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3 日上午,第 38 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推介会・香港专场在厦门海景洲际酒店如期举行。这场以 “传承与创新” 为核心的跨世代对话中,金像影帝梁家辉与金像导演关锦鹏携手亮相,与陈湛文、魏浚笙等五位香港新生代演员深度交流。当谈及 34 年前合作《阮玲玉》的幕后困境时,从影四十余年的梁家辉数度哽咽落泪,这段胶片时代的创作往事,不仅勾起全场怀旧情愫,更让 “迎难而上、以苦为乐” 的港片精神再度引发热议。
作为本次论坛的核心环节,梁家辉与关锦鹏的对谈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延伸至当下的行业生态。“你见过导演在片场哭吗?” 梁家辉以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拉开回忆序幕,瞬间将现场气氛带入那段尘封的创作岁月。他坦言,拍摄《阮玲玉》时的一场 “胶片危机”,成为自己从影生涯中最难忘的经历之一。“当时影片已经拍了三分之二,所有人都沉浸在创作状态里,突然被告知公司批的胶片全用完了。” 梁家辉回忆道,彼时胶片成本高昂,补给流程复杂,这场意外几乎意味着影片要中途夭折。
更让剧组动容的是,一向沉稳的关锦鹏导演竟独自坐在天台落泪。“我们都懵了,导演的泪水让我们意识到,这部电影真的到了生死关头。” 梁家辉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但没有人想放弃,演员们自发围坐在一起,有人提议凑钱买胶片,有人联系各方朋友寻找资源,大家只有一个念头 —— 不能让这部作品半途而废。” 这份对艺术的纯粹执着最终打动了出品方,第二天新的胶片便送达片场,拍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
一旁的关锦鹏导演也补充道,正是那次危机让他深刻体会到香港电影人的凝聚力:“在那个没有数字技术的年代,每一卷胶片都承载着所有人的心血。当时演员们主动提出凑钱支持拍摄,这种不计回报的信任,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历经波折的《阮玲玉》最终成为华语电影经典,不仅斩获多项国际大奖,更让张曼玉成为首位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华人演员,而影片中凝结的匠人精神,至今仍被行业奉为标杆。
回忆过往,梁家辉动情之余更不忘寄语新生代演员。“我进电影行业四十几年,从来没有拍过一部不苦的戏,每部戏都有自己的苦况。” 他语气坚定地表示,新生代演员必须学会迎难而上,在吃苦中实现自我增值,“现在的拍摄条件比当年好太多,但创作的本质没有变,依然需要执着与坚守。” 当被问及香港电影的未来时,这位影坛常青树给出了充满信心的答案:“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不在过去,而在未来。” 在他看来,真正的黄金时代,不仅在于票房数字的突破,更在于主创团队在创作中获得的精神满足。
关锦鹏则结合与梅艳芳合作《胭脂扣》的经历,给出了另一种期许:“梅艳芳当年可以半夜三点打电话跟我聊角色到六点,聊的不只是剧本,还有自己的人生经历。” 他鼓励年轻演员主动打开自己,而非等待导演挖掘,“创作需要真诚的投入,只有将自身经历与角色融合,才能塑造出有温度的作品。”
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创产业发展处与香港电影发展局联合主办,除了跨世代对话,还围绕香港电影的现实处境、创作突破、内地合作机遇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五位新生代演员纷纷表示,前辈们的创作往事与行业寄语让自己深受触动。“原来经典的诞生背后,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坚持。” 青年演员陈颖欣坦言,将把这份匠人精神融入未来的创作中。
随着论坛的推进,梁家辉与关锦鹏的分享不仅让观众重温了香港电影的光辉岁月,更搭建起传承与创新的桥梁。在影视行业快速发展的当下,这场跨世代的对话犹如一剂强心针,既让人们看到老一辈电影人的坚守与情怀,也让新生代从业者明确了前行的方向。正如梁家辉所言,电影创作从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以吃苦为乐、以执着为翼,才能在行业中站稳脚跟,而华语电影的黄金时代,正等待着新一代创作者用实力去开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