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老白第241篇原创笔记
前言
最近重温《钝感力》,被这句话深深打动:
“世界上不仅仅存在敏锐聪慧这种才能。相比之下,不为琐事动摇的钝感,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基本才能。”
年过40,曾见过很多才华横溢的人,被质疑、嘲笑、批评声击溃;也见过不少资质平平的人,在职场整天过得没心没肺。
我想,后者大抵是掌握了“钝感力”的精髓:不想活太累,凡事“爱谁谁”。
仔细观察那些内心强大的人,终于发现,他们都有这3种共同特征。
01 不介意别人的评价
杨绛先生说过一句点醒无数人的话: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职场上,最常见也最容易被歪曲的就是“解释”。
被领导批评了,要赶紧辩解;被同事甩锅了,要极力自证;被言语中伤了,要找人诉苦...然而,越解释,越无力。
你不难发现,人们总是太在意他人的评价,然后一步步掉入“自证陷阱”里,无法自拔。
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看清真相:没人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也没人能躲开恶意侵袭。
要知道,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指手画脚;你力求完美,也会有人吹毛求疵。
无论他人如何评价,最终决定人生走向的,是你自己。只有当你不再活在别人的嘴里,才开始拥有定义人生的底气。
02 不在乎他人的感受
8年前的足球赛,我们用9:0的比分,让对手直接弃权剩余赛程。
4年前,再次和他们分在同一小组,对手领队发来信息:
“都是兄弟单位,考虑一下我们感受行吗?别虐这么狠了。”
轻敌、心软,又被示弱迷惑,结果我们0:4落败,惨遭淘汰。
从此我铭记一个道理:球场也好,人生也罢,不在乎他人感受并非冷血无情,而是不能过度共情。
20年职场生涯,我见过无数人因为领导一个眼神就忐忑不安,因为同事一句调侃就自我怀疑。
他们总是为了照顾别人感受,不知不觉变成讨好领导、迎合同事的“吉祥物”,或者被甩锅、被背刺也要保持微笑的“开心果”。
殊不知,职场的本质终究是价值互换,而不是情感羁绊。过度在乎他人感受,就是用他人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在内耗中循环往复。
03 不盲从别人的指点
电脑界有句话流传多年:“三千预算进卡吧,加钱加到九万八。”
很多人本来需求明确,却在别人一声声“既然都这样了,不如加点钱上那样”中,突破了预算上限。
这种现象,精准印证了心理学界的“韦奇定律”: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但如果身边有10个朋友或多数人的看法与你相反,你就很难不产生动摇。
职场上,我们都会听到各种指点和建议。有人劝你别太卷,有人说跳槽涨薪快;有人称某个证书值得考,有人嘲你的穿搭太潦草。
如果不敢坚持内心所想,结局必然是在嘈杂声中活成四不像。
《悉达多》那句“没有任何人能给你一条属于你自己的路”正提醒我们:
与其做复制粘贴的“模仿者”,不如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写在最后
作家李筱懿说过:
“内心强大,能有所建树的人,屏蔽力都很强,早早掌握生活主动权。”
职场上,内心强大并非天生如此,而是逐渐掌握了“迟钝”的力量:
不介意别人评价,从此活出自我;不在乎别人感受,保持情绪稳定;不盲从别人指点,专注人生道路。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