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汽车顺着台阶往下滑,护栏被撞得粉碎,白烟都冒出来了!”11月12日,一段奇瑞风云X3L在张家界天门山999级天梯失控溜车的视频,瞬间引爆社交网络。这场原本旨在“展示性能巅峰”的极限营销,最终以撞坏护栏、紧急停摆收场,留下满屏争议与一声叹息。
事件的戏剧性反差,从奇瑞此前的高调预热就已埋下伏笔。9月21日,奇瑞执行副总裁曾在微博喊话:“天门山坡道从20多度到接近45度,对动力操控要求极高,风云X3L能否成功?敬请期待顶峰相见!”然而11月12日中午的现场,期待中的“登顶时刻”变成了“惊魂瞬间”——网友拍摄的视频显示,涉事车辆攀爬至天梯半程后突然失控倒退,连续撞毁多个护栏后才勉强停住,现场停滞两小时未动,原本供游客通行的天梯临时封闭。
![]()
舆论发酵12小时后,奇瑞于13日凌晨发布致歉声明,给出了事故核心原因:测试装置的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意外脱落,导致防护绳缠绕右侧车轮,动力受阻引发下滑。声明中,奇瑞承认“风险预估不足、细节把控疏漏”,对景区损失致歉并承诺全力修复赔偿,同时对占用公共资源表示不安。这份“不找借口”的表态,让部分网友认可其责任担当,有观点认为“10万级家用车敢挑战极限路况,至少体现性能信心,事故源于防护疏漏而非车辆本身”。
相较于奇瑞的迅速认责,景区的回应则引发了更多争议。天门山工作人员先是表示“活动系私人承包公司组织,天梯已恢复开放”,后又补充说明“活动期间天梯临时封闭,游客可走穿山电梯,未影响正常游览”,并强调“此类车辆攀爬仅针对特定商业活动,平日严格禁止”。但这一解释未能平息质疑:有游客反映“因活动改道,游览体验受影响”,更有网友追问“999级天梯作为国家级景区核心景观,垂直落差150米、局部坡度超60°,为何能成为车企的‘试验场’?”。张家界永定区文旅局的“景区普通活动无需报备,将介入了解”的表态,更让“公共景区商业活动的监管边界”成为新的讨论焦点。
![]()
这场事故的背后,是汽车行业“极限营销热”的缩影。从悬崖停车到瀑布冲淋,车企们深谙“越危险越吸睛”的流量密码,但天门山事件撕开了华丽外衣——那个直径不过几厘米的脱落卸扣,暴露了部分营销中“安全让位于噱头”的浮躁。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此次事故的传播量远超奇瑞常规营销内容,但代价是品牌公信力的损耗,“公众会质疑:连公开演示的安全都控不住,量产车的可靠性如何保证?”。
争议声中,两种观点逐渐清晰:一方认为极限测试是技术展示的必要方式,只要做好安全预案便无可厚非;另一方则坚守“公共安全底线”,强调“风景区不是赛道,任何商业活动都不能以公共资源和游客安全为赌注”。事实上,真正的矛盾点不在于“能否挑战”,而在于“如何规范”——当车企将测试场地从实验室搬到景区,是否经过了第三方风险评估?安全防护是否达到“万无一失”的标准?景区出租公共资源时,又该承担怎样的监管责任?
![]()
奇瑞在声明中承诺“以更扎实稳健的步伐前行”,但整个行业更需要以此为戒。正如资深汽车博主所言:“真正的性能标杆,不在999级天梯的顶端,而在消费者日常驾驶的每一公里路。”修复撞坏的护栏或许不难,但重建公众对“极限营销”的信任,需要车企把安全红线刻进营销DNA,需要景区守住公共资源的使用边界,更需要监管部门补上制度漏洞。
天门山的台阶上,护栏的裂痕终将被修复,但这场“翻车”留下的警示不应褪色:所有追求“顶峰相见”的探索,都该以“安全落地”为前提。毕竟,没有任何流量,值得用公共安全来买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