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生为男儿,又恰好投胎在天子门庭,那么最让人艳羡的身份莫过于被册封为储君了。拥有储君头衔,便意味着虽然暂时只能屈居皇帝之下,但却能够俯视天下众生,而且迟早会坐上那把龙椅。然而,继承人的确立和罢免,往往取决于帝王的一念之间,因此围绕着这个特殊位置,千百年来上演了无数悲喜交加的人间故事。
大汉王朝有两位储君的遭遇特别引人深思,他们前半段的人生经历惊人地相似,但当失去太子身份之后,两个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中一个惨遭逼迫走上绝路,另外一个却子孙昌盛繁荣,甚至到曹丕建立魏朝取代刘汉政权的时候,他的后人依旧能够获得爵位封赏。
![]()
这两个人,一个是西汉景帝刘启的正室所生长子刘荣,另一个则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正室所生长子刘彊。
刘荣和后来的汉武帝刘彻都是景帝的亲生骨肉,刘荣的生母栗姬备受景帝宠幸,按照立嫡立长的传统原则,刘荣在景帝登基第四年(公元前153年)的四月份被正式确立为皇位继承人。
遗憾的是造化弄人,等到了景帝七年(公元前150年)的正月,栗姬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刘荣也随之被降格为临江国的诸侯王。同年四月,汉武帝的生母王夫人升格为皇后,汉武帝随即获封为新的储君。又过了两年光景,刘荣因为占用祭祀先祖的庙地来营造府邸而被召唤到京师长安接受盘查,他百口莫辩无处申冤,最后选择了自我了断。
这就是刘荣一生的大致脉络,18岁那年荣登储君宝座,前途一片光明;21岁那年降为临江王爷,本来还能过个平稳日子,却不懂收敛锋芒;到了23岁那年,被召进长安问罪,最终只能以自杀收场。
历史总是会出现某些惊人的巧合,到了东汉光武朝代,又出现了一位失去太子之位的皇子,他的名字就是刘彊。
一、光武之长子,注定的太子
刘疆算是幸运儿,他是光武帝刘秀的嫡出长子,他的生母郭圣通是光武帝刘秀的第二位正式配偶。更始帝二年(公元24年),刘秀在河北一带征战,为了获得真定王刘杨的军事支持,于是迎娶了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郭圣通的家庭背景相当显赫,她母亲来自真定王室血统,父亲郭昌则是当地的豪门望族。从这个角度看,刘秀与郭圣通的婚姻完全是一场权力与利益的结合。
值得庆幸的是,刘秀对郭圣通还算疼爱有加,史料记载光武帝对她"有宠"。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登基为帝,将郭圣通封为贵人身份,嫡长子刘疆就在这一年诞生。第二年,刘秀又将郭圣通提升为皇后,刘疆也被封为储君。
从表面来看,因为郭圣通已经生育了皇子,被封为皇后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偏偏就在建武二年(公元26年),郭圣通的舅舅真定王刘杨由于密谋造反而被朝廷处死。这件事情竟然丝毫没有妨碍刘秀大张旗鼓地封赏郭氏母子,除了刘秀基于政治层面的盘算之外,也能够看出刘秀对郭氏和嫡长子刘疆确实是相当重视的。
![]()
刘秀为人宽厚仁德,并没有因为真定王密谋造反就迁怒于郭氏母子,依然给刘疆选派了众多优秀的大臣,对他悉心培养。甚至当大臣申屠刚上书建议让储君刘疆搬迁到东宫居住的时候,刘秀仍然舍不得放手,而是把他安置在皇宫内院方便亲自指导。
刘疆的好运气一路持续到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在此之前,他一直都是所有人眼中毋庸置疑的未来君主。从这一年开始,他的母亲郭圣通"以宠稍衰,数怀怨"。到了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郭圣通被罢免了皇后职位,改封为中山王太后。
![]()
二、主动请辞,免于被动
令人玩味的是,郭圣通虽然丢掉了皇后的位子,但储君的位置却一直没有变动。这种状况让刘疆感到极度的不安和焦虑。根据记载,他"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
![]()
从上面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刘彊对自己恐怕保不住储君地位这件事有着十分清醒的判断。按照春秋大义的说法,母亲地位高了儿子跟着沾光,儿子地位高了母亲也跟着受益。既然母亲郭圣通已经被废黜了皇后身份,那么他这个储君的位置被一起撸掉也是迟早的事情。假如自己一直拖着不主动提出辞去储君之位,等到朝堂上的大臣们主动提起这件事,到那个时候可就不仅仅是丢掉一个位置那么简单了。更重要的是,皇后和储君这两个空出来的位置,父亲刘秀早已经有了心仪的人选,那就是阴丽华和日后的明帝刘庄。
储君刘彊主动请求辞职的举动帮刘秀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难题,皇后确实有错,但是储君并没有犯任何过错,总不能因为皇后犯错就连带着废掉储君吧!储君主动请辞正好化解了这样一个两难的局面。但是,储君的请辞行为又给刘秀制造了另一个麻烦,他没有办法直接同意废掉储君之位,毕竟储君确实是清白无辜的,于是刘秀和刘彊父子俩只好开始在王公大臣们面前上演"表演秀"。
![]()
父子两人,一个递交奏章请求辞去储君身份,另一个坚决不予批准,就这样你来我往持续了将近两年时间。等到最后,刘秀觉得火候也差不多了,大笔一挥,这才同意了儿子的请求。到了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刘彊被改封为东海王,但一直没有被允许离开洛阳。同一年,刘庄被确立为新的储君。一直到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刘彊才获得批准前往封地就国。
![]()
三、离开京城,做一个闲散王爷
离开了京师的刘彊这才真正能够放下心来安稳过日子,摆脱了父亲的掌控,也摆脱了兄弟刘庄的监视,他这才真真正正地当上了一个无忧无虑的闲散王爷。
![]()
因为刘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朝廷给予他的待遇相当优厚,"赐虎贲旄头,宫殿设钟虡之县,拟于乘舆"。在他的封地境内,西汉时期鲁恭王修建的灵光殿还完好保存着,建筑非常华美壮观,于是刘疆干脆就直接把这里当成了居所,然后上书请求把东海郡的领地归还朝廷。
这一次采用的还是之前的老办法,刘疆"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皇太子固辞"。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帝不许,深嘉叹之,以疆章宣示公卿"。在这件事之后,刘疆就在鲁地长期定居下来,没有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日子过得倒也十分舒心自在。
正因为有这份"恭敬""谦让"的态度,让刘秀对他非常放心,所以在中元元年(公元56年),刘秀举行封禅泰山大典的时候,特意下令召刘疆进京随同前往,之后又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第二年春季,刘秀驾崩之后,刘疆才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国。
刘疆如此识大体、懂进退的表现也让明帝刘庄内心深受触动。永平元年(公元58年),刘疆患病,明帝立即从京师派遣御医前往探视病情,还下达诏令让其他藩王一起前去探望慰问。不光如此,刘疆只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除了儿子继承了爵位之外,连女儿们也都被封为"小国侯"。
![]()
文史君说
刘疆原本是光武帝的嫡出长子,襁褓之中就被册封为储君,是理所当然的未来皇帝继承人,这是他命运的幸运起点。然而,他却因为母亲的缘故成为被废黜的太子,从被立到被废,中间仅仅经过了17年时间。这似乎是他不幸命运的开端。
实际上,和西汉那位被废的太子刘荣相比较,刘疆又算是幸运的了。他虽然从储君的高位跌落成为普通的诸侯王,但由于他为人谦逊恭敬、懂得察言观色把握时机,不仅帮父亲刘秀化解了尴尬的政治困境,也让明帝刘庄非常"省心"放心,保障了东汉初期政权的平稳过渡,也让自己得以当了许多年无忧无虑的闲散王爷。此后,刘疆的子孙后代一直繁衍兴旺,等到曹魏接受禅让取代汉朝的时候,仍然被封为崇德侯。所以说,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又有谁能够说得明白呢。
参考资料
范晔:《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
范晔:《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AI生成,仅供展示和参考,请注意区分!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