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晓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情义东方”节目主播)
- 采访对象:李宗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2023-2024年度优秀慈善志愿者获得者)
![]()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2023-2024年度优秀慈善志愿者获得者李宗博
情义东方:由您参与公益慈善工作来看,我们上海歌舞团的慈善志愿者活动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历程:一个是2015年,上海歌舞团成立了爱心公益志愿服务队。在2021年,上海歌舞团“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授牌成立。从“爱心公益志愿服务队”到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工作室,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李宗博:2015年,上海歌舞团爱心公益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与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合作共建,至今,歌舞团已连续11年参与长宁特职的爱心志愿服务活动,也由最初的共建活动转向了更有组织性和规范性的公益助学模式。
11年间,我们上海歌舞团每年都会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前往长宁特职,在舞蹈、声乐方面为患有孤独症、唐氏综合症及智力障碍的孩子进行艺术辅导,组织“星星的孩子”爱心课堂,帮助他们增强自信,提升融入社会的信心。11年间,共计选派声乐演员、舞蹈老师、舞蹈编导等专业骨干超200人次赴长宁特职为该校学生进行艺术辅导,共为学校辅导、演出节目40余个,连续9年荣获长宁特职授予的“金爱心公益组织奖”,30余位志愿者被长宁特职授予“金爱心公益个人”。
我们的志愿者孟雪在长宁特职的辅导中发现俞天立同学的音乐天赋后便精心传授其演唱技巧,助力他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荣获了“全国特殊学校艺术展演启智奖”,并受邀在北京鸟巢举办的慈善公益演唱会上演出。在孟雪的全面帮助下,2017年12月,俞天立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实现了举办“爱让梦想成真——我的未来不是梦·四季倾情音乐会”的梦想。
2020年11月,上海歌舞团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2021年,我们紧紧围绕喜迎建党百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有关要求,在这样一个契机下,2021年3月6日,在宣传系统“文明与文化同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上,上海歌舞团“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授牌成立。2023年12月,长宁特职授予上海歌舞团 “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为学校的“上海市公益助学艺术实践基地”。
情义东方:志愿服务工作室的成立对于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来说,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李宗博:工作室的成立对于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来说,我想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就是让我们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工作室成立后,我们也是在进行各种探索,2022年1月,在宣传部、上海广播电视台和文广演艺集团的指导下,我们“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正式在“上海志愿者网”上进行了注册。每年年初也都会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当年度的志愿服务项目,接受剧团全体员工的积极报名。每次志愿服务项目结束后,也都会第一时间通过这一平台,为参加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记录服务时长。2022年1月至今,工作室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已高达4706小时。
我们工作室现共有成员99人,主要有剧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员志愿者、共青团员志愿者和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广大职工组成。工作室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通过开展“爱心课堂”、“艺术传播”、“文化走下去”等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义东方:我们了解到,2018年至今您先后15次随上海歌舞团志愿者团队赴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慈善志愿服务;2021年至今,和上海歌舞团 “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先后6次远赴丽江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公益助学活动。我们的公益活动是如何从上海辐射到全国其他地区的呢?
李宗博:我们上海歌舞团除了每年会选派优秀业务骨干前往长宁特职,在舞蹈、声乐方面为学校的孩子们进行辅导外,从2015年起,每年的5月、12月,也都会选派志愿者参加长宁特职一年一度的“金职杯”学生技能大赛和“金彩杯”学生艺术展演,借助两项主题活动的平台,向学校师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爱心志愿者展示上海歌舞团在长宁特职的公益助学成果,让特殊孩子在充分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为他们搭建展现自身价值的艺术舞台。
2021年,我们的“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成立后,在上海歌舞团与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多年进行艺术辅导、公益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为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制定了“公益助学全国行”的三年规划。
首先,我们不断拓展上海地区的志愿服务范围。2021年5月、2022年1月,工作室与东方广播中心志愿服务团队携手,选派声乐演员、钢琴老师等专业骨干,分别赴上海市第四聋校和上海市盲童学校,助力“无障碍电影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与聋校和盲童学校的孩子们分享艺术、交流互动,点亮孩子们心中的艺术梦,让特殊孩子在充分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为他们搭建展现自身价值的艺术舞台。
同时,我们还将公益助学活动辐射到了全国范围。在长宁特职的牵线下,我们与丽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党建共建,并把爱心阳光播撒到了彩云之南。2021年至今,工作室选派声乐演员、舞蹈老师、舞蹈编导等专业骨干,先后7次远赴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的丽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公益助学,我本人参与了6次。5年间,志愿者们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共计为学校孩子们辅导声乐节目5个、舞蹈节目5个,演出声乐节目11个,创作、排练了原创舞蹈《跟着红星踏征程》,传承和弘扬丽江人民支持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此外,工作室还在2023年至今,选派舞蹈老师、舞蹈编导等专业骨干,先后3次为来沪的丽江特校老师开设舞蹈课程,进行专项教学。
2023年4月,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在西安演出《朱鹮》的间隙,翻越秦岭来到了1981年7只朱鹮被重新发现的陕西洋县,在洋县特教学校开展公益助学,用歌声和舞蹈为“朱鹮之乡”的孩子们带去了关爱和温暖。
情义东方:歌舞团日常工作很繁忙,又有很多演出任务,您和您的同事们是如何“挤出时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
李宗博:首先,在我们历届团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2015年的爱心公益志愿服务队到2021年的“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建设也越来越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志愿服务,也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一直以来,剧团都会鼓励党员、职工深入基层,扎根群众,投身社会公益,在服务社会中锤炼作风、育德树德,在奉献中体现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2023年4月,工作室的志愿者们在西安演出《朱鹮》之后,就马不停蹄翻越秦岭去到了朱鹮的故乡——陕西洋县,在洋县特教学校开展公益助学。结束后,我们的志愿者们又从洋县辗转大巴、高铁到郑州演出,整个过程非常紧凑。所以,不管演出任务多紧,我们每年都会“挤出时间”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我们的志愿服务一直在路上……当我们的舞蹈演员有演出任务时,声乐演员、舞蹈编导、舞蹈老师们就会主动参加;当声乐演员有演出时,我们的舞蹈演员就会接棒。在我们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模式。
我清楚记得,我们的志愿者王佳俊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次踏进教室后无数双清澈的眼睛望向我。”我们的朱洁静老师在那次陕西洋县的公益助学活动结束后,很感慨地说:“我愿称这些孩子们为‘朱鹮的女儿’,希望可以用艺术来抚慰这些特殊孩子们的心灵,让生命开出灿烂的小花……”她说这一次的相遇,让她永生难忘!
情义东方:您作为一个志愿者,参与公益志愿行动的经历特别丰富。作为一名85后的“沪漂”青年,那你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志愿者工作上呢?
李宗博:首先,我认为,志愿服务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我工作之余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之前的我,更多的是“被动式”参与志愿服务,近几年我都会主动去参加志愿服务。这个转变点发生在2021年的5月,那个时候,我们“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刚成立不久,在一次SMG组织的志愿活动中,我与东方广播中心志愿服务团队去到了上海市第四聋校开展“无障碍电影进校园”志愿服务活动,当时看到聋哑儿童竟然也能通过主持人的解说,无障碍地观看电影,并且能非常好的理解电影的内容,让我非常震撼,也让我看到了志愿服务的更多可能性。
在那之后,我就主动在上海志愿者网搜到了一个“光影之声无障碍电影解说词文字校对”的志愿服务项目,于是,从2022年至今,我就利用休息时间,在这项活动中,先后完成了近20部无障碍电影解说词的文字校对工作,这些经过校对和创作的解说词会由专业朗诵志愿者录制并通过后期合成后传送至全市各社区,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残障青少年观众还原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光影世界。如今,我也坚持了快4年的时间,共计校对应该有超过60万字的内容,虽然有时候会比较累,但每当想到也许在我们国家的某个角落,某个学校的聋哑儿童,正在满心期待地通过主持人的解说,在“观看”或“聆听”一部由我为他们校对字幕的无障碍电影时,所有的疲惫都会烟消云散。
2022年的10月30日,我们在丽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公益助学期间,在当天的活动结束时,丽江特校的孩子们在舞台上为我们的志愿者们赠送他们自己手工编织的花朵,当时的我正站在台下的一个角落用相机想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但我隐隐感觉到自己身后有人在轻轻拉我的衣角,当转过头的时候,发现一位小男孩,他是一位聋哑儿童,当时他手里拿着一朵用毛线编制的花朵,他的眼睛清澈而明亮,害羞的用手语告诉我,这是他送给我的礼物。那一刻我眼角一下就湿润了。
另外,在2024年4月起,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次上海消防博物馆开展的一次馆站联动志愿服务活动,随后便正式加入了上海消防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如今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去到位于长宁区中山西路229号的上海消防博物馆,穿上志愿者马甲,开启场馆服务及部分讲解工作,为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青少年和境内外观众们提供场馆服务、传播消防知识,如今也已经在上海消防博物馆开展了240多个小时的志愿服务。期间,有件事让我记忆非常深刻,今年的1月26日,我清晰记得那是一个周末,当天我在上海消防博物馆开展志愿服务期间,一位老年观众在参观期间突然晕倒,当时情况非常紧急,但我们志愿者团队配合却非常默契,迅速协助场馆启动应急预案,与团队协作开展科学施救,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最终使其转危为安。
所有的这些细节,都让我感觉到,能够以自己的方式传播正能量,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想所有这些发生在我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小故事,已经能替我说明,为什么我会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在志愿者工作上。
情义东方:您除了是一线志愿者,还是“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殊角色?
李宗博:“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这个表述我认为是非常准确的,在我看来,志愿服务,除了要有人策划,还要有人去具体执行、组织和管理。除了刚才我讲到的自己所做的志愿服务外,在上海歌舞团“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中,与我们为孩子们进行艺术辅导的志愿者相比,我做的更多的是需求挖掘、资源衔接、服务保障、影像记录、宣传报道等诸如此类幕后的事情,也用文字和镜头留存下了“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在全国公益助学道路上的一个个感人事迹和温暖瞬间。
在我们的志愿者在给孩子们进行艺术辅导时,他们经常会说:“表现好的小朋友,这位哥哥会帮你们拍好看的照片哦。”而在辅导间隙的休息时间,孩子们也都会围到我身边,很兴奋地看他们在我相机中的样子。所以在“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中,我更想称自己为“志愿者背后的志愿者”或者是“影像记录志愿者”。
情义东方:您对志愿服务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是什么激励着您坚持这份“奉献、热忱、无私”的工作?
李宗博:从2018年至今,我正式以“注册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志愿服务工作,也有8年的时间了。这8年间,有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过很多难忘的瞬间。我清楚的记得,2023年10月23日的下午,当天在丽江特殊教育学校的艺术辅导结束后,我们“爱让梦想成真”志愿服务工作室为志愿者倪燕英精心策划了一场生日惊喜,当孩子们手捧蛋糕、用手语为倪燕英送上生日祝福的那一刻,温暖的画面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那一刻,也让我们相信,爱的传递,永远都是双向奔赴。
我们的志愿者由于要为培智班和听障班的孩子们分别进行声乐、舞蹈辅导,而他们又位于不同的教室,在记录的过程中,为了不遗漏任何瞬间,我就免不了要在教学楼的一楼和五楼、南楼和北楼之间不停奔波,虽然劳累,但当孩子们看到我帮他们记录下的精彩瞬间后,他们会将我团团围绕,或低头害羞、或开心欢呼;当我在镜头中看到孩子们在舞台上汇报演出时展现出的笑容、自信和活力时;当看到自己的镜头里记录下孩子们依依不舍与我们的志愿者拥抱、热泪盈眶的画面时……这所有的一切,都会让我觉得,就算是山高路远的长途跋涉,但看到孩子们眼中的光和脸上的笑,一切都很值得。我们的志愿者们也常说:
“5年了,我们与丽江特校的老师和孩子们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与工作时的默契,我们在给孩子们上课的同时,他们的自强、乐观、善良也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爱能将不幸的大山凿成一块希望的磐石。爱,让梦想成真。”
“5年的时间化作心头的年轮,愿这些熟悉又清澈的笑脸,收藏温暖关爱,在成长的路上悄然绽放,爱无疆,心长系。”
对于孩子们来说,艺术教育就像是一盏明灯,点亮了孩子们的心,让特殊孩子在充分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现自身价值的艺术舞台,看到这群孩子的微笑和对生活的热情,让我深深感觉到,努力生活的样子真的很美,我们更应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情义东方: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未来,这份志愿服务工作又将如何在您工作的团体当中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李宗博:未来,我会继续将志愿服务作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坚持下去,并全力以赴!利用自身的微薄力量,去影响和带动身边更多的朋友和同事参加到志愿服务活动中,用自身的一点微光,去照亮更多孩子们的梦想,因为我坚信“爱”能够让梦想成真!
当然,我也会将自己在开展志愿服务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接触到的一些创新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志愿服务团队的管理模式,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进行转换和创新,让我们在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方面迈上更高的台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