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最近怎么总喊胃疼?”在饭桌上,61岁的李大爷刚刚把第二杯白酒喝下肚,突然觉得胃部隐隐作痛。
他苦笑着拍了拍肚子:“这几天老毛病又犯了,喝点酒应该没事。”饭搭子们七嘴八舌地劝他戒酒,但大爷总觉得,自己酒量一直不错,哪里能出大问题?
谁知当晚胃痛越发明显,疼得他一夜没睡。第二天,老伴坚持陪他去了医院。医生听完描述后,眉头一皱:“长期喝酒的人,如果身体这四处经常莫名其妙地疼,真要警惕癌症风险,尤其是消化系统和肝脏!”李大爷愣住了,难道平时喜欢的小酒,竟然把自己推向了危险?
![]()
很多人以为:“喝点酒,活血化瘀,只要别醉就没事。”但医学界的共识却是,无论多少酒精摄入,都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概率,甚至小剂量也逃不过诱发风险。
你知道吗?全球每年酒精相关癌症发病例已超过74万,尤其中老年男性比例高企。被忽视的“身体4处疼痛”,其实给出了严重信号,只是太多人一再错过。今天,我们就系统拆解“爱喝酒的人,如何科学识别身体警报,并减少癌症威胁”。
很多人问,到底喝酒有多伤?权威共识给出明确答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酒精确认为一类致癌物,意味着它和烟草、石棉同属于最高致癌等级。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指出:我国每年因酒精相关癌症死亡人数近20万,在所有癌症负担中不容小觑。
那么,酒精是如何诱发多种癌症的?医学研究发现,酒精在肝脏内代谢后,会产生乙醛,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乙醛不仅伤害DNA,还能诱导细胞突变,诱发肝癌、食管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
一份覆盖20万人、历时10年的研究显示,日均饮酒超过25克(相当于约2两白酒),患消化道癌症的风险翻倍,如果本身存在肝功能异常或嗜酒家族史,风险甚至攀升至3倍以上!
更值得警惕的是,酒精与肝癌关系尤其密切。哈佛医学院一项分析总结:“无论红酒、啤酒还是白酒,长期饮用都显著提高肝细胞癌和食道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不分酒精种类、不讲饮酒方式,只要有饮酒习惯,就不可低估风险。
![]()
你可能会问,普通饮酒者怎么判断“喝酒喝出事”了?这4处身体疼痛信号,尤其需要警惕:
上腹部隐痛或持续不适。长期喝酒,对肝脏、胃、胰腺都是沉重考验。肝区反复隐痛,常常是肝脏炎症,甚至早期肝癌的征兆。数据显示,60%以上乙肝/肝硬化合并饮酒史者,肝癌风险升高2-3倍。
咽喉/口腔反复刺痛。酒精直接接触口腔、咽喉黏膜,时间一长,形成慢性炎症,容易诱发口腔癌、咽癌。医学专家指出,每年我国新发口腔癌病例中,有35%以上与长期过量饮酒有关。
![]()
胃部绞痛或反复烧心。酒精刺激胃粘膜,易损伤胃壁,引起胃炎、溃疡,甚至演变为胃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饮酒者胃癌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7倍。
左肩膀或背部放射痛。肝癌、胰腺癌等腹腔肿瘤容易牵连临近神经,出现“牵涉痛”。如果不是劳损,却常感左肩或背痛,伴有食欲下降、消瘦,一定要尽快就医排查肝胆胰恶性病变。
别以为“疼痛能忍就没事”!医学强调,以上4种疼痛不是小毛病,更不是单纯的胃炎或劳累。肝、胃、咽喉反复痛,及时戒酒并到医院排查,是防癌关键。尤其是第二、第四种症状,往往被误以为“着凉”或肩周炎,极易延误治疗。
![]()
想健康,酒真的别再碰?其实,适度科学调整,健康完全可以找回来。建议这样做:
找到替代习惯:用喝茶、喝温水等“嘴上忙碌”逐步替换饮酒仪式感。研究指出,主动减少社交饮酒,能使肝酶水平下降22%,提升肝功能恢复。
明确戒酒目标,循序渐进。每天递减饮酒量,配合“定时打卡”记录。数据表明,坚持12周以上系统戒酒,体内乙醛水平回归正常,癌变风险明显下降。
睡前加强自律,远离劝酒局。避免饮酒时诱惑环境,家人协作监督。日本厚生劳动省调查显示,家庭成员共同监督戒酒,成功率提高35%。
![]()
定期健康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尤其肝脏、消化系统有家族史者,每半年做1次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检查。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疼痛和消化道症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查明病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