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到三家,李嘉诚的边缘化,没了爱国心,再富也难站稳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风,总是能最先吹来时代变化的信号。
当第十五届全运会的圣火传递到这座城市时,一场热闹的体育盛事,无意间变成了一面巨大的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香港商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在这场几乎所有头面人物都到场的盛会里,人们惊奇地发现,过去常说的香港“四大家族”,似乎悄然变成了“三大家族”。
那个曾经被全香港人称为“超人”、几乎等同于一个时代传奇的李嘉诚家族,在这场关乎城市未来的重要仪式上,选择了彻底的沉默与缺席。
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疏忽或者所谓的“低调”,在这样一个大家都争先恐后表达态度、拥抱国家发展大局的时刻,“到场”本身就是一种最有力的语言。
![]()
而李家的“不到场”,则像一声闷雷,让很多人开始思考一个盘旋已久的问题:那个曾经主导了香港半个世纪的商业帝国,为什么正一步步地从舞台中央,走向了边缘?
答案,或许就藏在过去十年的商业选择与时代风向的巨变之中,当一个商人只想着全球的利益,却渐渐忘了脚下这片土地的温度;
当纯粹的商业计算,压过了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那么,无论他曾经多么富有,脚下的根基也难免会动摇。
一场缺席的背后:从热闹的火炬传递看出的冷落
我们先把时间拉回到全运会火炬在香港传递的那一天,那天的香港,可以说是冠盖云集,热闹非凡,这可不单单是为了一场运动会造势,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次联合举办全国性的顶级赛事,它代表的是三地正在加速融为一体,是香港正积极搭上国家发展这趟快车的具体表现。
对于那些嗅觉灵敏的商界大佬们来说,参加这个活动,就等于用实际行动为未来投票,为自己的家族和企业,在新的格局里找一个好位置。
于是,我们看到了香港商界的“半壁江山”都来了,新鸿基郭家的第三代传人郭基辉、新世界郑家的接班人郑志刚、恒基兆业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诚。
这些代表着家族未来的年轻人悉数到场,就连澳门的何氏家族也派来了重要代表,信和集团的主席黄永光更是亲自担任火炬手,在市民的欢呼声中奔跑。
更别提,霍家的儿媳妇、我们熟知的“跳水皇后”郭晶晶也作为火炬手出席,她的出现,无疑为这场活动增添了更多的国家荣誉感和亲近感。
![]()
可以说,这场活动就像一次公开的集体表态,这些商业精英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国家战略的支持和对香港未来的信心。
然而,就在这一片星光璀璨之中,一个家族的缺席显得格外扎眼,那就是李嘉诚家族。
无论是李嘉诚本人,还是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都没有出现在这个本该属于他们的舞台上。
这个“反常”的现象,立刻在全城引起了巨大的讨论,在过去几十年的香港故事里,李嘉诚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他白手起家的故事,是“狮子山下精神”的最好范本;他建立的商业帝国,让香港一度被开玩笑地称为“李家的城”。
他的一个决定,就可能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走向,这样一个曾经的“风向标”,为什么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隐身”?这到底是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地被“遗忘”了?
不管真实原因是什么,一个肉眼可见的事实是:当香港正在努力书写一篇关于“融入大湾区”的全新文章时,李嘉诚家族似乎把自己放在了故事之外。
这场缺席,不仅仅是少了一次露脸的机会,更像是一种无声的信号——李家,正在从香港的核心舞台上慢慢退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超人”到“边缘人”的转变之路
李嘉诚家族的边缘化,当然不是从这场火炬传递才开始的,这更像是一个结果,是过去很多年里各种因素不断积累,最终浮出水面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只要我们回头看看这些年发生的一些事情,就能很清楚地看到一条轨迹,记录着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是如何从人人敬仰的“超人神话”,一步步滑向今天备受争议的“边缘人”境地的。
这一切,或许可以从那笔差点就成交了的港口生意说起,当时,李嘉诚旗下的公司计划卖掉其全球的码头业务,买家是一家美国公司。
这笔生意里最要命的是,它包含了位于巴拿马运河两岸的战略性港口,这些港口可不是普通的货运码头,它们是全球航运的“咽喉要道”,直接关系到中国的贸易生命线安全。
在国家安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李嘉的这个举动无疑踩了红线,消息一出,国家层面立刻高度关注,外交部、港澳办都罕见地出来表态。
![]()
强调关键基础设施和国家安全分不开,做生意不能只算经济账,最后,这笔交易不得不停下来,重新调整方案,引入了中国的国企才算过关。
这件事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那个可以纯粹“在商言商”、不问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商业上的争议,很快也反映在了政治地位的变化上,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是,在香港新一届的特首顾问团里,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的名字不见了。
要知道,上一届他还是香港四大商业家族里唯一一个被邀请进去的代表,从“座上宾”到被排除在外,这种变化传递的信息再明白不过了——李家的政治影响力正在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李家在普通市民心中的形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想当年,他是无数香港人眼里的奋斗偶像和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
但这些年,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特别是高到离谱的房价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痛,李家的地产公司因为被指责“囤地”、“捂盘惜售”而饱受批评。
他从一个“城市建设者”,在一些人眼中慢慢变成了“资本家”的代表,就在火炬传递没几天,甚至有一个男子跑到长江集团中心楼下泼红漆,大喊着要见李嘉诚。
这个看似极端的个案,却折射出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那个曾经被神化的“超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过去那种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而这一切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李嘉诚家族近十年来的战略选择。
从大约2015年开始,他们就系统性地出售在内地和香港的资产,然后把大笔资金投向了欧洲的基建、电信等行业。
![]()
这种做法,被外界解读为“脱钩”,即不再把自己的未来和中国的发展紧紧绑在一起。
这种随时可以抽身的“套利者资本”,与郭家、郑家等家族积极投身大湾区建设的“在地建设者资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天的中国市场,最不缺的就是钱,缺的是有责任感、愿意长期留下来的资本。
国家的政策红利和未来的发展机会,当然会优先给那些愿意和国家、和城市一起成长的人。
所以,全运会火炬传递的这场缺席,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一种必然,它像一条分界线,清晰地划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也预示了两种不同的未来。
当奥运冠军张家朗、轮椅医生吕慧翔这些代表着拼搏、多元和奉献的香港新面孔高举火炬时,一个属于全体市民、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香港新故事,正在拉开序幕。
在这个新故事里,商业成功的标准,不再只有钱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对这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李嘉诚家族的经历,给所有企业家提了一个醒:财富可以走向世界,但根不能断;生意可以做遍全球,但爱国心不能丢。
![]()
路已经很清楚了,那些眼里只有利益、没有家国的企业,无论曾经的家业有多么辉煌,也终将在时代的滚滚浪潮中,慢慢失去自己最坚实的立足之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