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加速推动河北纺织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跨越,11月12日—13日,由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承办,晋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石家庄分公司、晋州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联合协办的“河北省现代纺织数字化转型技术交流对接活动”,在晋州市举行。本次活动以“数创纺新·智赢未来”为主题,为政企研多方搭建高效对接桥梁。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马越,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为军,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轻工业处处长周晔,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林,河北省纺织与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连红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来自全省各设区市(含定州、辛集市)工信主管部门及雄安新区对口部门负责人、纺织服装重点产业集群代表、龙头企业负责人、数字化技术服务商、科研机构专家及媒体记者等30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政策解读、主旨演讲、技术分享、企业实践、项目签约等多元形式,共探转型路径,共绘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政企协同聚合力 锚定转型新方向
河北是全国纺织服装大省,纺织工业作为全省传统优势产业,拥有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晋州纺织、无极皮革、深泽布艺等特色产业集群星罗棋布,常山纺织、际华3502等龙头企业领跑行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河北纺织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关键时期,亟需以数字技术破解发展瓶颈。
“纺织服装业是晋州的立市产业、支柱产业,全市2300余家纺织服装企业构筑起完整产业链,年生产各类布匹40亿米、服装1.2亿件,是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晋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林介绍,近年来晋州主动拥抱数字变革,培育出一批转型标杆企业。他表示,晋州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强化政策扶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纺织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打造全国纺织数字化转型示范基地。
石家庄市副市长李为军表示,作为新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石家庄素有“纺织城”美誉,纺织工业规模稳居全省首位,拥有全省纺织服装行业仅有的两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近年来,石家庄将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作为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晋州纺织、正定童装等产业集群智能化升级。市政府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纺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巩固“主引擎”地位。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马越在讲话中表示,推动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是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更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省工信厅始终将纺织产业升级作为工作重点,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企业智能改造。本次活动搭建“政策+技术+企业”对接平台,促进技术与需求精准匹配。下一步,省工信厅将紧扣《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目标,从强化政策赋能、搭建服务平台、培育示范标杆三方面发力,重点推动材料与产品高端化跃升、制造全流程智能化升级,引导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微改造”,全力推动河北从“纺织服装大省”向“纺织服装强省”跨越。
专家领航明趋势 解锁升级新密码
行业发展离不开前沿视野引领,产业升级需要创新智慧赋能。本次活动特邀行业专家,围绕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现状、趋势与路径深度解读,为河北纺织企业点亮转型明灯。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晓东以《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概况及几点思考》为题带来主旨演讲。他围绕《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核心内容展开解读,明确到2027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比例需超过70%,将打造15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60个以上标杆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全国纺织产业发展数据,他表示2024年全国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投入同比增长28%,数字化车间普及率较三年前提升40%,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河北在智能设备应用、数据协同共享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杨晓东认为,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需突破三大关键瓶颈:一是从单点智能向全链路协同升级,实现设计、生产、销售数据互联互通;二是强化AI技术在柔性生产中的应用,提升小批量、定制化订单的响应效率;三是构建产业级数字平台,打破企业信息壁垒。针对河北纺织产业特点,他建议重点从四方面发力:一是在产品设计端和终端销售端率先突破,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与柔性生产;二是推动“5G+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三是深化人工智能在疵点检测、智能排产等场景的应用;四是引导中小企业结合自身产业链定位,分阶段开展数字化“微改造”,通过“数字育种”技术交流对接提升转型能力。他特别提到,构建纺织行业大模型、推动“数据+模型”协同将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河北可依托产业集群优势,发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柔性供应链”模式,打造区域级数字化生态体系。
在“数字赋能”技术分享环节,多家服务商带来“接地气、可落地”的实战方案。
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运营总监张桃婧在《AI+3D驱动:纺织服装链路升级》实践分享中介绍,作为“AI+3D”技术领军企业,凌迪科技以自主研发的3D柔性体仿真引擎为核心,构建覆盖服装产业全链路的数字化服务体系,已服务全球超2000家企业。通过针对性解决方案矩阵,其技术可将传统30天的研发周期缩短至3—5天,样衣成本降低85%,样衣采用率提升至60%,还能实现虚拟试衣、个性化定制等新服务。
中国移动河北公司项目经理魏克俭详解《5G—A无源物联网赋能数字化转型》,点明无源物联终端无需电源或电池、靠环境取能的核心优势,成本低且适配绿色低碳,利于大规模部署。该技术已迭代至组网式无源2.0,实现海量标签远距离高效识读,未来3.0将融合5G—A达成全域覆盖,4.0将结合AI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魏克俭重点推介中国移动研发的“中移百灵”系统,作为业界首个组网式无源物联商用产品,覆盖范围广、部署便捷,可无缝升级。配套“中移载物”平台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中移繁星”标签涵盖全品类。在纺织仓储场景中,该技术破解人工盘点效率低、高层货架盘点难的问题,3000平方米仓区十分钟内即可完成无人化盘点,设备故障率降35%、生产效率提升20%,已在晋州纺织企业试点成效显著。
浙江川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启畅以《智缝时代:服装生产新质生产力》为题,分享了《服装生产模板化+自动化+数字化+AI》的融合方案,提出服装生产已进入四者深度融合的智缝时代,这一融合模式构成了产业升级的新质生产力。他重点介绍了川田独有的绝对同步旋转专利技术,该技术让设备运行更安全稳定,避免了传统机头与底座分离驱动可能出现的丢步、断针等问题。以K10、G20机头旋转缝设备为例,其具备360度缝纫不断线、转角尖挺、剪线稳定等优势,能显著提升缝纫精度与效率。
梁启畅表示,传统服装生产面临工序繁琐、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而通过模板化奠定精度基础,结合自动化设备、数字化管理与AI视觉质检技术,可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质量管控精准化。他举例说明,某河北服装企业引入相关方案后,不仅解决了西服生产中关键、高难度工序对工人技能的依赖问题,还实现了近50%主要生产工艺的自动化覆盖,人均产能提升45%,产品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5%,其中西裤专用缝纫设备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西服关键工序效率更是提升1倍,为中小纺织企业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企业实践树标杆 分享转型新经验
数字化转型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效益。活动中,三位河北本土纺织企业代表分享转型故事,用真实数据和实践经验为同行提供借鉴,展现河北纺织企业拥抱变革的决心与成效。
河北奔发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雨洁分享数字化转型成果。企业引入力克裁床、智能吊挂系统等设备,部署MES系统与数字孪生平台,搭建全流程智能化生产体系。转型后成效显著:研发周期从30天大幅缩短,48小时可打样、7天批量交付;样衣成本降低85%,人工减少30%、能耗降15%,次品率低于1%;客户沟通效率提升60%,订单饱和率达100%。员工流失率从10%降至5%,平均薪资增长15%,车间空间利用率提升12%。后续将推进二期工程,打通全链条运输与包装出库环节,持续深化数智化升级。
高邑县得利达纺织副总经理刘辉蝉分享转型经验。企业以“三步走”战略推进智能升级,搭建边缘—云端协同架构,借助AI智控等技术实现显著成效。转型后,关键设备数控化率达98%,人均劳动生产率升至70.5万元/人;产品不良率从10%降至3%,研制周期缩至3个月;吨纱能耗降低5%,年省能源费超300万元。换单时间从45分钟缩至8分钟,设备故障可提前72小时预警。企业计划2027年前推动夜班“黑灯车间”模式,启动5亿元升级基金。刘辉蝉倡导开放合作,“数字化转型不分规模”的观点引发现场共鸣。
河北伟宸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策介绍,公司通过“智能设备+管理系统”双轮驱动转型,成效显著。企业引入了激光开袋机、智能裁剪机等设备,搭配信息化管理系统与智能仓储。激光开袋机使效率提升50%,智能仓储让库容提升3倍,人力节省60%。转型后,交付周期缩短30%,产品合格率升至99%,库存周转率提升25%,生产效率提高40%,人工成本降低20%。同时,车工、管理、维修效率同步提升,为中小服装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方案。
签约落地结硕果 共启合作新征程
交流的最终目的是落地,合作的开启预示着共赢。经过前期深入洽谈与精准对接,活动现场举行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一批数字化转型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为河北纺织产业注入新动能。
本次签约达成两组重要合作:河北奔发制衣有限公司与浙江衣拿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智能吊挂生产设备采购与技术服务合作协议》,衣拿智能将提供全套智能吊挂系统及定制化技术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生产流程全自动化升级;晋州市鹏奥纺织有限公司与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签订《数字化纺纱设备采购与技术服务合作协议》,立达中国将提供国际先进的数字化纺纱设备及全流程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纺纱质量与效率。
活动同步举办数字化技术产品展示对接座谈,浙江凌迪、中国移动、浙江川田等20余家技术服务商现场设展,集中展示了AI+3D设计软件、5G—A无源物联系统、智能缝纫设备等前沿成果,涵盖《实施方案》提出的印染工艺设计、服装个性设计、产品质量溯源等六大应用场景。不少服务商还带来了针对性解决方案,如基于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数字化研发方案,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21—23%、缩短开发周期38%;无源物联与AI结合的门店管理方案,能实现陈列核查、快速结账等功能提升运营效率。现场企业代表与服务商一对一精准对接,据统计,共达成多项意向合作,涉及智能设备采购、数字化平台建设等领域。
数智赋能启新程 纺业发展开新篇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河北纺织企业提供前沿技术思路和实践经验,更搭建了政企研协同合作的长效平台,标志着河北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入规模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展望未来,河北纺织产业将以《纺织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为指引,在各级工信部门指导和行业协会纽带作用下,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人才储备与引进,建立数字化转型培训机制;二是推动龙头企业牵头构建产业级数据平台与行业大模型,带动中小企业开展“微改造”;三是聚焦设计、生产、供应链等关键环节,深化AI、5G—A、无源物联等技术应用,实现“数据+模型”的深度协同。河北纺织企业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推进数字化转型,加速实现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从“制造”向“智造”的跨越,相信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河北纺织产业必将焕发新生机,在“纺织强省”建设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