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世界上两位外长在位时间长,王毅位列其中,还有一位是俄罗斯外长

0
分享至

放眼当今世界,有两位外长可以说是“老当益壮”的代表人物—中国的王毅、俄罗斯的拉夫罗夫。两个人都在世界舞台上活跃多年,是外交圈举足轻重的人物。

王毅的名字最为响亮。

2013年,他首次担任外交部长,一干就是整整九年。2023年,他再次回归外长岗位,带领中国外交前行。一般外长干个三五年,就会因为轮换、晋升或政策调整离开岗位,而王毅不仅时间长,还几乎没有脱离过外交一线。他不是坐办公室发指令的那种部长,而是“跑出来的外长”:会议、谈判、协调、出访,亲自上阵。



很多人觉得,王毅最大的特点就是稳。他身上的那种“稳”,不是没有棱角,而是懂得分寸。

他处理中美关系,可以强硬;在中欧事务上,又能温和务实。遇到争议议题,他从不轻易情绪化,而是耐心“磨合”,一寸一寸地往前推。这种稳重,是几十年从科员干到处长、再到外长的职业历练带来的。

要知道,王毅在1982年进入外交部亚洲司,从基层干起,一步步往上走。七年时间,从普通科员到处长,他经历的是中国外交格局从封闭到开放、从防守到进攻的转变。这种长期积累,让他对外交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如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有人说现在做外长像坐过山车,但王毅的稳定履历让中国的外交沟通链条从未中断,这是别的国家外长很难做到的。

说到任职时间最长的外长,那非俄罗斯的谢尔盖·拉夫罗夫莫属。

他从1972年就在斯里兰卡使馆任职,1981年调到联合国常驻代表团,2004年起担任外长,到今天,已经整整21年。

拉夫罗夫的风格,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铁血+幽默”。



他讲话直来直去,不拐弯,有时甚至带着冷幽默式的讽刺,比如记者问到俄罗斯的外交压力时,他会面不改色地回一句:“压力是空气的一部分,我们早就习惯了。”

这句话既有态度,也有分寸。

而他的长期在位,让俄罗斯外交保持了极强的连续性。

在普京执政的二十多年中,拉夫罗夫几乎是唯一一个始终站在外交台前的人。他见证并参与了俄罗斯从西方接触到全面对抗的全过程。他知道每一场谈判的背景、每一份文件的细节,甚至知道对方谈判代表的习惯用语。这种长期积累形成的“外交记忆”,是其他国家短期外长根本无法替代的。

相比之下,欧洲很多国家外长换得太勤。每个新外长上任,都要重新“铺陈”一次文件、重新熟悉一次议题。这样一来,谈判节奏容易断档,战略一致性也被削弱。而拉夫罗夫的存在,就是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一根“铁钉”,钉得深、打得准。

细看这两位外长,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

他们不是靠口号行事的人,而是靠记忆、积累和连续性来构建外交策略的人。



外交其实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很多人只看到外交场上的风光,却忽略了背后的漫长铺垫。

一场谈判的成果,可能是前任十年前播下的种子;一次妥协的形成,可能要跨越几届政府。

所以,一个长期在位的外长,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国家战略记忆的守护者。

在这个意义上,王毅、拉夫罗夫,其实是当今世界“连续性外交”的代表。

他们所在的国家——中国、俄罗斯,也恰恰是这个世界上最强调战略自主、最不愿被外界牵着走的两大力量。外长的稳定,让这两国在国际关系的风浪中更具耐性和韧性。

有人说,当今世界的外交越来越像一场快节奏的游戏——换人频繁、立场摇摆、风格突变。可在这样的时代,能保持稳定、连续和理性的外长,反而成了最稀缺的资源。

真正的外交,不是表演,而是耐力。

当别的国家外长在短短几年内上任、卸任、被遗忘,他们依然在会议桌上,从容地开口、沉稳地落笔。

这份稳,既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国家气度的象征。

也许,这才是一个大国在复杂世界中,最值得珍惜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李昕言温度空间 incentive-icons
李昕言温度空间
用有温度的思想,记录人和事
2378文章数 2679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