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
2025新质汽车发展峰会暨第十一届中国汽车“金轱辘奖”颁奖盛典即将于11月20日举办!()
![]()
严苛的法律法规,对驾乘人员和路上行人都更有安全保障。
撰文丨MANGO
责编丨DAN
设计丨PinZow
汽车失控、电池起火、辅助驾驶脱手、开车看视频、汽车门把手打不开……近几年汽车安全问题频发,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事实上,汽车安全不容忽视,据轱辘哥了解,已有相关部门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社会征求意见稿,其中部分新规定或将影响车企造车、消费者购车,值得关注!
1
百公里加速不少于5秒?大马力车消失?
新规中最受关注的一条是: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0-100km/h)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
消息一出,不少网友将其解读为,新车百公里加速都不得低于5秒,那些3秒级、2秒级性能车未来都将销声匿迹。不过,轱辘哥发现意见征求稿中所提到的是“启动后的默认模式”,也就说部分车型启动后可以打开运动模式/性能模式/赛道模式等,解锁更强的动力输出。所以,性能控不用过于担心,未来仍有机会买到更运动的新车。
![]()
而相关部门之所以会限制汽车的动力输出,预计与近几年“唯速度论”的造车风潮有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大马力”不再是性能车的专属,零百加速2秒级也成为现实,传统燃油车很难与之媲美。问题在于,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超强的性能并非刚需,过于追求速度的营销错误引导购车方向,并且驾驶员很容易因操作失误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2
中控屏娱乐功能受限制,专心驾驶是基操
除了加速性能受消费者关注外,车内娱乐功能的使用也是新规的重点之一。据了解,新规要求汽车行驶速度超过10km/h时,驾驶人侧显示屏应关闭和禁止开启娱乐影像播放和游戏功能。
![]()
相信对于这一条规定,绝大多数网友都能表示理解。毕竟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普及,智能座舱作为新车的主要卖点,早已改变了人们的用车习惯。现在车内没有几块大屏幕,车机芯片不是8155或其他更强的芯片,都不好意思称自己为智能汽车。
但智能技术普及也埋下了一定安全隐患,有的驾驶员在开车过程中分心使用中控大屏看电影、看剧、玩游戏,没有将全部注意力放在驾驶和观察路况上,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还有的驾驶员养成不好的驾驶习惯,在开车过程中使用手机发信息、刷短视频。轱辘哥认为,通过更为严苛的技术要求,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摇篮之中,对驾驶员、路上行人都更有保障。
3
安全无小事,细节需重视
针对保有量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新规的要求也更为严格。比如新规中要求纯电动汽车、插混汽车监测动力电池工作状态,能实现电池单体异常情况的自动监测、记录和预警,能有明显的信号装置提示车内人员。
![]()
以及针对部分新能源汽车提供的“单踏板”模式,增加了踏板误踩加速抑制功能要求。始于特斯拉的单踏板模式进入中国市场后有些水土不服,不少驾驶者在情急之下容易把油门当刹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单踏板强动能回收节约能耗的优势,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众所周知,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刹车失灵”事件,已重重打击了部分汽车品牌的公信力。
另外,针对部分车主喜欢汽车车窗贴膜也有了更为细致的规定,比如车窗玻璃不能贴镜面反光遮阳膜,前风窗玻璃驾驶人视区和看外后视镜的部分,可见光透射比需要等于或者超过70%。还有非碰撞侧车门需要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车外门把手打开车门等要求。
![]()
智能化、电动化技术的快速普及,为人们的用车生活提升了便利性,带来了很多惊喜。但安全性不能妥协,电池安全、辅助驾驶安全应该得到高度重视,需要严苛的法律法规保障人们的用车安全。打不开的车门、控制不了的车速,都应成为过去式。
而车企在流量时代,需要将焦点放在汽车安全、品质,守住商业道德底线,不能无底线的营销和追逐利润。否则,迟早会被流量反噬。当然,消费者也要遵循实际需求购车,不要盲目的攀比,也不要过分追求“冰箱、彩电、大沙发”和推背感,谨慎选择安全、高品质的汽车。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My车轱辘立场】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