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事特储能科技(新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械臂敏捷作业。刘茜 摄
近年来,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锚定“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大目标,通过紧扣产业特色、强化项目支撑、深耕科技创新三大路径,在延链补链强链中持续突破,让产业升级“加速度”成为园区发展的鲜明底色。
11月6日,笔者来到易事特储能科技(新疆)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新质”活力扑面而来:大型机械列阵整齐,工人紧盯屏幕精准操作,机械臂循着指令敏捷作业;生产线旁,电池模块、连接线、控制器高效协作组装,机械运转的声响此起彼伏;产品区内,充电桩排列整齐,等待调试出厂——这幅产销两旺的场景,正是企业借力园区新质生产力布局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易事特集团瞄准新疆新能源产业潜力,2022年落子昌吉国家高新区,2023年12月企业GW级储能标准化制造基地(一期)建成投产。该基地不仅是易事特集团辐射新疆、青海等国家级新能源基地和千亿级市场的“桥头堡”,还深度参与区域风光储充一体化建设,全程为产业升级注入“储能力量”。
目前,该基地已建成1条储能电池PACK自动化生产线、2条成品组装线及1条电池舱耐久性测试线,在3300平方米空间内实现年产能1.5吉瓦时,产品覆盖磷酸铁锂电池PACK、集装箱、PCS、充电桩等关键设备。“今年订单不断,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员工加班加点保交付。”易事特储能科技(新疆)有限公司测试工程师张辛介绍,自6月中下旬试生产以来,企业已实现产值近亿元。
如果说易事特的“忙碌”是园区在新能源赛道提交的“新质”答卷,那么新疆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东方雨虹)的智造,则演绎着传统产业升级的突破。在该公司生产厂区,发往伊犁的9000平方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正在装车。在沥青卷材生产车间内,随着生产线胎基布预烘加热后匀速进入涂油池,先在正反面覆上沥青“上色”,再经水床降温冷却,3毫米厚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随即成型。“别看它薄,在0.3兆帕压强下也不会透水。”新疆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厂长刘海涛手抚成品介绍,如今产品已覆盖全疆,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屋面、侧墙、地下室等场景,成为业内防水标杆。
新疆东方雨虹的底气,源于母公司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行业实力——作为中国建筑建材领域龙头企业,该公司深耕防水赛道30年,连续15年全国销量领先、获评“全球建筑防水材料销量第一”,还参建过鸟巢、水立方、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新加坡地铁等海内外项目,产品远销150余个国家及地区。此次落子昌吉国家高新区,是企业布局西北、辐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战略选择。“项目6月启动建设,从落地、审批到投产仅用2个月,全程依靠园区开辟绿色通道、全流程跟进服务。”刘海涛感慨道。
当前,新疆东方雨虹一期项目已建成1条年产1500万平方米改性沥青防水卷材、5000吨非固化沥青涂料的生产线,以自动化、智能化保障产品品质;投产至今已实现产值2000万元,预计明年产值将突破2亿元。
“培育新质生产力,既要搭好‘产业舞台’,更要做好‘服务后盾’。”昌吉国家高新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朱丽敏表示,园区正从三方面系统推进,让新质生产力“落地即生长”。
在攻坚关键技术方面,围绕输变电装备、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推进“中压直流电缆”“耐热透明聚酯”等7项自治区重点项目,争取资金3780万元,破解产业升级“卡脖子”问题。在汇聚创新资源方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预计年底高企数量达86家;积极推动14家企业入库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山东大学新疆研究院实体化运行,与易事特、新铝铝业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凝聚创新合力;在优化发展生态方面,制定本级科创政策,构建覆盖企业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的全链条服务体系,确保创新项目“能落地、快成长、早见效”。
如今,昌吉国家高新区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产业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加速跃迁,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刘茜 宋华敏)
来源:昌吉州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