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的台湾政坛,一场因祭奠活动而起的风波,意外地成为了检验政治人物立场与格局的试金石,也将中国国民党内长期存在的路线分歧赤裸裸地暴露在公众面前。
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一位是近期言行屡屡引发争议的蔡正元,另一位则是高调坚持民族大义的郑丽文。
事件的导火索,看似只是郑丽文在11月8日的一次公开活动。
![]()
那天,郑丽文参加了由统派组织举办的“白色恐怖秋祭”活动。
这个活动本身就有其特殊意义,它缅怀的不是国民党传统叙事下的历史人物,而是在上世纪中叶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牺牲在台湾的中共地下党员,如吴石、朱枫、陈宝仓等英雄。
在活动现场,郑丽文的言行可谓旗帜鲜明。
她不仅强调不能重演历史悲剧,倡导两岸和平与和解,更是公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坦然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高调肯定“九二共识”的价值。
![]()
这一系列举动,在当前的台湾社会,尤其是在泛蓝阵营内部,需要不小的政治勇气。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在试图跨越历史隔阂,寻求基于民族认同的新的和解路径,其姿态是建设性的,方向是符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趋势的。
然而,这一试图连接历史与未来的举动,却深深刺痛了蔡正元的神经。
![]()
他随即对郑丽文发起了连珠炮似的猛烈抨击,言辞之激烈,几乎到了人身攻击的程度。
他辱骂郑丽文是“没有实战经验的大嘴巴”,指责其行为是“自找麻烦”。
更令人错愕的是,他将郑丽文祭奠中共地下党员的举动,上升到政治忠诚的对立面,质疑她为何不去祭拜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反而去祭拜那些他口中的“颠覆国民政府的英雄”,甚至情绪失控般地提议“把中国国民党改成中国投降党”。
![]()
此外,他还暗指郑丽文不具备担任党主席的资格,认为其行为会拖累国民党。这一连串的批评,已经完全超出了党内正常政策辩论的范畴,充满了个人情绪的宣泄和旧时代对抗思维的烙印。
蔡正元的这番操作,非但没有获得预期中的支持,反而如同捅了马蜂窝,瞬间引来了两岸广泛的批评声浪,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引火烧身”。
在台湾岛内,众多有影响力的统派名嘴罕见地集体站出来反驳蔡正元,力挺郑丽文。
![]()
周锡玮怒不可遏,直接要求蔡正元“滚出国民党”,认为郑丽文是在推动正义的两岸和解。
邱毅则更为理性地指出蔡正元“思想落伍”,盛赞郑丽文胆识过人,有英雄气概。
郭正亮批评蔡的言论“太过火”,苑举正则指其看问题“一根筋”,非黑即白。
这些反驳声音显示,蔡正元的极端言论在统派内部已严重失道寡助。
![]()
更具指标意义的是大陆方面的反应。
大陆官方媒体罕见地就此事件发声,明确支持郑丽文“缅怀民族先烈、唤醒历史真相”的正义之举,同时不点名地批评蔡正元“发出杂音污蔑正义,背离民族大义,与时代脱节”。
这一表态,无疑给事件定了性。
而曾经因为蔡正元某些过往言论而对其抱有期待的大陆网友,在目睹了他近期包括辱骂大陆网友“不懂台湾政治”、叫嚣“别开口”等一系列不当言论后,也纷纷转向批评。
![]()
蔡正元试图通过制造极端对立来吸引眼球,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两岸舆论的夹击之中,处境极为尴尬。
面对蔡正元的汹汹攻势,郑丽文的回应却显得格外冷静与大气。
她以“正元兄”相称,表示基于多年了解,蔡正元习惯看到现实残酷和悲观的一面,而她自己则是一个充满正能量、乐观的人。
![]()
这种不与之纠缠、不激化矛盾的处理方式,既展现了个人修养,也凸显了二者在格局上的高下之别。
可以说,郑丽文试图搭建沟通的桥梁,而蔡正元则忙于挖掘对立的鸿沟。
表面上看,这仅仅是蔡正元和郑丽文两人之间的个人恩怨与口舌之争。但实际上是中国国民党内部关于未来发展方向和两岸政策路线的一次公开且激烈的对决,即党内“传统保守派”与“新统派”之间矛盾的一次总爆发。
![]()
蔡正元在事件中展现出的核心观点,颇具代表性。
他的政治立场倾向于国民党内较为传统保守的一翼,看待问题的方式往往偏激、绝对,缺乏弹性和建设性。
在两岸关系上,他持一种近乎绝望的悲观论调,认为大陆所倡导的和平统一根本是“一厢情愿”,不可能实现。
![]()
他提出的是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选择:要么大陆尽快动用武力实现统一,要么就“让”台湾独立。他甚至将大陆追求和平统一的努力曲解为“不敢得罪美国”。
这种论调,本质上是一种“摆烂”心态,放弃了在复杂局势中寻找出路、创造可能性的努力,同时也完全无视了两岸同胞尤其是台湾同胞对和平的渴望与对福祉的追求。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丽文所代表的“新统派”思路。
![]()
他们同样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但他们更强调通过积极、正向的交流和融合来增进理解、建立互信,最终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他们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抱有审慎的乐观,认为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郑丽文参加“白色恐怖秋祭”的行为,本身就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尝试:尝试超越国共内战的旧框架,在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和民族大义下,寻找新的认同基础。
![]()
这显然是一种更具前瞻性、也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探索。
那么,蔡正元为何在近期,特别是2024年以来,屡屡发表例如其对我驻法大使卢沙野有关台湾表述的公开反驳,以及将民进党“台独”势力坐大归咎于大陆“纵容”等言论这些不仅刺激大陆、也激化党内矛盾、甚至背离基本民族立场的言论呢?
![]()
这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变节”或“变坏”来解释,更可能的原因是,他的思维模式已经严重脱离了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现实,陷入了过去的对抗性叙事和个人的恩怨情仇中无法自拔。
他可能错误地认为,通过制造极端争议、挑起内部矛盾,可以凸显自身的存在感,或者维护某种他所以为的“纯粹性”。
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他这种“为反对而反对”、“为批判而批判”的做法,非但无助于国民党的改革重生,反而在党内制造了分裂,在两岸之间制造了新的隔阂与敌意。
![]()
反观大陆方面的对台立场,一直以来都强调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同时明确表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来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
大陆的耐心和战略定力,是基于民族复兴的大局,是在等待和创造最佳的时机,以最小代价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
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像郑丽文那样,勇于直面历史、开拓未来,敢于坚持民族大义、倡导和平对话的理性、建设性声音。
他们才是真正致力于消除隔阂、推动统一的“铺路石”。
而像蔡正元这样,思维僵化、言论极端,只顾一己之快而罔顾大局,刻意充当“绊脚石”的角色,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对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
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希望这场风波能让更多人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样的言行才真正符合台湾社会的长远利益,什么样的道路才是通往两岸美好未来的光明坦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