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第17个双11大促,依然处于风口浪尖的时代大变局,流量红利逐渐消散,然而各大电商平台双11战报均显示成交额、订单量及下单用户数出现不同程度增长,部分品类甚至呈现爆发式突围,足以显示中国消费市场依然韧性十足。
作为双11主场的淘宝天猫,旗下淘宝闪购首次参加大促,19958个餐饮品牌、863个非餐品牌的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100%,天猫133家新品牌成交破千万...
这堆飘红数据表明今年双11新的增量源头已经浮出水面,进入“大消费”时代后,今年大促的另一个核心变量,市场给出的答案是AI。
AI重新定义双11玩法
从AI店长生成的500万条经营策略,到AI导购与消费者对答如流,眼下AI不再只是锦上添花,而是驱动双11增长的强劲引擎,推动电商行业向更高效、更精准、更人性化迈进的核心动力。
有人说,今年双11是AI全面融入电商生态的关键节点,承载着不同以往的特殊意义,技术赋能、场景融合开启双11迈向AI+大消费时代的新起点。
艾媒咨询认为消费者对AI电商期待主要集中在购物便利性(67.2%)、个性化服务(63.5%)以及更强的交互社交功能(48.8%)。
就像双11期间挑选商品和各平台比价,对不少人是费时费力的痛点。往年消费者需要提前研究满减规则、计算下单方案、提前订好抢单闹钟,经常忙乎半天还不一定能找到最优解,然而AI能让繁琐选择变成便捷高效的精准匹配,个性化体验让每次消费都会更加贴合需求。
笔者日前想买台笔记本,打开淘宝发现不用再在海量商品中逐页挑选,只需在淘宝AI万能搜、AI帮我挑输入“想买件5000元以内的笔记本电脑”,结果AI在几秒内就生成包含品牌、存储、屏幕、处理器,内存等信息在内的对比表,同时列出具体商品信息,随时可以一键下单,可玩性十足。
![]()
天猫总裁家洛形象解释AI带来的购物变化:当消费者看到一件商品,拍摄商品图片上传之后,AI根据图片进行分析,帮他更有效找到同款。如果留下语音或者长句告知消费需求,AI分析后能够更好地帮他做导购的洞察,如此推荐的商品,会比以往搜索关键词的商品品质要好很多。
购物体验豹变的背后是AI悄然改变“人货场”的基本关系,传统电商模式是“人找货”,消费者通过搜索、浏览来寻找商品,AI实现了“货找人”,甚至演进为“AI懂人又找货”的智能匹配模式,购物体验从千篇一律变成千人千面。此外AI还能实现更低的沟通成本与更快的购买决策,对平台和商家而言则是更高的转化效率与用户留存可能。
眼下各大电商平台通过AI技术和服务赋能,让商家与消费者互动与连接产生新的飞跃,AI 正以肉眼可见方式打通双11各个环节,包括消费者前端的高效AI导购工具、购物决策辅助,商家后台的营销素材生成、用户画像分析等等,解决方案实现一键生成。
比如今年天猫双11首次实现AI全面应用,向用户先后推出6款产品,面向商家AI的触角也伸进了搜索、推荐、客服、美工、经营分析的多个角落。
京东也利用“言犀”AI平台接入客服与供应链;抖音则将“豆包”聊天机器人接入旗下抖音商城、抖音团购,同时用AI改造短视频分发和商品匹配系统。
由此可见,AI不是电商的附加题,而是必答题。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曾表示,“‘好用的AI’是淘宝AI应用的检验标准,希望AI能解决消费痛点,也能让商家获得增长”。
“好用”的背后,是AI对语义的深度解析与商品库的智能重组,淘宝平台通过AI对20亿商品进行更精准理解与组织,实现流量匹配效率双位数增长:包括复杂语义下搜索相关性提升20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10%,商家广告ROI提升12%。
大消费也给品牌带来历史性的机遇。今年三季度淘宝闪购给淘宝带来20%的DAU增长,月活接近10亿创新高,还带来了潜在的1亿电商用户,这些都在双11通过一系列AI举措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长。
![]()
AI变身电商增量密码
今年双11已不是单纯的购物节,更像是整个互联网消费体系的终极韧性大考,以及AI智能大战。
众所周知,传统电商长期面临商品过载、用户需求模糊、推荐精准度不足等老大难。AI则有效将消费者模糊需求转化为结构化筛选条件,显著缩短决策路径,其对电商赋能本质是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来提升市场效率。
不久前沃尔玛宣布与OpenAI实现合作,消费者可以通过ChatGPT直接下单,一键实现AI购物。沃尔玛认为与OpenAI合作可助其更深入了解并预测客户需求,让线上购物更个性化、主动化,而非仅被动响应用户搜索。
《华尔街日报》由此认定“零售平台正在失去线上购物控制权”。
笔者认为,与其说AI抢走零售平台线上控制权,不如说AI加持电商释放的红利不断外溢,不断重塑电商游戏规则。
简而言之,AI对商家来说可有效打破资源壁垒,品牌靠精准投放提升营销 ROI,中小商家不用高薪聘请专业团队,靠免费AI 工具就能做优质素材、精准获客。
![]()
AI从幕后(广告技术)走向台前(零售体验)眼下已是板上钉事实,AI技术不再只是营销噱头,已经打通商家经营、消费者体验、流量匹配等电商全链路环节,成为实实在在的增量新密码。
比如淘宝"猜你喜欢"系统接入的是其自研的“RecGPT”大模型。这款百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能对10万量级的上下文进行总结,理解长达十年的用户信息,全模态认知数亿商品,并结合世界知识进行推理。数据显示,搭载RecGPT的淘宝推荐信息流实现用户点击量增长超16%,用户加购次数和停留时长均提升超5%。
第三方数据机构Statista最新报告显示,去年全球采用AI工具的跨境电商企业,选品成功率平均提升 53%,用户复购率提高 28%,物流周转效率加快了34%。
天猫总裁家洛透露今年双11淘宝天猫平台算力提升40倍,用户行为感知周期从半年延长至10年,可以大幅提升商品推荐的精准度,带动购买效率提升25%。
数据显示,双11期间,天猫AI“智惠引擎”推动品牌下单用户数实现41%的增长,该系统通过智能发放消费券、优化人货匹配等能力,为数十万商家带来经营效率提升,可见AI在电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实现实质性突破。
![]()
AI掀起更深层次商业革命?
今年是业界公认的AI全面融入电商生态关键节点,AI+消费衍生出大量新的应用场景,也让双11大促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商家回归做好产品、服务用户的商业本质,电商行业完成一场静悄悄的价值重构。
摩根士丹利年初预测在这轮AI竞赛中,真正能赢的公司,可以将AI从实验室转向对客户有意义的商业结果。
今年被业界称为“首个AI全面落地的双11”,“最具科技感的双11”,“AI含量最高的双11”等等。作为双11主场的淘宝,正在努力争夺AI电商定义权。
家洛不久前表示商家正迎来AI与大消费的历史性机遇,品牌商家在天猫经营可做到全链路AI化,通过AI技术赋能经营分析、商品运营、素材制作等全链路环节,累计为商家节省成本达数百亿,当前积极运用AI工具的商家已率先获得增长红利。
传统电商模式中,平台主要承担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中介角色。随着AI技术的深入应用,平台正在成为赋能商家智能化运营的服务商,电商竞争的核心从流量争夺转向了体验和生态竞争。
总之,AI重写电商底层逻辑已是不争事实,重塑平台价值链分配,它带来的不仅是一次效率革命,而是一场对整个交易生态的重构,在AI的加持下,未来购物体验将更加个性化、智能化,随之衍生出新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文明,无疑是一场新的商业革命。
头豹研究院日前发布《2025年AI电商行业词条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AI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从239.27亿元增长至504.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0.50%。预计2025年至2029年,市场规模将从638.24亿元增长至1,382.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期达21.32%。
![]()
当前中国AI电商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重构全行业的方法论。正如当年移动互联网、社交、短视频等新兴行业,AI有望彻底改写电商行业的底层逻辑,电商不再仅仅是交易的场域,而是能精准预测、理解并满足每一位个体需求的智能商业体。
AI驱动的电商新时代方兴未艾,竞争格局依然扑朔迷离。明年是双11第18个年头,18岁是一个人走向成年的重要时刻,18岁的双11在AI持续精进下有望更加理性成熟,各种新玩法会更加新鲜酷炫。
届时商家不只是卖货,消费者不只是下单,大家都在体验AI驱动的未来零售刺激与激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