行,那么去行动的门槛就会大大降低了。

别觉得这种做法没有用。这种方式,在学术上叫做「分散运动」。一次分散运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生效呢?答案是:一分钟就可以。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条件进行正式运动,完全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穿插多次数分钟的分散运动。这样对提高精力上限、维持大脑活跃,同样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何提醒自己「该起来活动一下了」呢?你可以定闹钟,也可以采取我的办法:工作时,主动地将工作划分成多个段落,每个段落专注于一个小的任务,大概 20 - 30 分钟。完成这个小任务之后,就起来活动一下。

如何保证设置每个阶段性任务刚好落在 20 - 30 分钟之内呢?这就需要通过训练让自己习惯了。但是,即使有一些误差也不要紧,不用卡得那么精准。

如果有些任务比较难,那可以适当延长到 40 分钟;有些任务比较简单,就可以控制在 20 分钟。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够自己主动决定「何时中断」「何时结束」就可以。

比起固定一个时间的闹钟,这种方法更灵活,更贴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闹钟可能会打断你的思路,破坏你的状态。但自己自主决定结束任务,起来活动,则可以非常从容地进行收尾,方便切换到下一个阶段性任务。

这种「少量多次」的穿刺工作法,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专注状态,让自己更容易处于心流之中;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久坐的影响,让自己高频率地活动起来。

如果你每天都有非常长的时间需要坐着学习和工作,那么,强烈推荐你养成这个习惯。

这会对你的状态、认知能力和精力上限,都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我是 李睿秋Lachel

欢迎关注 L先生说

每周四晚 21:30 更新

一起探索心智成长的奥秘

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THE END

- 晚 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26岁天才股神坦言:持有一只股,保留50%仓位,长期做T,稳赚不亏

26岁天才股神坦言:持有一只股,保留50%仓位,长期做T,稳赚不亏

股经纵横谈
2025-11-13 20:18:31
全运会乒乓球:4强对阵出炉!头号种子被淘汰,林高远4:1冲击金牌

全运会乒乓球:4强对阵出炉!头号种子被淘汰,林高远4:1冲击金牌

国乒二三事
2025-11-12 06:38:14
罗福莉入职小米引热议!网友神评:雷总厉害,不抄代码改挖王牌了

罗福莉入职小米引热议!网友神评:雷总厉害,不抄代码改挖王牌了

热点菌本君
2025-11-12 14:45:57
3200兆帕的超级钢已经冶炼成功?

3200兆帕的超级钢已经冶炼成功?

基斯默默
2025-11-02 20:03:34
怪现象——观众一边倒支持林高远,王楚钦罕见没人气,原因有2点

怪现象——观众一边倒支持林高远,王楚钦罕见没人气,原因有2点

花心电影
2025-11-14 09:54:34
网红网红,性感性感

网红网红,性感性感

可乐谈情感
2025-11-13 14:09:26
公司为何不让你领失业金?HR藏着3个秘密,第2条老板最怕

公司为何不让你领失业金?HR藏着3个秘密,第2条老板最怕

慧眼看世界哈哈
2025-11-14 10:36:05
点球大战伊朗5-4佛得角

点球大战伊朗5-4佛得角

懂球帝
2025-11-14 02:25:02
医生劝告:一旦吃上降压药,这5种食物必须戒掉,再吃有中风风险

医生劝告:一旦吃上降压药,这5种食物必须戒掉,再吃有中风风险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5-11-07 23:58:06
奥巴梅扬:当年我从巴萨去切尔西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奥巴梅扬:当年我从巴萨去切尔西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懂球帝
2025-11-13 17:44:40
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川被查

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川被查

新京报
2025-11-13 17:15:03
鸽武缘宣布将登上擂台: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将会向专业拳手请教

鸽武缘宣布将登上擂台: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将会向专业拳手请教

杨华评论
2025-11-13 21:01:46
打工时代结束了,到底是谁砸了我们的饭碗…

打工时代结束了,到底是谁砸了我们的饭碗…

慧翔百科
2025-11-12 19:17:41
赵鸿刚师父宣布登台比赛!口头承诺不情不愿,不设时间表尽显敷衍

赵鸿刚师父宣布登台比赛!口头承诺不情不愿,不设时间表尽显敷衍

一枚野球君
2025-11-14 07:50:06
中国唯一长盛不衰的城市,强到可怕

中国唯一长盛不衰的城市,强到可怕

最爱历史
2025-11-13 16:02:44
担忧!凯特王妃私人照,奇怪的发际线引关注,抗癌后遗症严重了

担忧!凯特王妃私人照,奇怪的发际线引关注,抗癌后遗症严重了

夜深爱杂谈
2025-11-13 23:33:29
“泰国人妖”明明是男人,接待游客之前为什么还要偷偷吃避孕药?

“泰国人妖”明明是男人,接待游客之前为什么还要偷偷吃避孕药?

刘小顺
2025-11-13 12:36:24
老人搭伙坚持AA制,60岁大妈:那是你的一家4口,与我无关

老人搭伙坚持AA制,60岁大妈:那是你的一家4口,与我无关

莎莉说情感
2025-11-13 17:35:03
“荷兰太坑,我们自己去找中国工厂谈…”

“荷兰太坑,我们自己去找中国工厂谈…”

观察者网
2025-11-14 11:51:03
全网都知道了!金鹰电影节刚开幕《沉默的荣耀》直接冲成全场焦点

全网都知道了!金鹰电影节刚开幕《沉默的荣耀》直接冲成全场焦点

乐悠悠娱乐
2025-11-14 09:51:24
2025-11-14 14:12:49
L先生说 incentive-icons
L先生说
让你更高效地工作、学习和思考
490文章数 45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陆发布"台独"打手悬赏通告后 岛内网民的反应来了

头条要闻

大陆发布"台独"打手悬赏通告后 岛内网民的反应来了

体育要闻

40岁C罗肘击染红 离场时怒骂对手主帅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财经要闻

统计局: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科技要闻

火箭成功回收 贝索斯终于追上马斯克一小步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本地
旅游
数码
亲子
公开课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旅游要闻

走,逛街去!河南新增1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数码要闻

迎广DLITE中塔机箱上市:摩卡棕、丁香紫双配色,679元

亲子要闻

恭喜!香港知名女星怀孕九个月临盆在即,大方透露是人工受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