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虽然毛主席享年83岁,保健医生却说:其实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

0
分享至

说起毛主席的寿命,在那个年代83岁确实算得上高寿了,可他的保健医生王敏清后来直言,从医学角度看,毛主席的身体基础压根就不适合这么长命。

那些医生跟着他几十年,亲眼瞧见从井冈山到中南海,一路积累的劳累和旧疾。要是换成一般人,早扛不住了。这话听着有点扎心,但也透着实打实的敬意,因为毛主席的日子,全是靠一股子韧劲儿顶着过来的。



农家起步就透支的体格基础

1893年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冲,那地方山多地少,家里是典型的小农,日子过得紧巴巴。从小他就帮着家里干农活,挑水砍柴这些事儿没少干,身体素质是练出来了,可营养跟不上。那个年代农村孩子普遍瘦弱,他小时候也没例外,基本靠稀饭野菜充饥,蛋白质啥的少得可怜。

1902年进私塾念书,学业重,身体还得扛家务,睡眠时间总被挤压。1910年代到长沙求学,接触新思想的同时,经济拮据,吃住条件差,经常一顿饭就对付过去。这时候他的肠胃就埋下隐患了,长大后消化系统总出小毛病。

1920年代初,毛主席投身革命,跑湖南组织工会和农民协会,风里来雨里去,身体负荷直线上升。1927年秋收起义后上井冈山,根据地刚起步,国民党封锁严,粮食短缺到每月分不了几斤米。

部队靠野菜南瓜顶着,盐巴更稀罕,一年到头吃不到正经口盐。医生后来回忆,那段日子营养不良直接导致贫血和维生素缺乏,毛主席的体重一度掉到50公斤出头,免疫力低,容易染上疟疾和感冒。

井冈山冬天冷得钻心,衣服单薄,保暖靠一床破被子,关节和呼吸系统从这儿开始出问题。1928年两军会师,红四军成立,战斗频繁,他不光指挥,还得亲力亲为,睡眠每天不到五小时。这样的节奏,搁谁身上都得留下后遗症。



到1930年代初,苏区反围剿,敌军层层压来,毛主席率队转移,饮食更不规律。瑞金时期,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他当主席,工作量爆棚,文件堆成山,一天抽三包烟提神。

烟瘾这时候就上来了,尼古丁损害血管,早年血管硬化就起步了。1940年代医生王鹤滨在延安给他检查时,发现心肺功能已有轻微衰退,血压偏高,肺部有陈旧性炎症。

这些都是井冈和苏区积累的,身体像一台老机器,被超负荷运转,零件开始松动。说白了,早年那点底子,本来就不厚实,革命一搅和,就更薄了。要论长寿条件,这时候已经打折扣。

再往后,长征前夕,中央红军在江西根据地坚持,敌我力量悬殊,毛主席的作息彻底乱套。白天开会研究战略,晚上写文章,睡眠碎片化。营养上,米面换成玉米糊,纤维多但易便秘,这毛病后来成了老大难。

1934年长征开始,队伍翻雪山过草地,缺氧缺粮,毛主席几次发高烧,疟疾复发,体重又瘦一圈。过草地时,水土不服,拉肚子拉到脱水,电解质失衡。

医生统计,那段路程平均每天行军百里,热量摄入不到2000卡,身体蛋白质流失严重。1936年长征结束,三大主力会师,毛主席的身体报告显示,肝肾功能轻损,心脏负荷过重。



转战陕北的劳累加码与健康警钟

长征胜利,红军到陕北,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安顿下来,抗日战争拉开帷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合作,他忙着统战和整风,工作强度不减反增。窑洞生活简陋,通风差,冬天烟火熏眼,夏天灰尘呛肺,呼吸道问题频发。

王鹤滨那时刚接手保健任务,第一次量血压就发现偏高,劝他少抽烟,他笑笑继续。延安时期,毛主席写《论持久战》,一气呵成,连续几天不睡,咖啡因和尼古丁成标配。饮食还是粗粮,缺油少肉,胆固醇低是低,可维生素D不足,骨密度开始下降。

1940年代,抗日进入相持阶段,毛主席指挥百团大战,情报分析到深夜,睡眠质量差,失眠初现端倪。1942年整风运动,他亲自抓,讲话稿修改几十遍,手稿上烟灰斑斑。医生检查,胃溃疡有苗头,胃酸过多,长期空腹工作加剧。

1945年中共七大,毛主席作报告,声音洪亮,但后台休息时咳嗽不止,肺部积痰。解放战争打响,1946年转战陕北,国民党飞机轰炸,毛主席随军转移,骑马颠簸,腰椎受压,旧伤复发。陕北土窑潮湿,关节炎隐隐作痛,王鹤滨用中药调理,可根治不了。



1947年三五九旅南下后,毛主席在朱家沟指挥,电报雪片飞,眼睛熬红。体重稳定在60公斤,可体脂率低,肌肉流失。医生后来分析,这阶段心血管风险上升,动脉粥样硬化起步。1948年西柏坡,三大战役筹划,毛主席地图前站一宿,腿脚肿胀。

淮海战役胜利,渡江准备,他不顾医生劝阻,亲自审阅渡船图纸。1949年4月渡江,部队推进,他在北京城外迎候,风尘仆仆。建国前夕,身体已透支,血压控制不住,医生开降压药,他偶尔吃点,但工作第一。

这些年,毛主席的健康警钟敲个不停。王鹤滨回忆,延安到西柏坡,检查报告上隐患一堆:肺部有结节影,可能是旧疟疾留下的;肠道菌群失调,便秘反复;烟龄二十年,支气管炎慢性化。

要是按现代标准,早该住院调养了。可革命形势紧,他哪有闲工夫。长寿条件?医生私下嘀咕,基本为零。陕北的苦,成了身体的隐形杀手,埋雷无数。



中南海的夜猫子节奏与旧疾复燃

新中国成立,毛主席进中南海,日子表面稳了,实际担子更重。1950年代,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他白天开会,晚上批文件,作息彻底倒过来。睡眠每天四五个小时,王敏清在1954年接手时,第一件事就是劝他早睡,他摇头说习惯了。

饮食简单,三餐不固定,饿了嚼茶叶顶着,纤维摄入多但不均衡,便秘加重。烟抽到一天三包,牌子不挑,有时农民送的土烟,尼古丁中毒迹象明显。医生测肺活量,下降20%,心率不齐。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毛主席主持八大,讲话两小时,台下掌声中他咳嗽掩饰。1958年大跃进,巡视各地,火车上阅读报告,颠簸加剧腰痛。1960年调整经济,他到河南视察,农村饭菜清淡,可油水少,营养不良旧账翻身。

游泳是唯一运动,1956年首泳长江,游六十四公里,医生担心心肺负荷,他说没事。实际那次后,心电图异常,医生私记:超负荷。1962年七千人大会,他发言直面问题,声音稳,但后台量氧饱和度,低到警戒线。



1964年四届人大当选国家主席,毛主席接证书,手稳如常,可后台血压飙升。王敏清统计,这十年烟灰缸日均一斤,血管壁厚了,血栓风险高。饮食上,他爱吃辣,湖南口味,胃黏膜损伤。补品摆那儿,他不碰,说浪费。

医生分析,长寿秘诀本该规律作息,他偏反其道,生物钟乱套,内分泌紊乱。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后,低烧咳嗽,肺炎疑似,胸透确诊支气管炎。运动神经元萎缩初现,右肢无力,视力模糊。

1972年肺心病发作,休克一次,抢救脱险,水肿消退但消瘦明显。1973年十大出席,腿软气短,医疗组全程监护。1974年白内障手术,左眼恢复一半视力,可右眼重,阅读靠秘书。

这些年,中南海的节奏,像一台永动机,毛主席不歇,身体却在报警。医生王敏清说,不享福是长寿诀,可他的不享福,是把全国事儿揽身上,透支到极限。旧疾复燃,新病上身,心肺肾全线拉警报。搁普通人,60岁就得躺平,他硬扛到83。



王敏清总结,毛主席不具备长寿条件,能到83岁,靠两个优点:意志力强,抵抗感染好。

徐涛医生也提过,毛主席生物钟乱,但精神头儿足,心理调节一流。1976年9月9日逝世,享年82岁,虚岁83。事后医生感慨,身体极限本该早崩,可那股子信念,像隐形支柱,顶住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文史旺旺旺 incentive-icons
文史旺旺旺
把历史变为我们自己的
5798文章数 454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