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闻发布会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昭通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0
分享至





11月13日,云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在海埂会堂召开,中共昭通市委、昭通市人民政府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以来

昭通市聚焦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

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

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

走出了一条以产兴城、以城聚人

以人兴业的产城人融合发展新路子

用实干书写了“十四五”时期

高质量发展的“昭通答卷”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昭通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突出抓好在建项目促增长、抓好政策落实保增长、抓好项目储备稳增长“三个增长”,经济发展实现总量快速增长、质量有效提升、位次赶超跨越。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十三五”末的1429.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016.9亿元、年均增长6.9%,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全省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前进1位、列全省第6位。2025年,经济总量预计突破2110亿元,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脱贫成效得到新拓展

昭通把促进群众增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专项行动,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和扶贫资产盘活“两支撑一盘活”,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5年来,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市经济增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连续4年列全省第1位,2023年全国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现场会在昭通召开,推广了昭通经验。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闯出新赛道

昭通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认真落实省委一体推进“三大经济”部署,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实体强产业,着力构建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硅铝、磷基及新能源电池材料、现代服务业“五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3000亿元,今年预计达3500亿元。电、烟、煤“老三样”加快转型,硅、铝、磷“新三样”成形起势,“绿电+先进制造业”开辟了昭通工业经济新赛道。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城乡融合迈出新步伐

昭通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昭通“滇东北城镇群”的发展定位,坚持“做大昭、鲁、大一体化中心城市和镇雄县城,做美金沙江沿岸县城,做优一批城镇”的总体思路,构建起了“以中心城市为辐射带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城镇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中心城市“一城三区”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41%、38%,全市新增经济“百亿”县4个、总量达到9个。“苹果之城·大美昭通”、镇雄“书包上的城镇化”、“金沙江畔·水韵巧家”、“红色扎西·胜利起点”等城市品牌效应持续凸显。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

昭通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绿美昭通”建设,不断筑牢长江上游、赤水河源头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全市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保持在全国前30位,393条河流实现“一江清水出昭通”,赤水河昭通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昭通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央视大型纪录片《绿水青山中国答卷》的城市,成为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典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昭通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根本出发点,深入实施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一老一小”关爱服务等系列三年行动,着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好医院、好阵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461所、新增学位16.7万个。滇东北中心医院和11县(市、区)医共体建成运营,4000余名长期在外就医患者返回昭通治疗。探索建立“受托管护人”机制,建成“一老一小”一体化关爱服务阵地30个,8.6万名留守儿童和3.2万名留守老人实现管护全覆盖,连续3年开展万名留守儿童假期集中托管,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点赞。

着力打造新时代“昭通印象”,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

昭通围绕做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力倡导树立文明、诚信、包容、友善、淳朴、勤劳“六种良好风尚”,“在云南样样好,在昭通越来越好”已成为新时代“昭通印象”的鲜明标识,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向昭通聚集,5年来,累计落地招商引资项目572个、到位市外资金1236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达43.6万个、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2025年到昭通避暑旅居游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昭通成为全国避暑热度上涨最快的城市,跻身云南“四大旅居目的地”。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安昭通形成新格局

昭通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2+5”工作机制,广泛推广昭通首创、原创的“红、黄、绿”精细化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全市命案、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信访总量比“十三五”末分别下降66%、50%、65%、46%,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4年实现“双下降”。认真落实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健全完善雨前查预防、雨中查隐患、雨后查灾情“三查”制度和“县指挥、乡调度、村组织”避险转移指挥调度体系,22起地灾成功避险案例在全国推广,完成地灾避险搬迁2.5万人。


记者:近年来,昭通在围绕“能源强市”建设、推进能源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中共昭通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唐源:

昭通是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2519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215万千瓦。昭通还是有名的“能源宝库”,硅矿储量436亿吨;磷矿储量130亿吨、占全国查明储量的51.48%;水能、页岩气等资源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煤炭储量占全省近2/5,煤层气储量达940亿立方米。

“十四五”以来,昭通紧扣省委“资源经济”战略部署,出台《昭通市打造千亿元级绿色能源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坚持“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电力为主,煤炭、页岩气为辅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累计完成能源固定资产投资超850亿元,规上能源工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28.4%,年均增速超7%,占GDP比重达11.2%。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筑牢基建“基本盘”,能源网络更坚实。“十四五”期间,建成以5座50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10座220千伏变电站为支点、44座110千伏变电站为主体、135座35千伏变电站为补充的网架结构,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川气入昭管道建成投运,中缅油气管道昭通天然气支线全线贯通,全市天然气输送能力超9亿立方米、储气能力突破450万立方米,天然气管网基本成型,油气供应能力有效提升。全市累计建成充电桩2033个、总功率14.9万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近4倍,实现直流快充“乡乡全覆盖”。

二是激活保供“新动能”,能源实力再跃升。坚决扛牢能源保供重任,多项指标全省领先,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昭通贡献。装机规模“节节高”:全市电力装机量占全省的1/5,较“十三五”末增加2/3;新能源装机从45.65万千瓦增至245.15万千瓦,增长4.37倍。发电量“破纪录”:年发电量突破900亿千瓦时大关,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一,较“十三五”末增289亿千瓦时。煤炭“稳兜底”:“十四五”年均产煤1142万吨,较“十三五”增长50%。页岩气“探新局”: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累计产气超9.09亿立方米;大关木杆—寿山区块首井于今年1月试气成功,实现了云南页岩气自主勘探开发零的突破。

三是提升发展“含绿量”,产业融合见实效。坚持以“资源换产业、换技术、换市场”,推动绿色能源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云铝海鑫绿色铝、旗滨光伏玻璃、友升汽车轻量化高性能合金、中晟新材料、盈和磷酸铁锂、云天化聚磷新材等一大批省级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社会用电量突破230亿千瓦时,较“十三五”末增43.7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55.96%,每3度电中就有2.5度是绿电,“绿色动能”持续驱动产业升级。

查看发布会直播实录

来源/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终审/保进 编审/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微昭通 incentive-icons
微昭通
昭通市委宣传部政务号
12964文章数 255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