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如何轻松做到随手拍”短视频技法讲座暨“行走的思政课”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和新京报社资深项目经理陈雪瑶担任主讲嘉宾,中国音乐学院思政部副教授李先灵主持,音乐学院近百名学生参与,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传承抗战精神 激扬青春力量——首都大学生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的进高校系列讲座之一。
![]()
中国音乐学院师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门口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国音学子以视频为媒介,唱响“新音乐”弘扬抗战精神
讲座中,陈雪瑶从思路激发和拍摄技巧两个方面,告诉同学们要打破“拍着玩”的思维,建立“主题创作”的意识。她指出,运镜让画面会说话,构图让画面更有力,景别是讲故事的语法,光线与收音是氛围的魔法。之后,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中国音乐学院校史展厅的实际场景中,陈雪瑶指导同学们化身“参与者”“探索者”“连接者”,充分利用自身的音乐特长,将所学所思所想所悟,用歌声和视频传达出来,在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的同时,开辟音乐传播的新途径。
![]()
陈雪瑶对学生进行“如何轻松做到随手拍”短视频技法指导。新京报记者王慧斐 摄
在参观抗战馆的过程中,李先灵教导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就是我们要弘扬的伟大抗战精神。”返校后,张天彤和李先灵围绕“抗战时期的《山歌社》与《新音乐》”主题,理论联系实际,带领同学们回顾历史,向同学们介绍了抗战时期以李凌为代表的音乐工作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的宝贵贡献,并鼓励新时代国音学子以民歌为载体,传承家国情怀。
![]()
张天彤对学生进行“抗战时期的《山歌社》与《新音乐》”主题授课。受访者供图
![]()
李先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学生进行指导。新京报记者王慧斐 摄
短视频征集即将结束,近期还有2场进高校专场活动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引导首都大学生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抒发爱国情怀、彰显青春活力,“‘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红色行“传承抗战精神 激扬青春力量——首都大学生创意随手拍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于7月启动。目前已收到来自十余所高校的近200部短视频作品,征集将于11月底截止。
为了给首都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视频创作指导,11-12月,主办方将组织4场短视频创作技法讲座高校专场活动,邀请视频领域资深讲师走进高校,与同学们面对面进行交流,为同学们带来切实有效的随手拍理论及实践指导。第一场活动已于10月15日下午在北京城市学院举办,近期还将有2场进高校专场活动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举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