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加速,知识产权风险成为出海进程中最普遍、最核心的挑战。专利侵权诉讼、商标抢注、商业秘密保护等问题频发,企业该如何识别、预防和应对?IPRDAILY特别邀请京信通信、天同律所、中国人保财险三位专家,共同探讨出海企业的知识产权破局之路。
嘉宾介绍
李学锋:京信通信集团高级副总裁,负责法务和知识产权等职能部门。
庄喆:北京市天同(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专注中国企业出海相关法律服务,服务跨境电商、新能源车企等领域。
熊宇俊:中国人保财险广州市分公司机构业务部代表,致力于通过金融工具助力出海企业稳健发展。
核心分享:出海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与应对
1. 企业出海:知识产权是核心风险也是核心竞争力
李学锋介绍,京信通信作为通信技术领域出海先行者,拓展国际市场时曾遭遇多维度知识产权挑战。海外竞争对手通过专利围堵、多国家/地区同步发起诉讼,还通过律师函影响展会参与和客户合作,严重阻碍市场拓展。
应对过程中,京信通信总结出关键经验:不侵权是底线,同时要培育核心技术和高价值专利,将专利转化为竞争利器。企业上下需全面重视知识产权,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形成共识。
2. 内外协同:构建全方位应对体系
在应对策略上,企业需搭建内外协同的作战团队。内部组建法务、研发、支持团队联动机制,外部精选具备工科背景、海外诉讼经验且负责任的律师团队,保持密切沟通与过程跟踪。
技术层面,坚持 “创新技术化、技术专利化、专利市场化”,专利布局需兼顾数量与质量,结合产品布局和市场需求,形成防御性、对比性等多维度专利组合。管理层面,推行法务、知识产权、研发三位一体架构,做好风险预警和海外专利布局,提前预判潜在纠纷。
3. 金融赋能:知识产权保险的硬核支撑
熊宇俊表示,不少企业出海时因缺乏前置准备,遭遇知识产权纠纷后陷入被动,不仅花费高昂律师费,还可能面临不公平和解结果。而知识产权保险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
保前开展知识产权检索与风险分析,结合海量风险数据和合作律所经验,预判目标国家侵权风险;保中通过知识产权俱乐部发布实时风险信息和经典案例,助力企业动态规避风险;保后快速联动合作律师团队介入,精准攻击对方专利软肋,提升和解意愿、降低维权成本,同时提供资金支持,让企业更有底气应对诉讼。
4. 实战锦囊:出海前的 “三个看” 原则
庄喆律师分享了企业出海的核心准备逻辑:
看环境:成熟市场需储备更多法律资源和应对方案,新兴市场要重点做好自我保护,因地制宜制定策略。
看自己:客观审视自身强项与软肋,针对 IPO、海外建厂等关键节点,提前部署风险防控措施。
看对手:明确竞争格局,知晓对手可能的攻击点,将知识产权竞争纳入常态化竞争维度。
总结
出海企业要破解知识产权困局,需实现 “技术 + 法律 + 金融” 的多方联动。企业自身需筑牢核心技术与专利布局的根基,搭建专业应对团队;法律机构提供专业支持与策略指导;金融工具则通过知识产权保险等形式,为企业提供资金、资源和风险预判保障。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化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