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屠我30万同胞就不怕报应?冈村宁次回9个字,蒋介石脸色大变

分享至

1945年秋,南京。

在一场决定命运的秘密会面中,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正审视着他最大的敌人——日本战犯冈村宁次。

空气中弥漫着胜利的冷冽与三十万亡魂的沉重。

面对蒋介石雷霆万钧的质问:“屠杀我三十万同胞,你就不怕报应吗?!”

战败的冈村宁次没有忏悔,也没有辩解。

他只是缓缓抬起头,平静地吐出九个字。

就是这九个字,瞬间让胜利者的滔天怒火化为冰冷的恐惧,脸色惨白如纸。

他究竟说了什么?



01

一九四五年的秋天,南京的风,似乎总也吹不散那股弥漫在城市骨子里的血腥与哀愁。

这座承载了六朝荣辱的古老都城,刚刚从一场长达八年的、仿佛永无止境的噩梦中挣扎着醒来。

胜利的旗帜,确确实实地插上了总统府的顶楼。

那抹红色在灰败的天空下,显得格外鲜艳,也格外孤独。

它迎风招展,却无法驱散笼罩在金陵城上空那层厚重的、由无数冤魂织就的阴云。

断壁残垣,是这座城市最触目惊心的伤疤。

它们在秋日苍白无力的斜阳下,投下长长的、犬牙交错的破碎影子。

每一片焦黑的瓦砾之下,仿佛都还埋藏着一个不屈的灵魂在低声悲鸣。

盛大的受降仪式,那万众瞩目的喧嚣,已经如同潮水般退去。

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里。

那是一种劫后余生的、近乎虚脱的狂喜。

那是一种痛失家园与亲人的、深入骨髓的悲恸。

那也是一种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土和未卜前途的、深沉的茫然。

就在这样一座刚刚被冠以“光复”之名,血迹却尚未干透的城市里,一场不为外界所知的秘密会面,正在悄然进行。

地点,是原“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内一间被临时征用的西式会客厅。

选择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一种属于胜利者的姿态。

厚重到近乎压抑的深红色天鹅绒窗帘,严丝合缝地遮蔽了外界的一切视线。

它也隔绝了街道上那些从狂喜慢慢沉淀为疲惫的、零星的欢呼与哭泣。

房间里,没有打开主灯,只在角落的边桌上,点了一盏光线昏黄的台灯。

微弱的光线,努力地驱赶着满室的阴暗,却只能勉强勾勒出两个正在无声对峙的身影。

一个,是蒋介石。

他身上穿着那套为受降仪式特意准备的特级上将大礼服,肩上代表着无上权力的勋章,在微光中一闪一闪,反射着冷硬的光。

作为四万万在战火中挣扎的同胞名义上的领袖,作为同盟国承认的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他此刻正无可争议地,站在了个人权力和声望的巅峰。

他的面容一如既往地清癯,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坚毅。

他的腰板,即便是在落座时,也挺得笔直,仿佛一柄永远不会弯折的利剑。

可若仔细看去,便能发现他那双深邃得如同古井的眼眸里,交织着太多复杂的东西。

有胜利者的威严,有审判者的冷酷,但更多的,是八年抗战熬出来的、那股深入骨髓的疲惫,以及一种被巧妙掩饰起来的、对未来的忧虑。

八年浴血,山河破碎,耗尽了他和这个国家太多的心血与元气。

他的目光,像一把手术刀,冷静而锐利地,落在对面那个人的身上。

房间的另一端,是冈村宁次。

这个名字,在过去的数年里,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意味着恐惧、仇恨与杀戮。

曾经不可一世、执掌百万侵华日军生杀大权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如今,只是一个等待未知命运裁决的战犯。

他已经换下了那身缀满了勋章、象征着侵略与权力的将官服,只穿着一套灰色的、质地粗劣的囚服。

这身衣服套在他瘦小的身躯上,显得空空荡荡。

他整个人都像是被战争的烈火烧干了,身形枯槁,面容憔悴,像一棵被雷电劈中后、只剩下躯壳的朽木。

他只是低着头,沉默地,如同一尊石像般站在房间的中央。

双手交叠在身前,仿佛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感知。

那是一种彻底的、属于战败者的、被剥夺了一切尊严与力量的沉寂。

蒋介石拉开办公桌后那张沉重的红木椅子,坐了下来。

椅子腿与地板摩擦,发出一声轻微而刺耳的“嘎吱”声,在这死寂的房间里被无限放大。

他没有立刻开口。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冈村宁次,看着这个他名义上的“手下败将”。

这是一种无声的审判,一种精神上的凌迟。

他要让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军阀,在绝对的沉默中,感受到自己从权力的顶峰坠落深渊的全部过程。



时间,在令人窒息的安静中,一分一秒地流逝,缓慢得如同在浓稠的糖浆里游泳。

墙上那台老式摆钟沉闷的滴答声,成为了房间里唯一的声响。

它像是在为一段血腥、黑暗的历史,不带任何感情地读秒。

终于,在冈村宁次的额角渗出第一颗汗珠的时候,蒋介石开口了。

他的声音很平缓,甚至带着一丝刻意营造的、居高临下的宽容。

“从‘九一八’算起,到今天,整整十四年。”

他用一种陈述历史的口吻,拉开了这场审判的序幕。

“你们的铁蹄,踏遍了我们大半个中国,从最北的黑龙江,到最南的镇南关。”

“白山黑水,黄河长江,无处不是你们的兵锋所指。”

冈村宁次的肩膀,在那一瞬间,微不可查地抽动了一下。

他依旧死死地低着头,仿佛想把自己的脸,埋进胸膛里。

“你们烧毁了我们的城市,摧毁了我们的村庄。”

“你们掠夺了我们的财富,霸占了我们的资源。”

“你们奴役了我们的人民,玷污了我们的文化。”

蒋介石的声音,依旧平稳,像一个冷漠的史官,在宣读一份早已写就的卷宗。

可每一个字,都带着数千万冤魂的重量,狠狠地砸在冈村宁次的心上。

“根据我们目前非常不完全的统计,在这场战争中,我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了三千五百万人。”

他说出这个天文数字的时候,端起了桌上那杯早已凉透的茶。

他想喝一口,来润湿一下自己干涩的喉咙。

可他的手,却在半空中,出现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停顿。

杯中的茶水,泛起了一圈细微的波纹,暴露了他内心绝不平静的波澜。

三千五百万,这不是一个数字。

这是三千五百万个曾经鲜活的生命,三千五百万个破碎的家庭。

冈村宁次仿佛一尊没有听觉的石像,对这个足以让任何有良知的人灵魂颤抖的数字,毫无反应。

蒋介石的眉头,不自觉地,紧紧地锁了起来。

他原本的设想,正在偏离轨道。

他以为,在绝对的、无可辩驳的失败面前,在这个曾经象征着他无上权力的房间里,这个昔日的对手,至少会流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悔恨,或是恐惧。

但他什么也没有看到。

他只看到了麻木。

一种令人作呕的、死灰般的麻木。

或者说,是隐藏在麻木之下的,那种属于军国主义者的、最后的顽抗与不屑。

这种无声的顽抗,像一根看不见的、淬了毒的芒刺,深深地扎进了蒋介石的心里。

他“砰”地一声,将茶杯重重地顿在桌上。

茶水溅出,在他的手边,留下了一小滩褐色的水渍。

他的身体,微微向前倾,整个人的气场,瞬间由刚才的“史官”,转变成了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冈村将军!”

他刻意加重了“将军”这个词的读音,充满了浓重的讥讽意味。

“作为日本在中国战场的最高指挥官,对于这一切,对于这数千万人的血海深仇,你难道,就真的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他的语气,已经不再平缓,而是带上了一股逼人的、刀锋般的冷意。

这一次,冈村宁次终于有了反应。

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抬起了那颗仿佛有千斤重的头。

那张枯槁的、布满了老人斑的脸上,一双眼睛却异常地平静,甚至可以说是空洞。

平静得,有些可怕。

他隔着一张宽大的办公桌,看着蒋介石,嘴唇蠕动了几下,发出了进入这个房间后的第一句话。

声音沙哑干涩,像是两块砂纸在互相摩擦。

“成王败寇,无话可说。”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像是一块巨大而坚硬的石头,狠狠地,堵住了蒋介石所有后续的、滔滔不绝的质问。

蒋介石的脸色,在那一瞬间,阴沉得几乎要滴下水来。

“成王败寇?”

他几乎是咬着牙,重复着这四个字,每一个字的尾音都拖得长长的,充满了无穷的愤怒与嘲弄。

“好一个成王败寇!”

“在你的眼睛里,在我们牺牲了数千万同胞、打残了整个国家之后,这一切,就只是一场赌上国运的胜负游戏吗?”

他的声音,已经无法再保持冷静,开始控制不住地节节拔高。

“不。”

冈村宁次居然开口否定了。

这出乎了蒋介石的预料。

“这不是游戏。”

冈村宁次的声音依旧沙哑,但多了一丝异样的清晰。

“这是一场战争。”

“战争,本身就会有伤亡,这是无法避免的定律。”

他的回答,冷静到了冷酷,理智到了残忍。

“伤亡?定律?”

蒋介石像是听到了这个世界上最荒谬、最无耻的笑话。

他怒极反笑,笑声干涩而短促,在压抑的房间里显得格外刺耳。

“说得多么轻巧!多么理所当然!”

他的情绪,像是被扔进了一颗火星的火药桶,开始剧烈地升腾,即将迎来彻底的爆发。

他不再去历数那些宽泛的、可以被称之为“罪行”的条目。

他也不再去谈论那些冰冷的、可以被称之为“统计”的数字。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这间屋子厚重的墙壁,穿透了南京这座城市如今还算平静的表象,直直地望向了八年前那个人间地狱。

02

“冈村宁次,你给我听清楚了。”

蒋介石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你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它的名字,叫做南京!”

“八年前,你的同僚,你的部下,你所代表的那个国家,在这里,对我手无寸铁的平民,对我放下武器的士兵,犯下了何等罄竹难书、人神共愤的罪行!”

他的声音,不受控制地开始剧烈颤抖。

那不是因为恐惧,更不是因为软弱。

那是因为压抑了太久的、一个国家领袖所背负的、关于整个民族最深重伤疤的愤怒与悲伤。

“长江的水,被我三十万同胞的鲜血,染成了红色!”

“就在离这里不远的扬子江边,尸体堆积如山,堵塞了江道!”

“你们的士兵,用机枪成片成片地扫射那些已经放下武器的战俘!”

“你们甚至把他们当做练习刺杀的活靶子,美其名曰‘试胆’!”

“你们肆无忌惮地追逐、奸淫、虐杀我们的妇女,上至白发苍苍的老妪,下至尚在襁褓的女婴,你们一个都不放过!”

“你们把我们的孩子,那些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笑着抛向空中,然后用雪亮的刺刀,在下面接住,以此为乐!”

“你们甚至恬不知耻地,在报纸上公开举行杀人比赛,看谁能先用军刀砍下一百个中国人的头颅!”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烧红了的子弹,狠狠地射向冈村宁次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心理防线。

每一个词,都像是一把生了锈的钝刀,在蒋介石自己的心上,来来回回地切割着,划开一道道早已结痂、此刻却再度鲜血淋漓的伤口。

冈村宁次的身体,终于出现了一丝肉眼可见的僵硬。

他的呼吸,似乎也变得比刚才粗重了一些。

那双交叠在身前的手,指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微微泛白。

但他的脸上,他的那双眼睛里,依旧是那副死水一般的平静。

蒋介石死死地盯着他,像一头即将扑杀猎物的猎鹰,试图从他的脸上,从他的眼睛里,找到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

一丝愧疚。

一丝恐惧。

一丝属于人类最基本的良知。

但他彻底失败了。

冈村宁次的沉默,像是一堵由最坚硬的花岗岩砌成的、密不透风的墙,将一切道义的、情感的、人性的指控,全部都隔绝在了外面。



在蒋介石看来,这已经不是顽抗。

这是挑衅。

这是一种来自战败者的、对胜利者最无声、也最极致的蔑视。

国仇家恨,民族大义,个人的荣辱,战争的创伤,在这一刻,如同决堤的洪水,全部涌上了蒋介石的心头。

他作为这个国家的领袖,有责任,有义务,为那三十万屈死的冤魂,为那三千五百万受难的同胞,讨要一个最基本的说法。

“砰!”

他猛地一拍桌子,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桌上的那杯残茶,被整个震翻在地,发出一声清脆的碎裂声。

他整个人从椅子上“霍”地站了起来,身体因为极致的愤怒而微微地、无法抑制地颤抖。

他绕过那张宽大的红木办公桌,一步,一步地,向着冈村宁次逼近。

他脚上的长筒皮靴,踩在光洁的木地板上,发出沉重而富有节奏的“咯噔、咯噔”声。

这声音,仿佛不是踏在地上,而是踏在房间里每一个人的心脏上。

他一直走到冈村宁次的面前,停下脚步。

两人之间的距离,已经不足一臂。

蒋介石可以清晰地看到对方眼中那些浑浊的血丝,可以闻到他身上那股属于囚徒的、混合着汗味和霉味的复杂气味。

他居高临下地俯视着这个比自己矮了半个头的、干瘦的日本人。

他胸中积郁了整整八年的雷霆之怒,在这一刻,如同火山一样,彻底地、毫无保留地爆发了。

他几乎是咆哮着,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问出了那个压抑了整整八年,也是他今天举行这场秘密会面的最终目的。

那个替三十万南京冤魂,替四万万受难同胞,替整个伤痕累累的中华民族发出的、最沉痛的灵魂拷问。

“屠杀我三十万手无寸铁的同胞,你难道,就真的,不怕报应吗?!”

这声凝聚了无尽愤怒与悲痛的怒吼,在密闭的房间里来回冲撞、回荡,带着雷霆万钧之势,仿佛要将这屋顶都掀翻。

空气,仿佛都被这声怒吼给彻底震碎了。

时间,在这一瞬间,完完全全地定格了。

站在墙角的几名随从,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震惊。

他们跟随蒋介石多年,还从未见过他如此地、彻底地失态。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最强的探照灯一样,死死地聚焦在那个瘦小的、仿佛随时会被这股怒火吞噬的冈村宁次的身上。

他们在等待。

等待着他的回答。

是会惊慌失措地狡辩,把责任推给下属或是时局?

是会声泪俱下地忏悔,跪下来祈求宽恕?

还是会歇斯底里地顽抗到底,展现一个所谓“武士”的最后疯狂?

冈村宁次,这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刽子手,这个让整个民族切齿痛恨的甲级战犯,他会如何回应这来自胜利者的、来自整个民族的、终极的审判?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超出了在场所有人的预料。

冈村宁次没有表现出任何激烈的情绪。

没有惊慌,没有愤怒,更没有忏悔。

他只是非常缓慢地,非常艰难地,抬起了那颗一直深深低着的头。

他的脖子,像是早已生了锈的机械零件,在转动时,甚至发出了一声轻微的、令人牙酸的“咔咔”声。

他终于,正视了蒋介石的眼睛。

在那双因为咆哮而布满血丝的、燃烧着熊熊怒火的眼睛的注视下。



冈村宁次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没有恐惧,没有悔恨,没有愤怒。

什么都没有。

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如同古井般的死寂。

然后,就在这片令人心悸的死寂之中,忽然,非常突兀地,泛起了一丝极其诡异的波澜。

那不是怜悯,却比怜悯更令人感到屈辱。

那不是嘲讽,却比最恶毒的嘲讽更加伤人。

那是一种,仿佛一个早已洞悉了一切结局的棋手,在静静地看着一个刚刚走进棋局、还对未来充满幻想的新手的眼神。

他干裂的、毫无血色的嘴唇,微微启动了。

他看着蒋介石那张因为极致愤怒而有些扭曲的脸,无比平静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缓慢地,吐出了九个字: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