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无锡飘着细雨,55岁的周阿姨攥着刚领到的《养老金核定表》,站在社保经办窗口门口,指尖摩挲着“基本养老金合计”那一栏——三十多年的职场奔波,在这张薄薄的纸页上,终于有了具象的“养老答案”。
今天,我们就跟着周阿姨的养老金单,拆解这份属于普通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密码”。
一、周阿姨的“退休画像”
周阿姨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1970年7月出生,1988年7月进入无锡一家制造企业工作,直到2025年7月满55岁办理正常退休,8月起正式开启养老生活。在她的养老保险“人生账本”里:
• 累计缴费年限:整整33年2个月(从1988年夏天到2021年秋天,工龄几乎贯穿改革开放后无锡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 个人账户储存额:106672.71元(每月工资里扣缴的养老保险+单位划转部分,经年累月复利滚存的“养老小金库”);
• 退休类别:正常退休,养老金从2025年8月开始发放。
![]()
二、养老金“三驾马车”怎么算?
企业职工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每一笔都对应着不同的政策逻辑,我们逐个拆解:
▌1. 基础养老金:养老“基本盘”,人人有份的托底保障
公式:基础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1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2 × 累计缴费年限 × 1%
• 养老金计发基数:无锡2025年采用的标准是8785元/月(每年随当地社平工资调整,反映区域养老待遇水平);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周阿姨历年缴费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比值平均后为0.8054;
• 累计缴费年限:33年2个月,换算成年是33 + 2÷12≈33.17年。
代入计算:8785 ×(1+0.8054)÷2 ×33.17 ×1%
先算(1+0.8054)÷2=0.9027,再乘以33.17得≈30.07,最后30.07×8785≈2630.19元。
这部分是“普惠性”福利——哪怕缴费基数不高,只要年限够长,国家通过“社平工资加权”给所有人兜底,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公平性。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自己存的钱”,按月返本的“储蓄罐”
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 个人账户储存额:周阿姨账户累计106672.71元(包含她33年里每月个人缴8%、单位划转的部分,还计了利息);
• 计发月数:55岁退休对应全国统一标准170个月。
代入计算:106672.71÷170≈627.49元。
这部分完全“对号入座”——年轻时缴费基数高、时间长,账户余额越厚,退休后每月到手的也越多,是实打实的“个人养老储备”。
▌3. 过渡性养老金:历史贡献的“补偿单”
公式:过渡性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参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缴费年限 × 1%
(注:“过渡性养老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转向“统账结合”时,对1995年前无个人账户缴费人群的历史补偿。无锡根据政策,对周阿姨这类“中人”的视同/实际缴费年限予以认定。)
• 参与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缴费年限:7年6个月;
• 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这部分因历史缴费水平较高,核定后为1.2577(指数>1,说明当年缴费工资高于社平,养老金计发更“优厚”)。
代入计算:8785×1.2577×7.5×1%≈822.09元。
三、养老金“全家福”:近4100元的安心
把三部分相加:2630.19 + 627.49 + 822.09 = 4079.77元,核定表最终取整为4079.8元。
周阿姨盯着数字笑了:33年的职场路,每月几十到上千的养老保险缴费,如今变成每月近4100元的稳定现金流。基础养老金托底、个人账户返本、过渡性养老金补历史,三重保障让她对退休生活更有底气——买菜时不用盯着价签纠结,想帮子女带娃时能理直气壮,偶尔去鼋头渚逛逛也不心疼门票钱……
愿我们都能像周阿姨一样,在退休时拿到一份“明明白白、稳稳当当”的养老答卷,把晚年过成从容的散文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