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Marina Zvada on Unsplash
本文编号 251113
全文共有 3400 字
每周四 21:30 推送
欢迎按时来阅读哟
经常有读者朋友问我:你写了那么多文章,感觉方法太多了,学不过来,有没有一些足够简单、马上就能上手,又能明显有效果的方法呢?
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今天的推送,我想跟你分享 3 个足够简单、又足够有用的高效小技巧。
它们都足够简单,简单到不可能失败;同时又足够有用,只要你坚持去做,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1. 成长小技巧:一句话复盘
如果要说对成长最有帮助的技巧,那么复盘肯定名列前茅。我之前也分享过很多次。
但问题是:许多复盘的方法都比较复杂,需要拨出很多时间去记录、思考、分析,无形之中就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导致哪怕许多人知道它相当有用,也很难真的持之以恒。
所以,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个简单到极致的微复盘法 —— 它只有一句话:
每天晚上用 5 分钟想一想:在过去的这一天里,有没有一条什么经验,是可以复用到以后的生活中的?把它用一句话记下来。
没了,就这么简单。
这条经验可以五花八门。可以是关于生活的,比如:鱼先煎一下再煮汤,可以轻易煮出奶白色的鱼汤。
也可以是关于工作的,比如:工作沟通时尽量讲清楚是什么项目的什么资料,不要想当然,既方便后面搜索,也避免彼此间产生误会。
甚至可以非常琐碎,比如:某某餐馆每周三下午有套餐优惠,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可以点它们的外卖。
诸如此类。
唯一的要求是:这条经验最好是自己实践过并确认有效的。如果是从书上或文章里看到的,最好先试着行动一下,确保对自己有用,再记下来。免得记下一堆看似有用其实并不需要的信息。
如果每天有很多收获,那么可以只记录一条最重要的,也可以都记下来(其实我建议只记录一条就行,细水长流),按你自己的喜好来即可。
如果实在想不到可以记录的,那么留空也可以,但最好还是把它填满。这样可以把它变成一种仪式感,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如果你想有条理一点,就可以开一页笔记,每天记一行,坚持写下去。如果想简单一点,直接打开微信选择自己,每天定期给自己发一句话,就行了。
甚至,如果你晚上实在没空,或者不想回顾,也可以把它挪到第二天清晨起床后 —— 一切以你自己的感受为主,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就这么灵活。
然后,每天记录完之后,可以顺便把过往一段时间内记下的内容都看一遍,浏览一下,加强印象,避免忘记,起到复习的作用。
如果有些内容已经完全记住、成为习惯,不需要再反复复习了,那就可以删掉。当然不想删掉、想留着作为纪念,也可以。这样当积累了一段时间之后,还可以看到自己这段时间以来的成果,很有成就感。
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大概就是 5 - 10 分钟,非常简单,没有任何门槛。
但是,只需要坚持一段时间 —— 比如一个月,你一定会发现它的妙处。
不妨从今天开始,就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吧。
2. 休息小技巧:5 分钟放松
我之前看到有不少读者朋友说,每天学习、工作,很容易疲劳,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又不想睡觉,有什么好办法呢?
有些朋友会尝试做一做正念冥想,可能有效,但有一定的门槛。很多人做不到对注意力的控制,很容易浮想联翩,产生大量的杂念,越休息越内耗。
所以,我想跟你分享一个非常有效的放松小技巧。
首先,去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找一张舒服一点的椅子,坐下来,靠在椅背上。让身体放松,不要紧绷,也不要用力。
然后,闭上眼睛。
好了,接下来是重点 —— 这个时候,很多人要么会不知不觉睡着,导致醒过来之后头昏脑胀;要么会意识非常清醒,思绪非常活跃,一直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念头,一刻都安静不下来。
那么,如何避免这两种情况呢?
试一试:打开你的耳朵,让它去听周围的声音。
请按照下面的方式来: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最远处的声音,屏蔽掉其他声音的干扰,去聆听最远处的声音,感受它的距离、位置、方向……
不用真的听得很清楚,能够做到将注意力集中在它上面就行。
保持这样的状态,让它持续一会儿,然后,轻柔地将注意力移回来,从最远处的声音,移到中等距离的声音。
同样,屏蔽掉其他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中等距离的声音」,大概就是隔壁的楼栋,附近的马路,餐厅和商店播放的音乐声,诸如此类。
你可能会听到风声、人声、车马声,不评判,不分析,就这样静静地听着,试着去区分它们的源头、角度、位置……
同样,保持这种状态一会儿,然后再把注意力移到身边的声音上,如上所述,安静聆听,继续保持。
完成之后,再从第一步开始,依次把注意力集中到最远的声音、中等距离的声音、近处的声音,循环往复。
像这样,重复 3 - 4 次,就差不多可以结束了。每次大约一分半钟左右(远处 - 中等 - 附近 大约各 30 秒),完整做下来就是 5 分钟左右。不用刻意计时,不需要非常精准,大致有一个节奏的感知和把握就行。
关键是让大脑慢下来,让注意力得到释放和松弛,让疲劳得到消解。
熟练之后,可以再加上一个环节:呼吸。
具体来说:先把注意力移到远处,然后缓慢呼吸,5 秒吸气,5 秒呼气。呼吸 3 次(30 秒),就把注意力移到中距离,5 秒吸气,5 秒呼气。再过 3 次,再移到附近……
呼吸的时候,注意用鼻呼吸,不要用嘴。尽可能深呼吸,把肺里的空气排空,再吸进来,感受自己的腹部发力。
这可以非常有效地激活副交感神经,让大脑进入休憩和恢复的状态,非常有效。
试一试,把它穿插在每天日常的工作和学习里面,只要你感到累了,就这么来上一次。
你会发现,自己的疲惫感神奇地消失不见,大脑又重新变得神采奕奕了。
3. 精力小技巧:高频率活动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分享过:日常生活中,对我们损害最大的「隐形」坏习惯,可能就是久坐了。
久坐不仅会对身体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还会损害大脑的认知能力,让大脑变得昏昏沉沉,运转效率降低,思维速度下降。
原因在于:我们的身体并不是设计用来久坐的。我们最适合的状态,其实是不断切换坐、站、行走……久坐可能舒服,但实际上对身体和大脑都是一种负担。
很多人经常感到自己容易「精力不济」。工作一段时间或学习一段时间,就很容易感到疲惫、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这背后,其实很大的可能就是因为久坐。
2024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久坐可能会造成大脑的部分脑区缺氧。一旦氧气无法有效地通过血管输送到大脑,大脑的机能就会下降,表现在外的就是感到疲惫和昏沉。
甚至,这种缺氧虽然可能是临时的、短暂的,但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可能会损害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从而造成认知能力的损伤。
那么,多久才算久坐呢?按照欧盟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的定义:2 小时就算久坐了。最好是每 20 - 30 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这样能尽量避免久坐的危害。
所以,一个非常有效的精力小技巧就是:任何时刻,只要你感到自己坐着的时间已经够久了,就起来活动一下。
什么样的活动都可以。可以是到处走走逛逛,接杯水,也可以做一做拉伸和伸展。甚至,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做一些唤醒身体的训练,比如上下楼梯、原地跑跳、徒手深蹲、上斜俯卧撑,等等。
(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让自己受伤了)
如果要求你每周或每天定期运动,可能很多人做不到。但如果把运动平摊到生活当中,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就起来活动一下,每次几分钟就行,那么去行动的门槛就会大大降低了。
别觉得这种做法没有用。这种方式,在学术上叫做「分散运动」。一次分散运动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生效呢?答案是:一分钟就可以。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条件进行正式运动,完全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穿插多次数分钟的分散运动。这样对提高精力上限、维持大脑活跃,同样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如何提醒自己「该起来活动一下了」呢?你可以定闹钟,也可以采取我的办法:工作时,主动地将工作划分成多个段落,每个段落专注于一个小的任务,大概 20 - 30 分钟。完成这个小任务之后,就起来活动一下。
如何保证设置每个阶段性任务刚好落在 20 - 30 分钟之内呢?这就需要通过训练让自己习惯了。但是,即使有一些误差也不要紧,不用卡得那么精准。
如果有些任务比较难,那可以适当延长到 40 分钟;有些任务比较简单,就可以控制在 20 分钟。总而言之,只要是能够自己主动决定「何时中断」「何时结束」就可以。
比起固定一个时间的闹钟,这种方法更灵活,更贴合自己的实际需求。闹钟可能会打断你的思路,破坏你的状态。但自己自主决定结束任务,起来活动,则可以非常从容地进行收尾,方便切换到下一个阶段性任务。
这种「少量多次」的穿刺工作法,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专注状态,让自己更容易处于心流之中;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久坐的影响,让自己高频率地活动起来。
如果你每天都有非常长的时间需要坐着学习和工作,那么,强烈推荐你养成这个习惯。
这会对你的状态、认知能力和精力上限,都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
我是 李睿秋Lachel
欢迎关注 L先生说
每周四晚 21:30 更新
一起探索心智成长的奥秘
这是近期的其他文章:
![]()
THE END
- 晚 安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