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思科被高估了

0
分享至



是谁“杀死”了思科的现金流?我们是不是高估思科了?

思科最新财报显示,其第一财季营收达148.8亿美元,同比增长8%;调整后每股收益1美元,增长10%,两项数据均超预期。公司同时上调全年营收指引至602-610亿美元。

本季度最大亮点在于AI业务加速发展:AI基础设施订单从上季度的8亿美元跃升至13亿美元。公司正通过推出基于英伟达芯片的新型以太网交换机,积极抢占AI网络设备市场。

思科股价在财报发布后盘后交易中大涨超7%,显示市场对其AI布局持乐观态度。

不过,许多人忽视了这个公司的现金流问题。

虽然净利润增长,但经营现金流下降至32亿美元,库存也有所增加。同时,安全业务收入下降2%,协作业务下降3%,两大业务增长乏力。

这引发了我的一个疑问:思科所讲述的AI增长故事,其内核是扎实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还是更多依赖于财务技巧的短期包装?

1. AI订单为何激增?

思科的巨额AI订单的来源主要集中在那少数几家“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身上——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这些巨头。

这些客户,是思科梦寐以求的合作伙伴,但同时也是最令其“爱恨交织”的对象。

为什么?因为它们的议价能力太强了。

当思科面对这些每年采购额以百亿美元计的巨头时,其传统的定价优势和品牌护城河正在被迅速侵蚀。

这些云巨头太清楚在AI基础设施竞赛中,像思科这样的传统设备商迫切需要一个入场券,来证明自己并未被时代抛弃。

借此,它们便有理由、有必要利用这种迫切性,极尽所能地压价,将每一分采购成本压缩到极致。

而这种压价的结果,便是思科的“利润”也相应地被压缩了。

财报数据显示思科整体的产品毛利率同比下滑了170个基点,降至67.2%,便是证据。

它意味着,思科每卖出1美元的AI硬件,其所能获得的实际利润正在变薄。特别是区域毛利率的对比上,在云巨头林立的美洲地区,思科的毛利率仅为66.8%;而在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这个数字则高达71.9%。

这接近5个百分点的巨大差距,赤裸裸地印证那么一个现实情况,即思科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恰恰是利润最微薄的市场。

它正在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换取在AI舞台上的存在感,仿佛一场浮士德式的交易——用今天的利润率,去换取明天的可能性。

其次,我们再看看思科所售卖的AI产品究竟是什么?

新推出的、备受瞩目的基于英伟达芯片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上是一种“集成式创新”。思科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将英伟达、博通等芯片巨头提供的标准计算与网络芯片,与自己优化的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设计进行整合。

这固然有价值,但也面临一个挑战:硬件的同质化竞争。

在AI网络这个新兴但快速标准化的战场上,思科正面遭遇着博通的直接竞争,同时还要警惕HPE收购Juniper后形成的新对手。

而若大家的底层芯片都来自同一两家供应商,差异化就会变得愈发困难。

竞争的焦点,很容易就从技术领先性,滑向价格和供应链效率。

至于思科能否在这场硬碰硬的标准化产品战争中,建立起足够坚固的壁垒,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在思科的下游,长期威胁已然冒头。

像亚马逊,推出了自研的Nitro系统网络和芯片,谷歌也在自研TPU及其互联技术。这些云巨头不甘于永远做设备商的客户,它们有足够的财力、技术和战略决心,将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优化性能、降低成本。

这股趋势对于思科这样的传统硬件厂商而言,是慢性毒药。

今天,云巨头还在向思科采购;明天,随着它们自研技术的成熟,思科的订单可能会被逐步蚕食,其议价能力也将随之进一步瓦解。

增长与健康,并非总是同步。思科目前陷在这样一个典型的商业悖论。

表面上,13亿美元的订单是一座金矿,证明了其技术相关性;但挖掘这座金矿的成本和代价,正在侵蚀着公司赖以生存的利润率根基。

短期看,他忙碌且充实,订单簿满满当当;长期看,他甚至可能透支了健康,危机迫近。

如果无法跨越这个“利润陷阱”,今天的订单狂欢,或许就成了明天的叹息。

2. 现金流出现问题?

什么是健康的现金流模式?简单科普下,净利润就像你的工资条上的应发数字,而经营现金流则是你实际打到银行卡里的税后收入。

一个健康、优质的企业,其经营现金流应该持续地、稳定地高于其净利润。这证明公司的利润是有扎实的现金支撑的,是“含金量”十足的。

也就是说,公司销售产品后,能顺利地从客户那里收回真金白银;它的库存周转高效,没有大量资金被积压在产品上;它在产业链中拥有强势地位,能够有效地运用资金。

而思科本季度的表现恰恰背离了这一黄金法则。

它的“运营资本”正在恶化。

运营资本就像是企业日常经营的“血液循环系统”,思科这个系统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淤堵:第一,是“应收账款回收放缓”。思科虽然把产品卖给了客户,确认了收入和利润,但这些客户并没有及时付款,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在“白条”上,现金无法回笼。第二,更令人担忧的是库存从31.6亿美元增加至34亿美元。在一个技术迭代飞速的行业,堆积如山的库存不仅是资金的沉淀,更蕴含着巨大的跌价风险。这些芯片和设备,今天可能还是热门货,明天或许就因为技术更新而大幅贬值。

这两个信号共同指向一个结论,思科业务的“血液循环”不再像过去那样顺畅高效。

而且,还有一个风险指标更值得关注。

思科本季度“剩余履约义务”(可以理解为未来待执行的合同总额)增长了7%,但“递延收入”(已经收到客户付款但尚未提供服务、因此不能确认为收入的部分)仅增长了2%。这微妙的差距告诉我们,客户虽然和思科签署了长期的、金额庞大的合同,但他们在一开始支付的首付款比例非常低。

思科为了拿下这些大单,可能在付款条件上做出了巨大让步。

这种商业模式将思科置于一个被动的位置——它未来的现金回收充满了不确定性,一旦宏观经济或客户自身出现波动,这些漂亮的合同数字就可能变成坏账。

眼下思科的处境,与十多年前的蓝色巨人IBM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2010年代初期,IBM面临着云计算浪潮的冲击,为了扭转传统硬件业务的颓势并追赶云计算的趋势,它开始 aggressively 转向所谓的“战略要务”,签署了大量长期的、高价值的云服务和咨询合同。

与思科类似,IBM当时也热衷于向市场宣布其庞大的“合同储备”,这些数字一度让投资者欢欣鼓舞。

但光鲜之下,是现金流的失血。

为了赢得这些合同,IBM同样在付款条款上做出了牺牲,接受了极低的首付比例和漫长的收款周期。其结果就是,尽管利润表在某个阶段依然好看,但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开始持续、大幅地低于净利润。

IBM的股价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陷入了长达十年的停滞与阴跌,其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看穿了其利润增长的“虚假繁荣”,意识到这些利润没有转化为强大的现金生成能力,无法用于再投资或回报股东,公司的创新引擎和财务健康正在被掏空。

如今,思科似乎也走在一条相似的道路上。

它用激进的合同条款来锁定客户,尤其是那些在AI时代至关重要的超大规模云厂商,以期在订单数字上赢得市场的掌声。

但就像IBM的经历所证明的,金融市场是聪明的,它最终会识别出哪些增长是高质量的、可持续的,哪些只是以牺牲长期财务健康为代价的“账面富贵”。

现金是真实的,它无法伪造。

如果思科不能尽快扭转现金流与利润背离的趋势,那么今天所有关于AI的宏大叙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因为现金的枯竭而戛然而止。

3. Splunk“消化不良”

早前还有一件事情,我认为也是应该纳入考虑范畴的。

思科收购Splunk的时候,市场曾报以巨大期待,一度视为其软件转型的基石,但首季整合的答卷,却透露出令人警惕的“消化不良”的信号。

本季度,初来乍到的Splunk被归入“可观测性”业务线,其增长仅为6%。

一盆冷水,浇在了乐观者的头上。

Splunk还是一家独立公司时,它的增长引擎是比现在更强劲的。

但此时出现的个位数增长,远低于其作为独立实体时的增速,已经很明确了,思科收购的蜜月期过后,增长的阵痛已经开始。

在科技并购史上,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大型传统硬件厂商吞下高增长的软件新贵后,常常会引发一种名为“创新稀释”的副作用。

其原因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企业基因在碰撞。

一方是像思科这样底蕴深厚的硬件巨头,其成功建立在严谨的供应链管理、复杂的渠道分销和周期漫长的硬件研发之上。它的文化倾向于流程、秩序和可预测性。

而另一方,是像Splunk这样在软件世界里拼杀出来的创新者,它的生命力源于敏捷开发、快速试错、对客户需求的瞬间响应以及一种近乎叛逆的创业家精神。

当后者被纳入前者的庞大体系,其最宝贵的敏捷性和创新能力,面临着被官僚体系和硬件思维稀释的巨大风险。

我觉得将思科的这次整合,与另一场大型并购——HPE(慧与)以140亿美元收购Juniper(瞻博网络)——进行对比,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HPE同样是一家老牌硬件基础设施厂商,它收购Juniper,同样是为了获取其高价值的网络软件和人工智能能力。

只是,HPE能否避免思科正在遭遇的整合困境?Juniper是否会重蹈Splunk的覆辙,增长势头在并入大公司后骤然减速?亦或是HPE能够找到一种更聪明的方式,保护并激发Juniper的软件基因,使其成为真正的增长加速器?如果HPE成功而思科受挫,将证明在软硬件融合的时代,收购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交易金额的大小,而在于整合的智慧与文化的包容性。

同样的,如果思科无法迅速扭转Splunk的增长颓势,无法证明两家公司的结合能产生“1+1>2”的化学反应,那么这280亿美元的豪赌,将不再被视为转型的引擎,而可能成为拖累未来多年的财务包袱。

对于投资者而言,下一个季度乃至未来一年,Splunk业务线的增长率,以及其核心团队的人才留存情况,将是比任何AI订单都更值得关注的、判断思科软件转型成败的底线。

4. 巨头的“创新者窘境”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过一个经典理论:那些让你取得成功的基因、流程和利润模式,最终会阻碍你进行颠覆性创新,从而让你被新的技术浪潮所淘汰。

这个理论出自他的著作《创新者窘境》。

思科身上,背负着巨大的“成功包袱”。

其传统网络硬件业务——交换机、路由器等——至今仍贡献着公司约75%的收入。这头强大的“现金牛”数十年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利润,养活了庞大的销售体系、研发团队和股东回报。

如今,这头牛的增长正在放缓,利润率在竞争和压价下持续承压。

只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思科无法轻易地“抛弃”这头牛。

它庞大的现有客户群、全球性的渠道合作伙伴网络,都建立在销售和维护这些硬件产品的基础之上。任何激进的转向,比如全力押注可能从根本上简化网络架构、降低硬件依赖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方案,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危险的自我革命。

这无异于告诉它的核心客户和合作伙伴:你们过去依赖的、我们赖以成名的那套复杂硬件体系,未来可能不再那么重要了。

左右手互搏的困境,极大地牵制了思科转型的步伐。

同时,思科寄予厚望的软件转型,前景依然迷雾重重。安全、协作这些本应具备高利润、经常性收入特征的软件业务,在本季度双双陷入停滞甚至下滑。

在脱离硬件“保护壳”的纯软件战场上,思科的品牌和渠道优势并不足以让它脱颖而出,它面临着来自纯粹软件公司的激烈竞争,并且尚未证明自己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那么,思科要如何挣脱“创新者窘境”的枷锁?

修修补补无济于事,我觉得大概率,还是要伤筋动骨的激进变革。

一条可能但极其艰难的道路是业务分拆。如果将增长乏力但现金流稳定的传统硬件业务,与高增长、高潜力的AI和软件业务分离开来,会发生什么?被剥离的传统业务可以作为一家股息丰厚的“价值型”公司独立运营,释放其被低估的现金流价值。

而轻装上阵的AI与软件实体,则将摆脱硬件思维的束缚,以其更高的增长潜力获得市场重新估值,吸引一批看好未来的成长型投资者,而这带来的战略清晰度和资本市场的价值释放,可能是革命性的。

另一条路是生态构建,这要求思科向微软和苹果学习。微软通过Azure云和Office 365构建了强大的企业服务生态,苹果则通过iOS和App Store牢牢掌控着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思科不能满足于只做“供应商”,它必须升级为“平台生态构建者”。

所以,它需要将其网络硬件、特别是正在部署的AI基础设施,转变为一个开放的、可编程的战略平台。其他软件开发商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便捷地开发应用,企业客户可以依赖这个平台管理其整个数字化生命周期。

这样一来,思科卖出的就不再只是一台台交换机,而是一个数字时代的“操作系统”,通过生态的力量锁定客户,创造持续不断的软件和服务收入。

但显然,这太难了。微软和苹果花了多少年才有现在的生态体系?可想而知。

第三条路,也是最根本的,自研投入。过度依赖英伟达的芯片,始终都使其在AI竞赛中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利润被芯片巨头攫取。

通过自研针对网络和数据传输优化的专用芯片,显然,思科不仅能打造独特的性能优势,构筑技术壁垒,更能从根本上掌控自己的命运,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将利润更多地留在体内。

选择就这么多,要么生,要么死,要么半死不活……

5. 说在最后

至于搞投资的朋友,面对当前的思科,目前来看,持短,比长持更好。

当然,如果你能够认清自己,是在投资一家即将重获增长的科技巨头,还是在投资一个即将见顶的硬件周期的话,那么可以自便。

在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看多者的逻辑不外乎是:

AI网络需求是十年一遇的机遇,13亿美元订单只是开始。

园区网络换代周期将提供持续数年的稳定增长。

Splunk整合完成后,将释放协同效应,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当前22倍的市盈率,在科技股中具备吸引力,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而看空者的逻辑大概也离不开:

AI硬件业务的“利润率陷阱”无解,增长质量存疑。

现金流恶化是基本面疲软的领先指标。

软件转型进展缓慢,公司本质上仍严重依赖周期性波动的硬件销售。

在云厂商自研和开源硬件的趋势下,传统网络设备商的长期护城河正在被侵蚀。

我的看法是,思科目前处于一个复杂的灰度空间。它既不是即将被颠覆的诺基亚,也并非第二个英伟达。

其中最关键的监测指标,是未来几个季度里,以下三点务必紧盯,它们比营收和每股收益更重要:

产品毛利率:能否企稳甚至回升?这是判断AI业务是否“有利可图”的关键。
经营现金流:能否回归到与净利润匹配的健康水平?这是判断公司财务质量的试金石。
安全与Splunk业务增速:能否重回两位数增长?这是判断其软件转型成败的生命线。
目前,市场的“AI叙事”跑在了“经济现实”的前面。

股价的上涨,反映的是市场愿意为未来的潜力预付的溢价。

未来几个季度,思科需要用实实在在的利润和现金流来证明,这份溢价是物有所值的。

有所涨幅,是市场给予的掌声与期待,至于这艘船最终是驶向新大陆,还是触上暗礁,接下来的每一次财报,都将是至关重要的航标。

本文作者 | 东叔

审校 | 童任

配图/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腾讯新闻图库

编辑/出品 | 东针商略(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震惊!河南临颍县设定“萝卜坑”招聘一文职参谋,网友们沸腾了…

震惊!河南临颍县设定“萝卜坑”招聘一文职参谋,网友们沸腾了…

火山诗话
2025-11-13 14:47:42
反击日本干涉内政,我代表提冲绳,日媒破防,扬言要中国收回言论

反击日本干涉内政,我代表提冲绳,日媒破防,扬言要中国收回言论

袁周院长
2025-11-14 11:53:05
国际奥委会急了?中国“不伺候了”,自家全运会办成奥运天花板!

国际奥委会急了?中国“不伺候了”,自家全运会办成奥运天花板!

古史青云啊
2025-11-13 14:13:56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观察鉴娱
2025-11-04 09:35:35
不开玩笑:我们的东风导弹飞行性能并不比胡塞伊朗导弹强多少

不开玩笑:我们的东风导弹飞行性能并不比胡塞伊朗导弹强多少

军武数据库
2025-11-13 12:43:03
鸽武缘宣布将登上擂台: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将会向专业拳手请教

鸽武缘宣布将登上擂台: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将会向专业拳手请教

杨华评论
2025-11-13 21:01:46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分享解剖学知识,破除多年来的G点谣传

远方青木
2025-10-25 00:06:11
快船116-130掘金!无奈的不是6连败,而是卢指导对哈登的赛后表态

快船116-130掘金!无奈的不是6连败,而是卢指导对哈登的赛后表态

鱼崖大话篮球
2025-11-13 18:04:37
红军城出现震撼一幕,5万俄军激战2000乌军:几乎没有人开枪射击

红军城出现震撼一幕,5万俄军激战2000乌军:几乎没有人开枪射击

桑启红原
2025-11-13 15:08:22
红军城全剧终已至,俄军撒劝降单,赢家不是普京,也不是泽连斯基

红军城全剧终已至,俄军撒劝降单,赢家不是普京,也不是泽连斯基

小影的娱乐
2025-11-14 11:21:56
李鹏总理儿媳罕见留影,五官端正长相大气,爷爷功勋卓著比肩元帅

李鹏总理儿媳罕见留影,五官端正长相大气,爷爷功勋卓著比肩元帅

混沌录
2025-11-11 22:06:07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为啥男人宁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离婚?网友:因为命比钱重要,自由

为啥男人宁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离婚?网友:因为命比钱重要,自由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06 16:27:51
真不能怪祖院长,就曾医生这颜值、这才华和魅力,谁遭的住?

真不能怪祖院长,就曾医生这颜值、这才华和魅力,谁遭的住?

吃瓜局
2025-11-11 16:23:49
郑丽文太难了,就连国民党一个青年小代表都敢到总部去向他叫嚣

郑丽文太难了,就连国民党一个青年小代表都敢到总部去向他叫嚣

总在茶余后
2025-11-14 00:17:51
汪东兴提反对意见,邓公起身质问:为什么你每次开会都唱反调?

汪东兴提反对意见,邓公起身质问:为什么你每次开会都唱反调?

瀚霖学史
2025-10-24 09:04:10
意媒丨前米兰老板李勇鸿已被宣布破产

意媒丨前米兰老板李勇鸿已被宣布破产

米兰圈
2025-11-14 09:06:29
医生被护士骂的理由能有离谱?网友:我一直以为护士是医生的佣人

医生被护士骂的理由能有离谱?网友:我一直以为护士是医生的佣人

解读热点事件
2025-11-13 00:15:03
拉菲尼亚评巴萨历史巴西球员TOP5:内马尔居首,小罗第二

拉菲尼亚评巴萨历史巴西球员TOP5:内马尔居首,小罗第二

懂球帝
2025-11-14 05:53:11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混沌录
2025-10-22 21:54:06
2025-11-14 12:59:00
东针商略 incentive-icons
东针商略
聚焦科技趋势,分享商业新知,关注世界变化
145文章数 1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统计局: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选手林北称将退赛 母亲喊话:希望你能坚持

头条要闻

荒野求生选手林北称将退赛 母亲喊话:希望你能坚持

体育要闻

跟豪门传了十年绯闻,他却偏要“择一队终老”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科技要闻

火箭成功回收 贝索斯终于追上马斯克一小步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房产
艺术
手机
家居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突发!三亚放出今年起价最高宅地!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手机要闻

iPhone Pocket正式开售 夕夕平替版只要39.9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军事要闻

美军多海域再现“航母真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