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李熙临李子楠)为有效防范雨雪冻融区冬春季引发的地质灾害,日前,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云南省雨雪冻融区冬春季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范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省易受雨雪冻融影响诱发地质灾害区域的隐患风险排查与防范工作进行安排,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明确,本次排查于2025年11月至2026年2月在昭通、昆明、曲靖等9个州(市)的31个重点县(市、区)分阶段开展。各地要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原则,强化“隐患点+风险区”点面双控工作,聚焦风险隐患大、人员集中度高、问题突出的重点地段,对区域内人口集中的易崩易滑地段、搬迁安置区开展全覆盖隐患风险排查;聚焦今冬明春重点时段,每轮降雪后开展一次地质灾害隐患动态排查,深入分析“两陡三沟”(即陡坡、陡崖,沟口、沟内、沟边)附近居民点、城镇和山区丘陵区学校、旅游景区景点,以及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公路铁路沿线、江河沿岸、重大工程建设区等重点地区及其周边雨雪冻融条件下的易灾机理、成灾模式、威胁范围等。
在技术方法上,《方案》明确采用综合遥感识别、无人机巡航、专业队伍现场巡查排查、鼓励群众报灾等“人技结合”工作方式组织排查。针对“靴状”地貌山体、煤系地层、红层顺层斜坡及库岸、采矿和重大工程区域出现形变异常的斜坡单元,省级将集中开展一次综合遥感隐患风险更新识别并交由属地复核;针对稳定性差、近期活动迹象明显、近两年监测预警设备出现过红色预警、受雨雪冻融或切坡建房扰动较大为主要影响因素的隐患风险及人力难以到达的高陡斜坡、山脊等区域,支持借助无人机航测、三维激光雷达扫描等技术手段,开展山体高位、隐蔽性强的风险隐患动态监测识别。同时,各地要依托驻县联乡技术支撑队伍开展常态化巡排查和专项巡排查,特别是在每轮强降雨(雪)后和持续多日降雨(雪)时加强动态排查;因地制宜积极鼓励奖励群众报灾行为,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逐一复核收到的线索。
为强化监测预警与协同防范,《方案》要求各地持续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优化预警模型和阈值,确保监测设备正常运行、预警信息有效处置;充分调动群测群防监测员(网格员)做好在册隐患点和风险区的巡查监测,落实人防措施;严格按照“即查即用、一日一移交”原则,将排查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上报,科学制定“两卡一预案”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稳妥有序组织实施风险管控;加强自然资源、应急、交通、水利、住建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指导和监督项目业主落实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防范措施,共同筑牢冬春地质灾害防治安全屏障。
《方案》还对排查记录、监测预警、避险通知、信息报告、经费预算等进行了规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