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起在战场上用身体堵住机枪,用生命为部队开道的英雄,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想起黄继光同志。今天笔者来介绍一位牺牲更早的烈士, 他是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的徐佳标同志,曾经被评为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之一。他的壮举比家喻户晓的黄继光烈士还早了七年,是我军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位舍身堵枪眼的英雄。
![]()
他的英雄之路来自于自然的国恨家仇和人民的培养。徐佳标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被日军抓去修炮楼后惨遭杀害。1943年冬,徐佳标在逃荒路上和母亲一同遇到新四军部队,当时他的母亲正好病了,躺在破草棚起不了身,母亲对部队说:"就让他当兵打鬼子吧!"……后来当地抗日的民主政府安置了他的母亲,徐佳标由此加入新四军,立志为父报仇,保家卫国,他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刻苦学习军事技术。他每天比别人早起两个多小时进行训练,晚上借着月光星光也要练,胳膊练肿了也不休息。在战争年代,八路军,新四军战士都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但他比其他的战友还想多做出一份辛苦,这是为什么?这是由于阶级的仇恨和就想为人民杀敌的更加迫切的自然心理,这不像现在咱们说的是没苦硬吃,那个时候大家都很苦,所以我们的英雄前辈就是心甘情愿多吃一些苦,希望将来的人不再受苦。
之后他脱颖而出,在部队检阅中,他的手榴弹投掷成绩达59米多远,还能在单杠上连续做5个“大车轮”表演。
![]()
![]()
在1945年4月的阜宁战役中,徐佳标趁夜色徒手从敌人手中夺取3挺机关枪,创造了战斗奇迹。阜宁战役结束后,师部授予徐佳标"阜宁战斗英雄"光荣称号。1945年5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再后来他当上了模范党员,成为连队的一名骨干。
![]()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还有很多地方的不死心的力量,他们不甘心失败,也不愿意向我军投降。有些人是日军,有些是伪军,例如,盘踞在淮阴城的伪军第28师师长潘干臣拒不向新四军投降。所以我们就要解放淮阴城。可是淮阴城城墙高达七八米,城上城垛密布,城外有宽约40米、水深两三米的护城河,易守难攻……这个就需要有人当先锋,为后续大部队开路。徐佳标作为攻城尖刀班班长,背负红旗,一马当先,第一个攀上云梯冲向城头……
就在徐佳标即将翻上城垛的瞬间,一名敌人举起马刀,将他的双手齐腕砍断了!徐佳标顿时扑空了摔在城垛边,血流如注晕过去了……因为这样的大量失血,很可能人已经要马上不行了,后续的敌人在一片混乱当中也没人理他,认为他就自然死在那儿了。可是他听到了一片枪声,又缓过一口气,拼着最后的力量挪动身体,想看清周围的情况……他就发现云梯断了,不远的地方营长也倒下了,还有右侧敌人的暗堡,有机枪正在对外猛烈射击……这样就有火力封锁,就是我军的后面大部队要走外边的护城河桥梁,一直过不去,他心里非常着急,虽然身负重伤,手被砍掉了,流弹把腿也打断了,已经基本不能动了,他还是在想,我是尖刀班的班长,我要完成任务,我要让部队打过去……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双肘支撑身体,艰难地向暗堡挪动,在身后留下长长的血迹……
最终,他猛然跃起,他用双臂夹着敌人的枪,用整个身体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敌人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就在这一瞬间,我军后续部队高呼着“给徐佳标同志报仇”,迅速冲过护城河桥,攻入城内……他牺牲的时候年仅19岁!战友们整理他的遗体时,发现他身中无数枪弹,骨头和内脏都被打穿……英雄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会被永远传承。
看到很多像这样的英雄事迹的时候笔者会想一下,现在网上很多人也会说一些豪言壮语,比如说东海边上要有什么事情的话,他们很兴奋;还有人会在车上贴上“若有战,召必回”,他们会说这是在祠堂排头、族谱单开一页。其实我们的英雄前辈们浴血奋战就是为了让大家脱离那个封建残余的社会,他们在奋勇杀敌的时候,在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时候,不会像电影上那样有那么多的分镜头或者特写和独白。笔者在想,如果在战斗到遍体鳞伤的情况下,就算是没能再前进一步,根据那个情况也已经是英烈了,毕竟人的体力已经到了极端的极限,例如笔者如果在那个情况下,可能确实也无法做到这样惊天动地的功绩,因为人的体力和战场上的随机性会有变化,这个是不能在屏幕面前保证的,因为漂亮话和口号谁都会说,没遇到那个极端情况的话都好办。可是在战场上厮杀到血肉横飞的时候,看到战友们在自己眼前倒下的时候,自己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时候,还在想怎么完成任务,这是真的不容易。但是英雄真的跟别人不一样,我们还记得那个“三个不相信”,就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面对气焰嚣张的强大敌人,人民军队曾经发出了‘三个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战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军的英雄们都是这样的,用这样的精神鼓励自己,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和敌人战斗到底,所以为什么他们才是英雄。
徐佳标牺牲后,新四军三师指挥部和师党委追授他"淮阴战斗英雄"称号。为永久纪念,淮阴城南门被命名为"佳标门",他生前所在的七连五班被命名为"佳标班"。年轻的英雄走了,由于条件所限,他并没有留下一张清楚的照片,只有后来的同志们根据场景画的油画和连环画。2015年,在徐佳标牺牲70年后,他的侄儿徐育刚历经多年寻找,最终通过民政部门确认了徐佳标的烈士身份,英雄终于魂归故里。徐佳标的精神也在他的部队中代代相传。尽管72年过去了,"徐佳标班"已经更换了32任班长,但每次班点名时,第一个点的就是"徐佳标",全班战士齐声答"到"。这种特殊的仪式,象征着英雄精神永存,新同志们永远都记着他们的老班长!
![]()
徐佳标烈士用他19岁的年轻生命,书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在双手被砍断、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凭借超人的意志,舍身堵枪眼,体现了坚定的革命意志、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他的名字和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