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点,老杨像往常一样拎着菜篮去市场,可刚走几步就被一阵隐隐作痛的腹部不适拖慢了脚步。
他下意识以为是普通的“肠胃不好”,顶多吃点消炎药就能熬过去。身边的邻居大妈劝他去医院看看,老杨仍觉得无所谓:“大不了再拖一拖,哪有那么多大病?”
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不以为意的一年,让他从本来可以轻松治愈的早期肠癌,生生拖成了晚期肠癌,原本圆满的一家人突然陷入莫大的阴霾。
很多人都像老杨这样,对肠道异常症状习以为常,总觉得不是大事。可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结直肠癌患者约有56万人,其中超过60%的患者初诊就是中晚期。
为什么这么多肠癌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我们对肠癌的哪些误区和侥幸,正悄悄威胁着自己的健康?当身体出现哪些“不适信号”时,真的不能再拖了?
好多中老年朋友常常发现自己腹胀、食欲减退、排便习惯改变后,往往归咎为“肠胃炎”或“痔疮”,忍一忍就过了。但事实上,早期肠癌并不是无声无息,而是有着一连串“不寻常”的信号。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专家分析,早期大肠癌的首发症状很多时候就是大便性状变化、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大便带血或颜色发黑、腹部持续胀痛感,这些表现即使短期内轻微反复发生,都不能掉以轻心。
大肠癌有一个变化特点黏膜由正常到瘤变一般需五到十年,但一旦进入恶性进展期,发展为晚期,速度可能在一年内骤然加快。相关研究表明,如果肿瘤突破肠壁、淋巴结转移,五年生存率会从早期的90%+断崖式下跌到不足15%。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近期大便带黏液、里急后重(下腹坠胀感)、消瘦乏力、贫血或皮肤发黄,或者如老杨一样莫名腹痛,千万别自我安慰“一时没事”,特别是超过2周以上反复发作,必须尽快前往消化内科筛查。
为什么在肠癌筛查和治疗上,医生反复强调“早发现,早治疗”?这不仅仅是因为早期肠癌治愈率极高,更因为一旦发展为晚期,治疗选择极为有限。
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23年临床研究,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标准微创手术后,5年内无肿瘤复发率高达92%。而晚期患者(III、IV期),除手术外常需合并多线化疗+靶向药物,治疗过程痛苦、费用极高,五年总生存率仅剩11%-13%。
![]()
不仅如此,许多中晚期肠癌患者会因为肠梗阻、肝转移、腹膜种植等严重并发症折磨,大大影响生活质量。
在肿瘤进展期,3个月内体重下降超5公斤、持续贫血、乏力,甚至出现黄疸、转移性腹痛,这些信号一旦出现,往往提示肿瘤已经超越初始肠壁,进入更广泛的扩散阶段。
很多家庭因此陷入心理与经济上的双重危机。实际案例显示,晚期结直肠癌单次治疗费用可高达10万-30万元不等,且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家庭负担巨大。而这些痛苦,往往只因早期那一次“小症状”选择了拖延。
其实,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并不难。只要做到主动体检加科学生活习惯,大部分肠癌都是可防可控的。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建议膳食以高纤维(如全谷物、新鲜蔬果)、低脂肪、低红肉高白肉为主,降低动物油和加工肉制品摄入,可将罹患肠癌风险下降约30%。
![]()
定期体检,早做肠镜检查。中国肠道肿瘤筛查指南建议:40岁后具备家族史或反复肠道不适者应每3-5年做一次肠镜。肠镜不仅能发现早期癌变,还能一次性切除息肉(80%肠癌由息肉恶变)。
警惕信号,及时就医。出现大便潜血阳性、排便习惯变化、原因不明贫血等症状时,别再拖延观望,应第一时间预约消化专科。
积极锻炼,戒烟限酒。研究显示中等强度运动(如每日快走30-60分钟)可显著降低肠癌发病风险近40%。长期吸烟、饮酒是肠癌高危因素,建议主动远离。
![]()
家族遗传人群,更需重视。直系亲属有肠癌病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倾向者,应主动接受早筛+专业咨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