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对越反击战结束,举国上下都十分悲伤,云南麻粟坡下的烈士陵园埋葬着当时牺牲的英勇战士。
臧雷作为老山战役中主攻营的营长,每年都会来这里扫墓,他常常说:“这里99%的烈士都没有后代。”
![]()
那么,在老山战役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老营长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臧雷的早年岁月
1954年臧雷出生在重庆,父亲是一个从老八路转业的退伍军人,母亲则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臧雷兼容父亲的勇敢以及母亲的文艺范。
他曾响应国家号召,前往云南的一个偏远山区,这一时期深刻体会到当地人民的不易,坚定将来要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
1971年臧雷看到国家招募文艺兵的告示,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军,不过只是文艺兵。
对此他并不懈怠,除做好文艺兵的本职工作,还主动学习其他军事技能,这一点得到教官的赞赏。
![]()
臧雷并不满足于只在后方工作,曾向领导报告想去野战部队当基层士兵,不久后转入野战部队,并逐步从一个新兵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战士。
上世纪70年代初,邓公宣布裁军一百万的战略决策,这一政策直接影响全军上下,包括臧雷所在的单位。他更加刻苦训练,不久后升为班长,领导的班级在多次演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职位越高责任越大,臧雷负责更多的战术规划和士兵训练,领导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逐渐成为众人眼中的榜样,很快就被提拔为排长。
1979年2月党中央下达开展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命令,臧雷所在的部队接到命立刻进行调配,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却不畏惧。
部队在夜幕中启程,臧雷坐在卡车的后厢手紧握着枪柄,很快越过边境线来到战场。
![]()
当时正值雨季,天色昏暗路滑泥泞,给行军带来极大的困难,作为侦查排长臧雷必须要给部队提供准确的信息,不畏艰险在越南丛林进行侦查活动。
有一次他在侦查时,一个不小心脚步失稳,从30米高的悬崖上坠落下去,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悬崖边的一棵小树旁,雨水混合着泥土几乎窒息。
所幸战友听到呼救声后,用绳索小心地将他拉上来,紧急送往后方的野战医院。医护人员经过多小时的紧张抢救,终于稳定他的生命体征,不过左腿受伤严重可能会瘫痪。
六天六夜后臧雷醒来,发现自己左腿无法动弹,身体多处受伤且面部表情僵硬,连日常生活最基本的自理都成了奢望。
面对这样的困境可能很多人会抱怨、痛哭,可臧雷却没有选择放弃,选择漫长而痛苦的康复训练,最终成功地摆脱瘫痪的阴影。
![]()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还通过不断的锻炼和治疗,伤势得到显著的恢复,成为医院里传奇般的存在,不久后返回部队继续自己的理想。
老山战役的悲壮
时间来到1984年,中越边境的紧张局势再次升温,越南军队在苏联的支持下频繁挑衅,意图强化其在东南亚的地位,对此我国决定进行必要的军事行动,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边境安全。
在这场冲突中,臧雷所在团被选中为主攻力量,负责直接对抗越南军队,而且此战役十分关键,咱们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
2营和1营的行动勇猛,但面对越军的顽强抵抗和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仍显得捉襟见肘。
臧雷作为3营的营长,得知1营穿插失败、2营受到越军疯狂的反扑后,迅速组织营部会议寻找解决办法。
老山地区的地形复杂、山峦起伏,布满密集的丛林,为战斗增加不小的难度,却也为臧雷和部队提供战术上的优势。
![]()
越南军队已在主峰上布置坚固的防御工事,深藏地下的暗堡和遍布的地雷让人寸步难行,3营直接向越军防御最薄弱的东侧发起突击。
很快臧雷领导的部队抵达老山,由于之前的连续作战部队的兵力已经大大减少,仅剩五个排的兵力。他将五个排合并为一个连队,迅速进行战斗部署,他和副营长分别担任正副连长。
4月28日傍晚5点58分老山的攻坚战正式打响,解放军士兵们在炮火的掩护下,快速接近越军的前线防御,主力部队按计划到达战场。
臧雷意识到原定的战术计划已不再适用,迅速调整策略根据实际情况临场指挥,调动九连和八连分别向左侧和正前方快速推进。
一声枪响战斗爆发,臧雷带领士兵迅速冲锋,高喊口号以提高士气,炮兵部队开始调整炮位,密集的炮火覆盖越军的前线防御工事。
![]()
同时他还秘密派遣一支机动队伍前往北侧的小高地,打破越军的三角防御体系。
越军在意识到侧翼受到威胁开始组织反击,双方士兵在极短的距离内展开肉搏战,这种近距离的战斗异常激烈和残酷。
狭路相逢勇者胜,解放军毫不犹豫地切换至近战模式拔出刺刀迎战,最后成功占领关键的阵地。
这一场战斗发生在松毛岭,所以也被认为是松毛岭战役,战后统计我军击毙敌人上百人,缴获大量的弹药,不过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松毛岭的位置在老山战场十分重要,之后越军围绕此地反动多次反击,我军依靠坑道与炮火顽强防守,使得越军的进攻多次被化解。
![]()
在这里我们说起来比较容易,可真实的战场却是残酷的,越军的尸体在炮火下被炸的四分五裂,而松毛岭上也横七竖八躺着我军的尸体。
据统计在松毛岭上,我军不幸伤亡的士兵中,有超过60%未满25岁,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心有余悸,为了保住松毛岭这个战略要地许多人前赴后继付出生命......
麻栗坡烈士陵园前的痛哭
随着老山战役的胜利,中越边境的局势逐渐稳定,由于臧雷在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后来被提拔为高级军官,继续在军中服役。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主要负责训练新兵,教导不仅限于军事技能,更注重培养士兵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毕竟一个人的信仰比战斗技能更重要。
在部队内部,臧雷因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士兵的真诚关怀而受到广泛尊敬,2006年因战争中累积的伤病和身体原因接受高等伤残的评定并正式退役。
![]()
退伍后的臧雷继续积极参与到社会服务中,特别是关注烈士家庭和退伍军人的福利,每年都会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为那些在老山战役中牺牲的战友扫墓。
在一次扫墓活动中,臧雷得知一位老山战役烈士的母亲因年迈多病,一直未能前往陵园祭拜自己的儿子。
他深受感动决定亲自帮助这位老人完成心愿,安排车辆陪同这位老母亲一同前往烈士陵园,完成了对儿子的祭拜,臧雷还了解到她的儿子牺牲时年仅二十多岁,是家里的独子。
到达陵园时老人步履蹒跚,在儿子的墓前紧握着臧雷的手,泪水不断从她的眼中滑落,臧雷帮助她整理好祭品,一同向烈士墓碑鞠躬。
扫墓结束后,臧雷站在烈士纪念碑前,看着那些名字心中感慨万千,哽咽说“这里的烈士99%都没有后代”。
![]()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一个民族的力量在于它的历史,更在于那些曾为国家独立与民族存亡不惜牺牲的英雄。
正是这些英雄烈士的无私奉献,塑造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让我们牢记这些勇士,继承他们的精神,为国家,为人民的未来而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